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2017-02-02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心理专家郑玉琴
专业心理服务15年,接待来访者7000多人次,公费出版《洒向心灵的阳光》青少年心理成长读本、《学校心理辅导实务》,多个心理栏目的专栏作有和特约嘉宾。

提供心理咨询、婚姻调解、家教指导、心理讲座等服务。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听课密码:123

      中小学生之间打打闹闹,往往被认为是“开玩笑”、“恶作剧”或者“淘气”, 一个学生欺负另一个学生,也往往被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打闹欺负行为都可以被简单地归结为“开玩笑”,也并非把人打得遍体鳞伤才够得上叫校园暴力、校园欺凌。长期以强凌弱,反复胁迫、恐吓、敲诈、羞辱人,同样也是一种欺凌,会给被欺负的孩子带来伤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校园暴力视频,大量存在并且像病毒一样被海量传播。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存在着超乎成年人想象的欺凌与暴力。央视记者对一百部校园暴力视频进行分析,对177名参与过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来“解码校园暴力”,让人触目惊心!

  施暴者主要采用的暴力方式是:扇耳光占80%,脚踢占78%,有74%的施暴过程中伴有语言辱骂。有14%的施暴者使用了棍棒、砖头、板凳等工具击打受害者,其中棍棒占比50%。受害者通常还会在逼迫之下遭受道歉、下跪、自扇耳光、扒光衣服等人格侮辱。相比于身体伤害,受害者所遭受的精神与心理伤害是难以估量和统计的。

 校园欺凌打人者达到3人及以上的占全部视频的70%左右。面对欺凌与侮辱,92%的受害者选择不反抗,暴力欺凌在人员稀疏的空旷地带占42%,教室里占29%,有87%的施暴现场都有围观者,并且没有人出面阻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校园暴力的当事人主要是女性,受害者中,女生占85%。施暴者当中,女性施暴者占82%左右。
 

案例1: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名初中学生,在儿童节这一天,他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遗书中,陶某某讲述了自己长期被同学欺凌的细节:拿饭盒,打开水、洗饭盒、倒洗脚水、洗头,还有殴打,由于无法继续忍受欺凌与侮辱,所以选择轻生。

案例:2:今年5月山东一名中学生被打百余耳光,打人视频被施暴者上传到了网上。施暴少年杜某今年15岁,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杜某家长实施的是棍棒教育,他在家被打,出门打人,把暴力当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方式。

  案例3:山东的一个孩子,今年17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成为其他同学的欺负对象。2015年进入高二的他,因为在学校门口被学生谭某等人殴打,这一次他掏出了弹簧刀。他说:这次再不自己给自己出头的话,以后还会叫人笑话。被刺中的谭某死亡,他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直到这时,他的父母才知道孩子七年来的遭遇与变化。如果在他受到欺凌的时候,能够获得来自父母、学校和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就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无论是打人的,还是被打的,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因为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法制应该怎样矫正与预防校园欺凌?

下面请听心理专家郑玉琴的倾情解答!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课程提纲:

1.校园暴力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
2.校园暴力留下心理隐患影响深远。
3.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家长应该怎么办?
防患未然一一及时发现一一妥善处理一一修复创伤。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