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天 三时教道次第菩萨广行-菩萨善戒经卷第三(下)

2024-04-25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菩萨善戒经卷第三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地菩提品第八

 

云何名菩提?菩提者,谓二种解脱、二种智慧。二解脱者,一烦恼障解脱;二智障解脱。智慧二者,一者能坏烦恼障;二者能坏智慧障

又复无上菩提者,所谓净智、无碍智、一切智,断一切习、断除一切无记无明

「净智者,断一切习,知一切界、一切法、一切行、一切世间、一切时、一切对治。界有二种:一者世界;二者众生界。法亦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行亦二种:一者坏烦恼障;二者坏智慧障。世间二种:一者智;二者愚。时有三种:过去、现在、未来。对治三种:不净观、慈观、十二因缘观。是名净智。

「无碍智者,不假庄严思惟入定,而能通达一切界、一切法、一切行、一切世间、一切时、一切对治,是名无碍智。复有无碍智,谓百四十不共法。如来所有无诤三昧、愿智、四无碍智,是名无碍智,名为菩提。云何名为百四十不共之法?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行、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断一切习一切行无胜智,是名百四十不共法,后住品中当广说。

云何名为无上菩提具七无上,故名无上菩提。一者身无上;二者受持无上;三者具足无上;四者智慧无上;五者不可思议无上;六者解脱无上;七者行无上。

「身无上者,三十二相庄严身故。

「受持无上者,诸佛菩萨自利利他,能施众生人天乐故。

「具足无上者,诸佛菩萨有四具足故,所谓寿命具足、见具足、戒具足、行具足。

「智慧无上者,谓四无碍。

「不可思议无上者,所谓具足六波罗蜜。

「解脱无上者,如来能坏二种障故。

「行无上者,所谓圣行、天行、梵行。圣行者,谓三三昧空无相愿、灭尽定。天行者,谓四禅四无色定。梵行者,谓四无量心。是三种行出佛四行,常乐修集。云何为四圣行?有二:一者空三昧;二者灭尽定。天行有一,谓第四禅。梵行亦一,所谓大悲。如来以是大悲因缘,昼夜六时常观众生,谁无善根当施种子、谁种善根当令增长,乃至谁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当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来以是无上身故名大丈夫,受持无上故名为大悲,具足无上故名到彼岸,智慧无上故名一切智,不可思议无上故名阿罗呵,解脱无上故名大涅槃,行无上故名三藐三佛陀。以是义故,如来具足十种名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无虚妄故,名为如来。良福田故,名为应供。

知法界故,名正遍知。具三明故,名明行足。

不来还故,名为善逝。

「知二世间故,名世间解:一者国土世间;二者众生世间。

能调伏众生身心恶故,名无上士调御丈夫,能为众生作眼目故。

「能令众生正知正法正义正归,为诸众生广说义故、能坏一切烦恼苦故、能破众生疑网心故、开示诸法甚深义故、一切善法根本故,是故名为天人之师

「知善法聚、不善法聚、非善非不善法聚,是名为佛坏

「魔波旬故、能得难得如来身故,名婆伽婆。

「无量劫中乃至无有一佛出世,是故难得。无量世界有无量佛,十方世界有无量菩萨,同时同愿修集庄严,同时俱发菩提之心,一时一日一月一岁同施同戒同忍同进同禅同智,以是义故,十方世界应有无量无边佛土。一土之中终无二佛一时出世,若无十方无量世界,如是无量无边菩萨同修善行可无果耶?以是故知有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何以故?一土之中无二佛故。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作如是言:『唯我一人能令无量无边众生断烦恼苦入于涅槃。』以是愿力获得果报,如来能为三千大千无量世界说法教化调伏众生,是故一土无二佛出。若一土中有二佛出者,众生不能乐修善法、不生恭敬难遭之想;若见一佛,则得生于不思议心:『佛或涅槃。我等当共及时修善,懃行精进转离生死。』生难遭想恭敬之心,修檀波罗蜜乃至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一土无二佛出。

「十方诸佛唯除四事,其余一切平等无二:一者寿;二者姓;三者名;四者身。菩萨终不以女人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初阿僧祇劫已断女身女人之身贪欲多故、二指智故,如是恶智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者不可思议。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得故。是故无上菩提,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二指者谓女人和合智也)

 

菩萨地菩提力性品第九

 

菩萨摩诃萨欲学菩萨戒者,当修信解,常乐求法、常乐说法,见持法者深生供养,如法而住,教诲弟子住正法中,善知身口意业方便。

云何菩萨修集信解?明信三宝及其功德,信佛菩萨不可思议,信真实义信有因果,信诸众生有种种业种种业果,知善方便及非方便,自信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知得义,义者所谓无上菩提、智菩提、方便菩提。方便者,谓菩萨戒乃至三十七品。菩萨戒者,闻说法时心忍信受所谓十二部经,是名菩萨戒。学菩萨戒者当修二事:一者慈心;二者信心,菩萨修集如是二法得信解心。

 

求法者,求何事?云何求?何故求?求者,谓菩萨藏、声闻藏、一切世论、一切世事。

菩萨藏者,谓毘佛略余十一部名声闻藏。

「世论者有三种:一者因论;二者声论;三者医方论。

一切世事者,如金宝工匠一切方术。方术有五:一者内术;二者因术;三者声术;四者知病因治病术;五者知一切作事。菩萨摩诃萨常求如是五种方术。

「内术者,谓十二部经。菩萨摩诃萨为二事故求十二部经:一者知因果;二者作业不失、不作不受。

「求因论者为二事故,一者为知外道过故;二者为坏外道诸论师故。

「求声论者亦为二事,一者为解一切法界义故;二者为正一切言辞音声故。

「求治病术为四事故,一者为知病相貌故;二者为知病因缘故;三者为知病除愈故;四者为知病愈之后更不起故。

求十二部经为知因果者,一切法有十种因,说真因相摄一切因,若生死若解脱、若善若不善、若内若外、若众生若非众生。何等为十?一者流布因;二者从因;三者作因;四者摄因;五者增长因;六者转因;七者不共因;八者共因;九者害因;十者不害因

「流布因者,所谓诸法因名得其体相,得体相故故可宣说,是名流布因。

「如因手取、因足涉路、因身而有去来坐卧,是名从因。

「如从子得果,是名作因。

「离子从余而得果者,是名摄因。

「子灭芽生、从芽得果,名增长因。

「如从子生谷、因谷生子,是名转因。

「随种得果,名不共因。如地水火风,名为共因。

「犯四重禁怨害善法,是名害因。若不犯者,是名不害因。

「害因有五:一者声害;二者生害;三者不共住害;四者怨害;五者定害。

「声害者,犹如世论,初说善好后说不善。又复害者,如说诸法一切无常犹如虚空,说一切常谓生老死,是名声害。

「生害者,如说无因而能生果、有因无果。

「不共住害者,犹如明闇贪恚苦乐。

「怨害者,如蛇鼠狼马与水牛、如狸与鼠。

「定害者,如不净观除贪、慈心除瞋、悲除害心、八圣道分除一切结。

「复有二因:一者真实因;二者方便因。真实因者,所谓种子。方便因者,如余外缘。方便因者有四种缘:一者因缘;二者次第缘;三者缘缘;四者增上缘。因缘者,诸法生因。增上缘者,谓方便因。次第缘、缘缘者,谓心心数法。是名四缘。

如是十因云何出生一切世法及出世法?云何断生死?云何不断生死?如世间中种种谷为增长命有种种名,所谓大麦mài小麦、大豆小豆、粳粮胡麻等,是名流布因。因于飢渴无气力故,为除是患身得力故,求大小麦乃至胡麻。因于美食心生贪着,生贪着心故方便求索,是名从因。如彼种子生相似果,是名作因。如彼地水火风粪土人工等,是名摄因。从子增长乃至于果,是名增长因。如子生果、从果复生因,是名转因。如麦生麦、豆自生豆,是名不共因。如离子已从余生果,是名共因。如子遇雹火烧鸟食,是名害因。离雹火鸟,名不害因。以是义故,是十种因出生世法及出世法。

又复演说十二因缘所有名相,谓无明因缘行、行因缘识、识因缘名色、名色因缘六入、六入因缘触、触因缘受、受因缘爱、爱因缘取、取因缘有、有因缘生、生因缘老死忧悲愁恼大苦聚集,是名流布因。

「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为贪恚故不断十二因缘,是名从因。

「现在爱取未来无明,是名作因。现在有、未来行,是名作因。现在识、未来生,是名作因。现在名色六入触受、未来生老死,是名作因。

不近善友、不乐听法、不思惟义、不如法住,以此四事摄取无明乃至生老死,是名摄因。

「因恶业故,增长无明乃至老死,是名增长因。

「无明三种,谓下、中、上,下为中因、中为上因,乃至老死,是名转因。

「有无明堕地狱、有无明堕畜生、有无明堕饿鬼,是名不共因。

「一切众生平等共有十二因缘,是名共因。

「无明因缘故无具足性,不与如来共生一国,远离善友、不得闻法、不思惟义、不如法住,不得修集三十七品,是名害因。

「除无明故性得具足,性具足故得与如来共生一国,亲近善友、得闻正法、思惟正义、如法而住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不害因

以是义故是十种因出生世法

云何十因生出世法?若说三十七品名相、菩提名相乃至涅槃名相,名流布因

「因四念处得四正懃,因四正懃得如意足,因如意足得五根,因五根得五力,因五力得七觉分,因七觉分得八圣道,因八圣道得涅槃,是名从因

「无明灭故诸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老死灭故得涅槃,是名从因

「性具足故修三十七品,修三十七品故得涅槃,是名从因。

「性具足故乃至三十七品能生菩提,是名作因。

「亲近善友、至心闻法、思惟其义、如法而住,调伏诸根修八圣道,是名摄因。

「三十七品能为二种涅槃之因,是名转因。

「具声闻性得声闻果、具缘觉性得缘觉果、具佛性故得无上道,是名不共因。

「如是三人悉共修集三十七品,是名共因。

「性不具足、生处八难、不闻正法,是名害因。

「坏害因故得闻正法,名不害因。

「修集八圣道因缘故,得声闻菩提、辟支佛菩提、得佛菩提,是增长因。

是十种出生世法、出世之法。如是二法各有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若有说言离是十因更有因者,无有是处。

云何名?果有五种:一者报果;二者余果;三者解脱果;四者现作果;五者增上果。

「不善之法得三恶报,有漏善法得人天果,是名报果。

「以造恶故乐为恶业,以修善故乐修善业,是名余果。

「修八圣道远离烦恼,名解脱果。凡夫修道,虽离烦恼,不名解脱果。何以故?非毕竟故。

「若人现世种种方便役力得财,是名现作果。

「眼根眼识乃至意法意识,名增上果。

「菩萨摩诃萨以知因果,增长作力修集于道,知不作不受、作不失果。菩萨摩诃萨知因果故求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得第二业力。若有菩萨不信众生业因果者,终不能得菩萨禁戒。

菩萨何故求十二部经?菩萨至心念菩萨戒懃求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若见说者心生恭敬欢喜乐闻,不轻于说法者,己身于说法者不求其过,至心奉敬如从佛闻。若说法者悋法不施,应以钱财乃至身命供事奉献。若有菩萨能如是者,名义菩萨。菩萨若能至心听受,乃至一句一偈一义,三界烦恼皆悉萎悴。具菩萨戒菩萨至心求佛语时,渴法情重不惜身命,设蹈热铁猛火之地不以为患。菩萨摩诃萨以一偈故尚不惜身,况十二部经!为一偈故尚不惜命,况余财物!以闻法利身得安乐,深生信心得柔软心,直心正见,见说法者,如见父母心无憍慢。为众生故至心听法终不为己,为增众生所有善根听受正法不为利养,为众生故受菩萨戒不为自利,为正法故不畏王难飢渴寒热虎狼恶兽盗贼等事,先自调伏烦恼诸根,然后听法,非时不听。至心听法,恭敬说者、尊重于法,是名菩萨具菩萨戒。云何菩萨至心听法?听法有四:一者至心;二者一心;三者一切心;四者善心。是名菩萨懃求十二部经。

菩萨何故求十二部经?为欲流布诸佛正法故、为欲增长诸佛法故、为令世间信佛法故、为令一切无量众生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萨求十二部经。

菩萨何故求于因论?为知因论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为弘方便调众生故、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是故菩萨求于因论

「菩萨何故求于声论?为令言辞净庄严故、不净之言不能宣说明了义故、为欲解知一切义故、坏不正语憍慢心破邪见故、为知方便调众生故,是故菩萨求于声论。

「菩萨何故求诸医方?为令众生离四百四病故、为怜愍故、为调伏众生故、为生信心故、生喜心故,是故菩萨求诸医方。

「菩萨何故求世方术?为易得财利众生故、为诸众生生信心故、为知世事破憍慢故、调伏众生故、破一切法诸闇障故。

「若有菩萨不能如是求五事者,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智,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求于五事。

 

菩萨成就菩萨戒者,为众生说。说何事?云何说?何故说?说何事者,谓十二部经。云何说者,成就五事。何故说者,为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说有二事:一者次第说;二者清净说。

次第说者,初说惠施,次说禁戒,次说天乐,次说三昧,次说受持十二部经、思惟其义、如法而住,是名次第说。

清净说者,人在高处己身处下不应说法,除为病患。心不信者不应为说,不厌生死者不应为说,人在已前不应为说,人覆头者不应为说,求过失者不应为说,其余皆如波罗提木叉修多罗中说。何以故?诸佛菩萨恭敬法故。若说法者尊重于法,听法之人亦生宗敬,至心听受不生轻慢,是名清净说。

「次第说者,一切说一切说一切说,坏悋法心无有憍慢。若一句一偈乃至半偈,若辞若义、若法说义说及法义说,示教利喜,或时呵责、或时直说、或时喻说,随所应说,或浅近说、为易入说、随所乐说,是名菩萨次第说也。

「清净说者,菩萨摩诃萨于怨憎中修集慈心,得慈心已于恶众生及放逸人,以诸方便而为说法,乃至受乐其心憍恣及贫穷人,方便开示而为说法,不为赞己、毁辱他人、饮食利养名誉故说,是名菩萨清净说法。

 

如法住者,身口意业修集善法正思惟义,是名如法而住。

「云何菩萨思惟于义?菩萨调伏身口意业乐处闲静,若自受持若从他闻,思惟正义不思非义,至心思惟真实之义,为菩提道系心思惟依于实义,不依文字思惟分别此是佛语此非佛语,舍非思惟惧心乱故,随所闻声随声思义不随他语,虽不解义终不言非。何以故?此是诸佛之境界故。菩萨摩诃萨依义不依字,能知如来甚深之义,知法非法无能动转。如是菩萨未得忍者今已得忍,未得三昧今得三昧,是名菩萨如法而住。

「云何名修集?修集有四:一者舍摩他;二者毘婆舍那;三者爱乐修集;四者随所修集乐在中住。

「舍摩他者,菩萨摩诃萨修集四禅四无色定,专心缘定能破五盖,因住定故解真实行,能离一切诸恶觉观其心不乱,能思内外法界之义随顺法相,心心数法安住一缘,是名舍摩他。

「毘婆舍那者,修舍摩他能观法界分别法相,求于善法远离恶法,智慧正见不颠倒见善解于义,是名毘婆舍那。

「爱乐修集者,至心修集如上二法。至心修者常不放逸,是名爱乐修集乐。

「住修集者,修舍摩他、毘婆舍那时,不假方便随意而住,是名乐住修集。菩萨摩诃萨常修二法,亦名乐住、亦名清净、亦名身心寂静、亦名广智。菩萨摩诃萨修是二法,即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成就菩萨戒者得是二法,是名修集。

 

云何为教?教有八种。菩萨摩诃萨成就三昧,欲教众生先当入定,或与共住,然后能以八事教化。何等为八?一者知心;二者知根;三者善根;四者烦恼;五者对治,对治者,有贪心者教观不净、有恚心者教修慈心、有痴心者教观因缘、恶觉观者教令数息。是名为八。以如是等诸善方便教化众生,破断常心说于中道,实无作相而作作相,真实不得而作得想,真实无触而作触想,真实无证而作证想,是八种事能破如是妄想憍慢。复有三事:一者心若不住能令住缘;二者住已能观正法;三者知善方便若知善方便、若知众生心根、善根及以烦恼,以是四事能令散心住于缘中,破断常见而说法者,是名能观正法。破贪心故说观不净、破瞋恚心说慈心观、破愚痴故说因缘观、破恶觉观说于数息,是名知善方便。

「若菩萨摩诃萨自于佛所若菩萨所学是八事,复以是法教化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净八种力。何等为八?一者知诸禅定解脱力;二者知根力;三者解力;四者世界力;五者知至处道力;六者宿命智力;七者生死智力;八者漏尽智力。是名为八。

「又复教者复有五种:一者教令远恶;二者教修善法;三者教犯戒者发露忏悔;四者教作忆念羯磨;五者教不受语者作摈出羯磨。菩萨摩诃萨以是五事教化众生,以怜愍心故、清净心故。菩萨摩诃萨若以瞋心教化众生,则不能得菩萨禁戒。若受教者如法而受,应当恭敬至心瞻视供养尊重,如父如母如佛菩萨。何以故?以如法受教故,则能疾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教也。

 

善方便者,菩萨摩诃萨一切所有身口意业,悉为调伏一切众生,是名善方便。善方便者有四种:一者惠施;二者软语;三者利益;四者同义。菩萨摩诃萨能施众生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受施之人既受施已,于菩萨所生爱念心,至心听说闻已受持,以受持故菩萨则以软语赞叹,以赞叹故受者欢喜,以欢喜故能坏恶心受持善法。坏恶心故,菩萨复言:『我已具信戒闻施慧,汝亦当具。』菩萨若不具足五事,则不能教一切众生。众生亦言:『汝自不具,云何教他令具足那?』是故菩萨具足五事,是名菩萨以善方便教化众生。方便者,所谓善调伏。善调伏者,所谓不弃不转不退,是名善方便。

菩萨善戒经卷第三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