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经典3(课件版难度综合指数-初+)再別康桥

2017-04-27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Linda琳达
爱心满溢的英格兰妈妈,母语英语的朗读者。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创作年代:1928年
作品出处:《猛虎集》
文学体裁:现代诗
作者:徐志摩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在《猛虎集·序文》中他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是康河的水,开启了我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我心中的诗人的天命。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位於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紀念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的石头
自該新詩出版後,詩句被多次譜上樂曲,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名句。
徐志摩一生曾與多間大學結緣,1915年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其後轉讀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國立北京大學(今北京大學)、美國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但直至1922年3月,他與張幼儀離婚後,轉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供讀(旁聽)七個月,並结識林徽音及其父親,這一短暫經歷對徐志摩卻影響至深。

劍橋的一景一物,自此成為徐志摩的創作靈感泉源。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留學歸中國後,曾作新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徐志摩再度抵達英國,發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而1928年他第三次遊歷劍橋後,寫成《再別康橋》,這亦是徐志摩短暫人生中最後一次到訪劍橋,作品完成後3年,他在飛機意外中罹難身亡。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