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乖孩子的故事-宝钗及她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7-01-1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袁歆老师
国家职业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国家心理咨询认证培训讲师;
全国首档心灵治愈系助眠类广播节目;
《睡吧》心理顾问、首席嘉宾;
静心工作室女性成长导师;
济南电台《爱情1+1》节目心理嘉宾;
山东经济广播《夜话明说》节目心理嘉宾;
百合婚恋心理专家
几乎没有哪位家长不喜欢乖孩子,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父母也常常会把孩子往乖的方向引导。孩子听话,有时候甚至可能变成家长们之间的“比较”,常常可以听到类似的日常对话:“哟,你家孩子真乖啊,真懂事”,言语间透露着羡慕之意。是啊,一个听话的孩子很省心,懂礼貌,为他人考虑,会做父母想让他(她)做的事。在繁忙的工作、应酬等压力下,有个这样的孩子多贴心啊。

不过,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温尼科特和科胡特都阐述过“假性自体”,用以描述这类群体。有人说:每一个乖小孩身上都有一个假性自体,孩子压抑了自己需要,从而去迎合父母的需要,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去想,我要做让妈妈开心的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莫名的抑郁,莫名的压抑,寻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我是谁?我为谁而活?萨提亚模式中,会用“讨好”来描述这类孩子,他们把别人(尤其是抚养者)的期待背到自己的身上,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以牺牲自己情绪、身体等代价来满足他人,并由他人的反馈来满足自己的渴望。

在《红楼梦》这部史诗巨著中,也有一位“乖孩子”,她不但善解人意,而且处事妥帖,可谓是个乖孩子的典范。她叫做薛宝钗。

然而,她可能是个内心极其压抑的人。她从不说出格的话,从不做出格的事。一切以长辈的意见为依归。甚至连阅人无数的贾母都要称赞她一声这个孩子也太俭省了。在婚姻大事上,她依然保持着她一以贯之的乖孩子形象,因为最后连薛姨妈本人都不十分看好这桩婚姻,而宝钗的意见却是,以父母的意见为准。终至承担了婚姻的悲剧。

那么,在她的成长历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是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的吗?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面对这样的乖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1月13日晚8点,圆融国际再邀博学风趣的袁歆老师,为我们带来红楼梦与心理学结合的超赞分享——《乖孩子的故事-宝钗及她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邀请大家准时参与噢!

微课框架
1.薛宝钗及原生家庭影响
2.父母如何支持这样的孩子?
3.问题互动
免费获得葛君明老师冥想音频具体操作
关注直播间和服务号,避免错过最新课程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