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日 证无生法忍(二)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

2024-03-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20240311(晚课)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

(一名入金刚问定意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得普智心品第一 

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国鹫山之顶,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诸菩萨八千人俱。

于时世尊!广为无数百千诸众而所围绕敷演说法。

尔时有龙王名阿耨达(晋言无热),宿造德本遵修菩萨坚住大乘,行六度无极,以具满相勤救众生化道无极。曾事九十六亿诸佛,积累功德不可称数,执权quán方便普现五道拔诸愚冥,使修菩萨无欲之行,怀慈四等济度一切;伤愍罪类故现为龙,化龙亿数使免殃行。自处于池率诸眷属八千万众,又将婇女十四万人,周匝导从调作倡伎,其音和雅乘龙感动,协xié怀威德神变自由,赍众杂花奉最妙香,擎持幡盖而诣世尊。至辄zhé稽首敬问如来,寻以所持香华、杂宝、缯彩、幡盖,重调音乐欣心敬意,与众眷属及诸婇女俱进诣佛,则前长跪肃然叉手,而白佛言:「欲问如来、无着、平等最正觉!菩萨所应行道当云何?唯蒙听许乃能敢问?」

尔时世尊告龙王曰:「恣汝所问,勿疑勿难所欲,如来、至真、等正觉当随敷散解释汝心。」

时阿耨达得为神尊所听质疑,心益欣悦,而白佛言:「天师最尊人中圣导,猛如师子感变无量,吾问如来普及众生,亦为菩萨大士之故,为世师者拔过俗法,志行清净明尽因缘,济度群生作无请友,心普安救诱育立之,执持无畏、十种力,进伏众魔降诸外道,心无秽行,被坚金刚大德之铠,志不有惓,积德因缘不可计量,施、戒、忍、进、定、智已备bèi,心等一切蠲juān除杂相、弃捐二见,以越智度解因缘法,已入深奥难极之要,去离声闻、缘一觉念,不舍大乘一切智心,意行坚强常得自在,身净无垢晖曜明彻,志若虚空,无数诸劫意不惓者,逮获总持,降除贪秽自大贡高,等如逝者,空、无相、愿,以过如住梦幻影响野马水月,于斯诸法等解不动,重三宝教奉而敬之,转其**而无所碍,欣悦信乐皆自得之。如优昙花亿世希出,志静安独普有具相,宿树恭恪明贤大士,尊修上义法住若此,为彼正士故问如来。唯愿如来、至真、等正觉!解说菩萨大士所行,得游法门入金刚德果达深妙,使其修应获总持场,以四谛行顺化声闻使解要真,导众缘觉静起因缘,奖以一心使等正觉,欲达诸法当入大乘,晓入大乘能伏魔场,散弃疑结过度罪恼,普知众生意志所行,积最辩达布演诸法,随一切愿化示所欲。

「善哉!世尊、如来、无着、平等正觉!广为贤明大士之故普弘演说,使诸菩萨得致智力;降己自大,得法上力;晓解央行不有所造;使得施力,所有无惜惠不望报;使得戒力,等除众罪而过诸愿;使得忍力,于诸苦法受生之处身命无惜;得精进力,积众德本志常无惓;使得定力,善寂居静解定要行,使得慧力,而过邪见疑冥昧昧:晓权quán方便济度众生,明了劝quàn助具达五通,天眼无限,彻听、知心、神足、明宿,以此游乐。果大辩才,辩才句义无尽不断,便得总持志无恍忽。令逮海印三昧正定,进随普智果同一味;得佛志定习乐通行,永常奉尊而无障蔽;逮法志定勉进定意,长久闻法都无限碍;崇众志定普令一切奉不退众;得施志定,俗货法施不有遗惜,具足于戒;行念静定使速得佛,心而无忘;升天志定,常念兜述一生补处,志乐菩萨清高之行。」

尔时龙王质疑毕讫,悦心怡怿重以赞颂启问世尊

「大仁愿说现世义,  菩萨德行所当入;

 内性志操所应修,  兴发何道行云何?

 顺导以慈行入悲,  意以度众护济念;

 弘化定智使清净,  愿垂哀伤而普说。

 诱众止意及意断,  根、力、神足行如是!

 演道七觉散示众,  愿说彼德所应奉。

 施调捡戒德具足,  忍力普行及精进;

 慧志因缘转无量,  云何度彼蒙说之?

 辩才通达勉愚冥,  志行详审常清净;

 诸起生者即觉知,  唯愿为诸菩萨说。

 欣悦之德有欢豫,  圣种七财是行最;

 乐游闲居及修静,  唯蒙慈尊广度说。

 辩才行具云何得?  深致总持永安住;

 弘法要说常无断,  闻辄奉行终不忘。

 寂灭清净而行观,  觉意深邃智广博;

 其慧难究德无边,  解行云何应菩萨?

 制持魔力与怒意,  毁坏外道众邪类;

 勇德难动若大山,  月明至游弘说之。

 晓空无想性所在,  解了野马及幻法;

 梦想体像计皆无,  唯愿世尊指示说!」

于是世尊告龙王曰:「善哉善哉!快甚无比,乃自发心启疑如来。今汝所问承宿功德,已显大悲为众志友,不劳生死弗断三宝。王之质疑用是故也,闻以谛听受而思惟,吾当广说菩萨大士应所修行,彼此无限果最要法。」

时龙王言:「大善。世尊!愿乐思听闻辄受行,宣布十方劝进无惓。」

于是世尊答龙王曰:「有一法行,菩萨应者相好备bèi具得诸佛法。何谓为一?造起道意不舍众生,是谓一行致诸佛法。

又有三十二事得普智心,当勤乐行专意守习。何谓三十二?御修内性,执上最志,升行大慈,坚固大悲,志慕无厌,发于精进,具猛励,而德强力。又踰踊势,安静无烦,为众忍任,习近善友。专行法事,执御权quán化,施备忍行,乐于捡戒,谄想已无,灭断伪侫,言行相应。志存反复,常有愧色,内自惭耻chǐ。已调怡悦,根行至信,意而制御,得持功德,志远小道,乐弘大乘行,观一切三宝之事使其不断。是谓,龙王!三十二法,菩萨应此逮普智心。

「又复龙王!有十六事进增普智显力弘轨。何谓十六进普智耶?施行众济,具戒无缺,忍应调忍,果上精进,致定诸行,已具智慧。信行悉足,供事如来,游静乐闲,备六坚法,有最十善。饰身口意,德具操行,知足乐静。身三劝彼,修胜定观诸德得备。是谓十六行法之事,应相祥福演大智心,显持佛世流化自由。

「又复龙王!其普智心,以二十二事而除邪径,以其大乘志修普智。何谓二十二事?行过声闻、缘一觉意,已下贡高,无我自大,消去谄事。抑俗杂言,远弃非戒,拔恚怒根,免却魔事,除去蔽碍。不章师训耗灭罪除,省己切恻,不论彼非。习离恶友,远逆良善。去非六度,又逝贪惜,戒无不消。已弃诤讼,而离懈怠,于迷自正。舍诸无知,断去无便,却去恶行。是谓菩萨普智释除二十二邪轨,速应权quán慧永无懈退。

「又复龙王!二十二踊事,进顺随行得普智心而不可当,诸魔波旬及魔官属并与外道降而却之。何谓二十二?踊过戒事,踊过于定,亦踊过智而过慧行,踊过权化,亦过大慈,踊过大悲。以要言之,过空、相、愿、我、人、寿命,过离众见及发因缘,过心自净承觉神圣,过于识念应不应见,过大金刚坚固之行。是谓,龙王!菩萨所行二十二踊法致普智心。一切众魔及诸魔身并邪、外道不得自在,无敢当者悉降却之。

「又复龙王!其普智心,依二行处致普智心。何谓为二?如其所言修应行处,诸功德本观道行处。是谓二事普智行处。

「复有二事,其普智心而不可毁。何谓二事?在于众生无增异心,于诸殃行济以大悲。是谓二事普智无毁。

「又复龙王!其普智心有二重法而无过者,生死之党及众声闻并诸缘觉无能胜踰。何谓为二?执权quán方便,深行智慧。是为二事普智重法。

「又有二事休普智心。何谓为二?处毁无疑滞结之心,在在不安乐俗诸乐。是谓二事休普智心。

「复有二事护普智心。何谓为二?不志声闻、缘觉行地,观覩大乘至美之德。是谓二事护普智心。

「复有二事妨普智心。何谓为二?志常多侫,内性怀谄。是即二事妨普智心。

「复有二事不妨普智。何谓为二?专修直信,行于无谄。是谓二事不妨普智。

「又有四事盖普智心。何谓为四?数乱正法,于诸菩萨、贤明达士亦不奉敬,常无恭恪,不觉魔事。是为四事盖普智心。

「复有四事,于普智心而无其盖。何谓为四?护持正法,谦恭受听,尊重菩萨视若世尊,常觉魔事。是为四事普智无盖。

「又有五事致普智心。何谓为五?所行无望于生死漏用戒德故,不舍一切以大悲故,憎、爱无二身命施故,财利周惠供事法故。是为五事得致普智。

「复有五事进普智心。何谓为五?习善知识,不患生死,志远无益,去非时心,求诸佛智。是为五事进普智心。

「复有五事在普智心,过诸声闻、缘觉一觉念。何谓为五?过声闻脱,过缘觉脱,过众智心,过诸吾我,又过习结。是为五事过诸行法。

「复有五事于普智心而有其悦。何谓为五?悦过恶道,悦审普智,悦具觉慧,悦戒无厌,悦解众行。是为五事普智之悦。

「复有五事发普智心,得五力助不溺生死。何谓为五?无其怒恨用忍力故,能满诸愿用德力故,降己自大以智力故,勤势广闻用慧力故,过众恐怯无畏力故。是为五事致诸助力。

「复有五事在普智心得五清净。何谓为五?体众秽行净,诸堕者因缘诸根无惑净之,随顺诸时以观净之,行治于等权道净之,一切诸法化转净之。是为五事普智清净。

「复有五事得普智明。何谓为五?明解无欲,明己彼心,明于五句,明达慧行,明眼无碍。是为五事致普智明。

「复有五事广普智心。何谓为五?以其五种、五根、五茎、五枝、五叶、五花、五果。

「何谓为五种?日修志修,而净内性,等观人物,求习脱行,弘于权变。是为五种。

「何谓五根?以大慈悲,德本无厌,劝进众生,使免小乘,不志余道。是为五根。

「何谓五茎?晓权方便,慧度无极,示导人民,护持正法,等观喜怒。是为五茎。

「何谓五枝?施度无极,戒度无极,忍度无极,进度无极,定度无极。是为五枝。

「何谓五叶?乐进闻戒,求处空静,常志出家,心安佛种,所游无碍。是为五叶。

「何谓五花?得文相具积满德故,众好绣xiùbèi种种施故,七觉财具心无杂故,致有显辩不蔽法故,深达总持闻无忘故。是为五花。

「何谓五果?升致戒果,已得度果,达缘觉果,又得菩萨不退转果,获佛法果。是曰五果。

斯谓,龙王!菩萨七五三十五事广普智树道宝行也,修应之者得佛不难。」

佛告龙王:「其有菩萨欲受持此普智心树深妙明显要行句者,当勤加习普智宝树。如是龙王!吾视一切诸法功德,莫不由斯宝树奥义;诸发无上正真道意,悉皆因是普智宝树至要句也。譬如,龙王!选植树种,知此已致树之根、茎、枝、叶、花、果而甚盛茂也。如是,龙王!其有能受普智心种,斯已得致诸佛贤圣最上慧法三十七品。是故,龙王!欲入普智所行功德、欲***,当受持此,精修诵读专心习行,广为一切宣传布演。如是,龙王,勤受学此。」

当佛说斯普智心品法语之时,诸龙众中七万二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龙王太子及诸婇女万四千人,悉皆逮得柔顺法忍;五千菩萨承宿德本悉得法忍。时阿耨达并余龙王及诸眷属,自乘神力踊升虚空,兴香之云忽便普布,调和美香及末栴檀,微雨如来及众会上。又化琦妙珠交露盖,遍覆王舍一国境界,而悉欢悦于上歌咏至真如来积祚巍巍圣德无量,列住云日各现半身光文虚空,一切众会莫不见者也。

 

清净道品第二

 

于是龙王复白佛言:「甚未曾有。唯然,世尊!乃若如来博为众生说道俗及心普智心行德所应。又唯,世尊、如来、无着、平等正觉!愿演散说菩萨之行,修应清纯明贤所由,得道清净使其终已,长久无垢不中有懈,无惓弗退至得十力、四无所畏,而得具足诸佛之法。」

尔时世尊告阿耨达:「善哉龙王!勤思念行,吾当广说菩萨大士清净道品。」

阿耨达曰:「甚善世尊!幸蒙授教,唯愿说之。」

于时圣尊告龙王曰:「菩萨行有八直正道当勤受持。何谓为八?六度无极道,恩行之道,得五通道,行四等道,及八正道,等众生道,三脱门道,入法忍道。如此,龙王!是为菩萨八正行道。

「何谓菩萨度无极道?度无极道者,诸所布施劝彼普智。何则然者?不以无劝施成普智,其行劝助于德本者,斯得施度无极名目;又及行戒、忍、进、定、智,亦以劝助彼普智心,乃得慧度无极名目,是曰菩萨度无极道。

「恩行道者,含受众生。何则然者?以彼菩萨演示法度,菩萨行恩含受一切,覆以四恩广为说法,而使众生顺受戒化。是四恩道。

「神足道者,覩诸佛土天眼彻视,见众一切生者终者,又见十方诸佛世尊、弟子围遶,悉见如是;于诸佛土以其天眼,应当所采而采受之。又其天耳听诸佛言闻辄受行,在于众生及诸类人,而皆明晓悉了知尽,为随说法得识宿命,不忘前世所作功德。又具神足游过无数诸佛国土,应以神足当得度者,辄弘神足而度脱之,是神足应道。

「又何谓为四等行道?其随修净梵志中者并及诸余色像,天子!知彼意行随顺化日,斯则慈悲、是为喜护,建立以道使彼应度。此谓菩萨四等行道。

「其八正道普悉行之,声闻所由、缘觉依因,大乘亦然!是谓贤圣八直正道。

「何谓心等诸众生道?当为此兴、不为是兴,为斯可说、为此不应,是有贤德、此非福人,斯为尽应、此复不应,行等菩萨尽除此意,是谓心等诸众生道。

「何谓菩萨三脱门道?得致以空断诸妄见,以其无相除众念想应与不应,以其无愿永离三界。是谓菩萨三脱门道。

「何谓得致法忍之道?受拜菩萨,菩萨自觉行应于忍,得为诸佛世尊所决授者无上正真道意。是谓菩萨不起忍道。

「菩萨致此八直正道,弘化流布,权quán导无碍。」

时佛说是八正道已,二万四千天龙及人悉逮应此八道行也。

「若是,龙王!菩萨以此八直正道等涂一归,用无等故,莫有能与菩萨比者,亦无其侣、独步三界,静一心时修致慧行,应当所得已自果之,明达诸法而如本无,斯谓如来!是曰龙王八正之道。为彼一切,凡诸若干众生所行,兴种种说,而此要说等同一向以无望说,归未至说也。

「云何于此道清净耶?曰:道无垢,用无尘故;是道无瑕,本无念故;是道无冥,慧照明故;是道无着,本清净故;道常无生,无所灭故;道如永无,本无有故;道无漏秽,三界净故;是道寂然,过凡行故;道无可至,无有去故;道无所来,无从来故;道恒无住,过诸欲故;道无所处,过众见故;道无胜者,过诸魔故;道大弘覆,外道不及故;道永离妄,自大者故;道无所容,不修入故;是道极远,用希望故;道为永离,过愚夫行故;道可果致,修行者故;是道夷易,乐勤行故;道极平坦,住正见故;是道无妨,修无毁故;是道无碍,等正行故;是道无垢,三毒净故;是道清净,终无着故。是谓菩萨道之清净。

「若是菩萨于清净道务进勤修又应行者,彼于法性已悉清净,得净我性亦以而过。法性净故则数性净;数性净故无数性净;无数净故得三界净;三界净故眼识性净;眼识净故意识性净;意识净故得空性净;空性净故诸法性净;用是净故则诸法等等净;如空空等净故得众生净。以诸净故便无其二亦不着二,无二净故则道清净,以斯言之清净道也。彼无众念亦不念道,诸念悉净若如泥洹,于彼永无,是谓无念。应无所念,无念道者亦无识念,其道都无心意识行,以此言之清净道也。

说是清净道品法时,二万天人皆得法忍。

时阿耨达复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萨大士修是清净而应向道?」

圣尊告曰:「如是,龙王!菩萨大士欲行斯清净道意者,当晓净行,亦使其身、口、意清净。

「何谓身净?己身已空,解诸身空;身之寂静,解诸身寂;身之已脱,解诸身脱;身之怠慢,解诸身怠;身之如影,解诸身影。是谓菩萨清净道也。又云身净,身行无生,其有生死观于无生,彼以无生而等生死,则其知身亦晓身行。何谓身行?去来生法,来无尽法,见在景法,终无尽法。其无尽者,是谓身行。

「又复身法因缘合会,其因缘者,则空无想淡然无念。若此,龙王!是像法观,斯谓身净。又若如来身之无漏、不堕三界,观身无漏如如本无,以无漏身不堕三界。彼无漏身能入生死,其无漏际无惓舍退,以无漏身示现色身。如此现已,亦不念灭身之法本。如如来身净,众生身净、己身亦净,等如本无,是谓菩萨行应清净

何谓口言为应清净?一切贤愚言皆清净。所以者何?用等相故。凡夫劣势着于音声,若信不谛忧喜无常,乐于颠倒。观察众生无本,都无婬、怒、痴欲。何则然者?以诸字说声出皆净,无欲、恚、愚,亦无其着,以此谓之一切言净。以言言之,何者为言?以欲、恚、痴而为言耶?诸垢为言乎?言者无着,不着眼、耳、鼻、口、身、心。所言风像,风动声出,因缘合会使有声耳;所言如响xiǎng,贤愚所言皆同如响;所可言者,不住于内亦不出外,于其中间而不可得,住本所念及其所行,出于言者并所念想无住无想。是谓,龙王。如来所言及其众生一切音声皆空、非真,损斯法耳!」

曰:「唯,世尊!如来所言斯不谛耶?」

曰:「是。龙王!如来审谛。所以者何?如来谛故,解知诸法非真非谛。又复龙王!如来所言随字音声,皆答众生一切音声,尔故众生亦***,而亦不知法之义顺,以此报应使其行之,随如等灭众苦之事晓解诸法,行了如是。众生音声已无所住,在诸烦恼而常闲静,现出欲言于着无着,声出所言讲论谈语,其如法者不有违错,是谓菩萨口言清净。

何谓菩萨心为清净?其心本者不可染污。所以者何?心本净故。其所可谓客欲垢蔽,菩萨于斯不有所着,了解以权于本自净。又其心行不撰德本,彼德本者了识心本,以此心行慈及众生,识了知彼空无我、人,其心德本助劝于道知等彼道。观如是者斯谓心净。以此净心,与诸婬、恚、愚行者俱,而永不受欲、怒、痴垢;与操行俱,不着诸秽。是谓菩萨身三清净。」

说斯清净道品法时,三万菩萨逮补生处。

 

道无习品第三

 

「又复龙王!其菩萨者乘是净心,生于欲界而在形界,与诸天俱处众梵中详安静然,在中进止无胜动者;又斯菩萨能降诸天化道以权,或生形界而在欲界,现如有家与诸众生周旋坐起,不与有劳、弗慢众生,亦无自轻。彼以斯净,诸定正受尽自为定,不随正定而有所生。何则然者?以彼菩萨执权方便心应净故。若此,龙王!菩萨晓解清净行者,当修清净已而习道。

「如是,龙王!菩萨不习以求道习;不习无习以想道习,亦不习于望道之习亦不求习;了解道习不习所生;冀向道习不习行灭而为道习;亦不求习以为道习;不习无习为道之习;不习执舍以习道习;不我人寿,不身无常、不身性苦、不身有我、不身梦幻野马影响xiǎng;亦不身空、无相、无愿;不身无欲法身习道。以要言旨,身性诸情,亦不兴有十二因缘,乃至老死无欲之法,不数无数道无二习,不俗无俗、不漏无漏、不犯无犯,不二之习以求道习。又复诸法无习之习,是道无习,斯谓道习不习之习。如空无习亦不无习,当如此习是道无习;无相、无愿,彼不作习亦非无习,当作是习。无[*][*]诸法无住,勤习如此乃应道习。」

当佛世尊说是清净行无所习道品法时,三万二千天及世人悉皆逮得无所从生法乐之忍;五万天人宿不发心于菩萨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七万菩萨逮得法忍。尔时一切同声而言:「世尊!其有族姓之子及族姓女,逮闻说是清净道品无习法者,其值闻已心无惊恐不舍退者,是皆受习如来无上正真道意,得转诸佛所***。又唯,世尊!是辈菩萨悉获无上正真道意,为无量人分布斯法,亦复当坐师子之座,当于天上、天下、人中极师子吼,犹若如今如来之吼,悉降魔众伏摧外道,显树法幡炽法煇明,震雷法鼓已鸣能降法雨。」

尔时世尊见诸天、龙、神之众,人与非人又及四辈,闻其至说莫不悦怿。于是如来为阿耨达重复弘演,而说颂云:

「道非习可得,  无乃兴习想;

 其道行如此,  弃离习念行。

 不望求习道,  荡除众异想;

 其道都无习,  清净像明月。

 若有起习想,  无处亦不习;

 已过无习处,  得致最上道。

 道为无我念,  亦不与空习;

 是道无有二,  安快而无上。

 命寿亦如此,  无人及与言;

 其道不有人,  无命亦无住。

 诸有习道者,  而欲住于空;

 斯去圣路远,  是不应道习。

 道亦无有空,  以舍于有习;

 如本同一相,  永空空于空。

 道为无起相,  亦不有灭相;

 不起亦无灭,  彼悉为道习。

 吾音譬如幻,  解想当如此;

 持想行所习,  道当何从生?

 道为都过俗,  彼不有身习;

 亦无灭身行,  可得致于习。

 是身根之家,  本无所演广;

 彼不有余求,  本无不可得。

 其习是道者,  当如如本无;

 如本知本无,  是谓应道习。

 诸法之本无,  所觉若如幻;

 解行而致此,  乃应道之习。

 若其不至道,  所作如不住;

 无能止其行,  佛法不由道。

 若如所习道,  并及与无习;

 所演为如此,  以住于本无。

 有限余道者,  劣乘之所依;

 是者无上道,  本乘所因由。

 诸兴此道者,  以致而无住;

 斯则显行德,  可致应道习。

 道正而无嶮,  端直且平坦;

 勤亲行此道,  永离众邪迹。

 若如卿龙王!  自住其宫室;

 不动于所处,  降雨充大海。

 大士亦如是!  习道如所行;

 法身而不动,  能满于智海。

 又如仁龙王!  在于大地上;

 以雨遍充足,  其不有身着。

 菩萨德如斯!  行此之所习;

 用法满众生,  其内无所着。

 若如阿耨达!  龙王大神变;

 胜道德如是,  感动普十方。

 众生堕邪径,  诸堕受着见;

 其住是道者,  将顺度无为。

 已住于斯道,  菩萨果大称;

 能降魔波旬,  并及邪外行。

 得道如其如,  如道无能动;

 踊过诸俗法,  其行譬莲花。

 道心无有愚,  是行为住止;

 千数诸众生,  化度立以道。

 以常住斯道,  得致于五旬;

 神足诸感动,  为众广说法。

 诸事悉清净,  身口及与意;

 当愿贤圣道,  人性不可识。

 忍行为无着,  其往所可至;

 斯得如来处,  示道诸众生。

 生死于至归,  斯处则如来!

 其往似若至,  此为无所至。

 众生所可至,  当念彼上处;

 学最佛之道,  游乐以幻法。

 其作是习道,  弘道之所习;

 彼众德仪行,  诸佛所称叹。

 其德无有边,  终不可极尽;

 如此习道者,  不习亦无住。

 彼处不咎魔,  众都不着行;

 其顺此道者,  不起亦无灭。

 已得意志行,  总持弘大辩;

 施惠及戒忍,  遂增进若海。

 身口秽以无,  心洁jié乃清净;

 垢消永无瑕,  修应此道者。

 得升于知达,  所行习深妙;

 难动惠无即,  守习是道者。

 其诸最正觉,  过去与当来,

 现在亦如是,  致道世所归。

 彼已离众难,  值世遭难遇;

 永为诸佛子,  其闻此法者。

 快哉诸众生,  至善闻斯法;

 真应奉如来,  其乐是经者。

 有晓此道者,  能断诸情态;

 绍德具众相,  得应三界将。」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