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讲 | 差异:代谢和基因的相互影响

2022-09-1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03 | 差异:代谢和基因的相互影响

 

这一讲我们要说的,是营养代谢和基因的关系。

 

前两讲的课程,我们从“营养是什么”开始,到“营养怎么代谢”,这一讲又到了营养代谢和基因的关系。我们从体外环境讲到体内组织,讲到细胞层面,终于讲到了分子层面。发现了吧,我们是拿着放大镜逐步认识营养科学的。

 

研究营养代谢和基因的关系,现在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学科,叫营养基因组学。新的学科出现,一定是它解决了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举个例子。

 

你可能听说过,孕妇会吃一种补充剂,叫叶酸。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重要作用。这种维生素我们自己不能合成,完全依靠外来的供给,所以孕妇在孕期补充叶酸是常规做法,不补不行。

 

但是研究发现,这种营养素补多了也不行。叶酸补多了,会干扰体内另一种营养素,锌的代谢,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也就是说,叶酸补充过少和过多都会带来风险。那算出一个不多也不少的量,严格执行行不行?你可能知道,很多国家都有《居民膳食指南》,中国也有,《指南》里有各种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那严格按照推荐量来补不就行了吗?

 

一般人确实可以,但有些人不行。

 

在叶酸的代谢通路上,有几种重要的酶负责叶酸代谢,而酶的活性决定了我们对叶酸的利用能力。有些人酶的活性低,叶酸代谢效率低下,就需要比一般人补充更多的叶酸。

 

那现在有一位准妈妈,她想知道自己对叶酸的利用能力怎么样,该补多少叶酸合适,她该怎么办?

 

营养基因组学就可以满足这样的个性化需求。

 

营养基因组学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先来拆一下“营养基因组学”这个词。“组学”的意思是,研究对象不是一个,而是“一组”,或者说”一群”。

 

基因组学就是研究一群基因组的信息和功能。我们经常听到基因组学领域响当当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它的目标是测定人类30亿个碱基对的基因信息。而营养基因组学,是从这30亿个碱基对的基因信息中,筛选出和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来进行研究。

 

叶酸代谢能力的检测,就是营养基因组学的应用。这种检测看的是,代谢通路中那几个关键酶的基因型,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生特定的突变。如果编码基因发生了特定突变,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叶酸利用能力变低,那叶酸缺乏的风险就相应增加了。

 

风险增加了,有解决方案吗?有。

 

简单来说,检测出的叶酸缺乏风险越高,补充参考剂量就会越大。我们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也会按照检测风险进行分类,提供更加细化的补充参考剂量。你需要的话,在各省市的妇幼保健院就可以检测。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营养代谢基因异常,都像叶酸这样,有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有些先天代谢缺陷的情况非常复杂。比如说,苯丙酮尿症就是其中的一种。

 

得了这种病的婴儿,如果不及时干预,智力和运动能力的发育会明显落后。患病的原因呢,同样是因为基因突变,酶的功能或者总量下降,导致一种叫“苯丙氨酸”的氨基酸在体内大量堆积,影响了神经发育。

 

这该怎么办呢?很遗憾,苯丙酮尿症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但是,正因为有了营养基因组学,我们现在有了解决的方向。

 

比如说,现在苯丙酮尿症筛查,是我们国家新生儿筛查的重要项目了。如果婴儿在患病早期就有了明确诊断,我们按病情的严重程度,控制患者苯丙氨酸的摄入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病情发展。

 

你看,虽然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营养基因组学的应用,让我们发现了不同人代谢基因的差异。有了对这些差异的认识,我们就能对它们带来的影响有个合理预期,有机会及时干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跃跃欲试,也想去做一个营养基因组学方面的检测,看能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个性化的食谱。目前,根据这个检测结果做个性化膳食指导,确实已经有应用了。但我觉得,普通人没有必要去做。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个性化指导,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你用不上。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孕期叶酸代谢能力检测,还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基因检测。

 

另外还有一些热门的营养代谢检测项目,看起来好像你用得着的,比如用来做减肥指导的项目,我也暂时不推荐你花这个钱。原因很简单,因为结论不确定。比方说,哪些基因能决定脂肪可以优先代谢呢?这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对营养基因组学来说,检测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挑战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解读检测的结果,并且把结果和日常饮食联系起来。

 

好,我们刚刚讲了基因可以影响营养的代谢,本来营养基因组学说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谁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基因和营养代谢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营养代谢可以反过来影响基因。

 

 

 

当然,这里说的“影响”,并不是说营养代谢可以影响基因的序列,而是影响基因的表达。

 

接下来我会给你讲一些比较“硬核”的知识了,咱们稍微放慢一点节奏。

 

首先,“基因的表达”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里,都含有编码人体所有蛋白质的基因,但不同的细胞会选择性地合成自己需要的蛋白。

 

比方说,胰岛素基因每个细胞都有,但只有胰腺细胞才会合成胰岛素蛋白质。当胰腺细胞合成胰岛素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胰岛素基因被“表达”了。

 

如果基因序列是枪膛里的子弹,基因表达就是扣动扳机的过程。光有子弹,不扣扳机,不会产生任何杀伤力。同样,基因序列摆在那里,但不表达的话,就发挥不了任何功能。

 

那营养代谢是怎么影响基因表达的呢?和你分享两种方式,你可以记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叫“转录因子”。咱们从一个案例开始。

 

有位老人觉得素食更健康,每天都吃清淡的斋饭,不吃肉。结果他有一次去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有了脂肪肝。

 

他觉得这不可能啊,我都不吃肉,做饭放的油也很少,怎么会突然有脂肪肝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就可以从“转录因子”说起。

 

转录因子负责和特定的基因结合,会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细胞里表达什么基因序列。这些转录因子本身是一类功能蛋白质,自己会先被某种代谢产物激活,之后再去激活基因的表达。

 

在脂肪肝的案例中,有一种基因叫S14,它负责编码肝脏脂肪的合成酶。如果这种基因被激活了,那肝脏上就非常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脂肪肝。

 

一般来说,负责激活S14的转录因子,没那么活跃。但研究发现有一种营养素可以激活它,这种营养素竟然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葡萄糖。

 

于是,链条形成了,老人长期高碳水饮食激活了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又去激活了脂肪合成酶基因,肝脏上的脂肪越来越多,脂肪肝就出现了。

 

你看,营养代谢产物,可以作为转录因子的激活物来影响基因表达。

 

营养代谢影响基因表达的第二个关键词,叫“表观遗传学印记”。我们还是从一个案例说起吧。

 

有位妈妈在怀孕期间,放开了吃,吃了很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结果她的孩子出生之后,即使饮食健康,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这种母子之间的传递并不是像双眼皮、高鼻梁那样,通过基因来完成的,而是通过“表观遗传学印记”实现的。这种传递,甚至会延续三代以上。

 

到底什么是表观遗传学印记呢?它们是基因序列之外的原子团,不改变基因的序列,但却是基因表达的开关。

 

那这和营养代谢有什么关系呢?科学家证实,不少营养素,比如叶酸、维生素B12、胆碱、n-3脂肪酸,以及一些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都是表观遗传学印记的原材料。

 

我还看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研究结果。胎儿身上的表观遗传学印记,可能来自妈妈吃下去的菜。研究发现,某种植物自带的表观遗传学印记,可以进入妈妈的血液,通过胎盘转移,直接调控胎儿的基因表达。

 

一句话总结一下,营养代谢产物可以作为表观遗传学印记的原材料来影响基因表达。

 

不管是转录因子,还是表观遗传学印记,这些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都在为营养科学打开新的世界,提示我们:吃的东西或许可以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和我们体内的基因产生连接。

 

怪不得有句话叫“人如其食”。营养基因组学告诉我们,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件事儿不仅由爸妈决定,也部分由食物决定。

 

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

 

营养基因组学的诞生,让个体的特殊需求得以实现。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营养素代谢和基因表达是相互影响的,但具体的细节还没有完全掌握。

 

未来,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加个性化的膳食指导,让我们活得更健康。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