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用好钩子,钩住注意力的同时也能钩住逻辑

2020-11-2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第二课

用好钩子,钩住注意力的同时也能钩住逻辑


这节课我们要讲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钩子法,钩住对方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钩住我们彼此的逻辑。


【场景】


  1. 在某个场合,突然间需要你有条例的表达观点。但是你几乎没有准备。

  2. 比如开会的时候,同事们突然问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3. 比如你在台上演讲的时候,某个听众追问了你一个问题。

  4. 甚至在任何一个场合,也许有人会问你对某一件事情某个项目的看法。


如果你学会了我们这节课谈到了钩子法,你就能够轻松的应对。


之所以称为钩子,是因为人们的思路一般是比较混乱的,不是表达者本身混乱,听众当中的思路也很混乱。


而钩子就像一个话题的支撑框架钩住你想表达的内容,也能勾住听众的思路,让我们彼此之间能够有序的理解我们彼此想表达的内容。


一、时间钩



如何在最开始抛出一个时间钩子,让你的整个讲话能变得更有序。我把这个时间钩摆第一个因为他最容易理解,甚至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都用得到它。


过去、现在和未来;

去年、今年和明年;

短期、中期和长期;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无意当中使用的时间钩,他会让作为表达的人思路很清楚。


【案例】


你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你可以说的,过去我们做了什么,现在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接下来我们准备在哪个方向发足马力。我们年底前准备做什么,我们这个季度准备做什么。用的叫过去、现在和未来。


回顾过去如何,立足于现在我们怎么想的,放眼于未来,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可以经常用到的思路。


【案例】


你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其实时间钩也是可以用的。老同学聚会,回顾我们的过去有什么样的共同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大家现在都有什么样的成就,展望我们的未来,期望大家可以怎么样。


【案例】


包括你发表一次演讲的时候,你依然可以用的是短期,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中期我们的规划是什么,长期我们的愿景是什么。


时间钩,是一个应用范围特别广,而且一说你就懂。


二、要素钩



顾名思义,就是跟你表达主题相关的这些要素。


教育问题:学校、老师、学生、家长……

企业问题: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


【案例】


有人问你对2020的这一次疫情,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他问的是,对某件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呢?你依然可以用要素钩,你可以先考量一下,跟这一次主题有哪些要素是相关联的。


要素一,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我想大家看到了,在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舍小家救大家,社会的温暖常在。 


要素二,感染当事人:当然还有一些叫感染的当事人,我想这些感染的当事人更会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平常我们追求的名利在这一刻,其实都排到了后面去了。


要素三,普通人:还有一些普通人,我们都会发现,社会的安全仍然有责,但总有一些盲目自信的人,也有一些不自觉的人。虽然我们不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但我们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得到社会安定,匹夫有责。


这叫做要素勾,第一叫医护人员;第二叫感染的当事人,第三叫普通民众。


当然你可以选择其他的要素,只要是跟这个主题相关的要素都可以。 


但你发现没有,我前面给你举了这些要素都是同一个维度的要素。


比如对教育来说,学校老师、学生,对公司来说,股东、员工、客户,这些都是同一个维度,都是人群,同一个维度,可要素勾当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法,也就是更高级一点的方法。如果这些要素是不同维度的呢,只要你应用得足够好,应用得合理,一样会变得很精彩。


举一个例子,当这些要素不同维度的时候,你往往还能给别人带来惊喜。


【案例】


在一次年底,你在年会当中抽了一个大奖,主持人要求你领完这个奖之后,还要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有人会用的要素勾,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同一个维度的要素。比如感谢公司,感谢老板,感谢我的同事,感谢我的项目组,感谢我的上司。这些叫要素也可以说,这是同一个维度的要素。


如果用不同维度的要素呢:

比如你今天发表获奖感言,你说的第一句话:“以前<抽奖箱>总是抽不出我的号码,<主持人>也总不念我的名字,<奖品>也总是不跟我回家,<你们>也总是不给我掌声,今天这一切都来了吧。”


就是这么一个简短的开场。这当中包含哪些要素“抽奖箱”、“主持人”、“奖品”、“你们”这些是属于不同维度的要素。


所以一个人要有很强的这种感知能力。在某一个场景下,你要能感知得到这个场景当中被哪些要素包围着。在你需要陈述一段表达的时候,如果你能把这些要素串联在一起,你会发现往往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很大的惊喜。这些就叫做不同维度的要素。


要素钩,分成两个层面:

第一,同一维度的要素;

第二,不同维度的要素。


三、尺度钩



尺度,就是大小尺度,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摄像头一样,叫做调焦。


宏观、中观、微观;

全景、中景和特写;

像摄像头一样,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


【案例】


假设我今天给你介绍一个人叫小王。

第一句:我感觉小王是个特别有心的人。——全景

第二句:我经常看到他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笔记本,总是能及时的记录下很多细节。——中景

第三句:特别是昨天我第一次有机会看到他笔记本上记的东西,我看到了那些平常被我们忽略的创意点,在他的本子里面写的密密麻麻,我才发现原来高手都是这样炼成的。——特写


如果你今天跟别人谈论一个人,不是总是平铺直叙,而是能够用尺度沟描述一个人的全景,镜头推进,中景,然后再来一个特写。你会发现这个人被你描述得栩栩如生。


我们这个模块叫表达力,其实各位别忘了写作也是一种表达,你会在很多的作品当中看到作者经常用这种写法。


【案例】


我们走进了某个房间,我们一进来就感觉这个房间里面弥漫着某种奇怪的氛围,这叫全景。

接下来我就看到办公桌的尽头,小王坐在那里,正在非常迅速了在键盘上敲打着什么。镜头开始推进,从整个房间推进到某个人的身上去。


接下来我走进了小王,我凑进了一看,我惊讶的发现,他竟然在写些什么东西,接下来你可以描述他在写什么。


这叫做全景、中景和特写,这叫做尺度钩。


宏观、中观、微观、全景、中景、特写,当然你也可以由特写开始到全景,不一定每次都是镜头推进,也可以镜头拉远,这叫尺度钩。


四、哑铃钩



哑铃钩,这个就比较高级一点,哑铃钩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哑铃是什么?两头重中间平,这就是在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表达两种极端的观点。然后再自己抛弃自己刚刚讲过的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因为你的目的,并不是想讲两头,你想表达的是中间的观点,这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表达方式,既显得你有思考,又不会让你落入极端的境地。


一个人一旦表达的过于极端,很多时候喜欢你的人,就特别喜欢,恨你的人,就会特别的恨你,所以你能避免自己落入极端的境地,显得客观理智,这叫做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在哑铃钩当中,经常用到了一些句式:

1、一方面来看……反过来看……但平心而论……

2、太过……不及……刚刚好……

3、有人……有人……但是我觉得……

4、喜欢的人可能会……不喜欢的人可能会……但是我想说的是……


以上句式,你能够感觉到什么叫哑铃,那么接下来针对哑铃,我给你举一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


网络上有很多人在讨论关于明星要不要捐款的问题。


这时候有人问你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如果你能熟练的应用哑铃钩。


你可以表述的是:

有人说明星应该多捐款,没有捐款的明星都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也有人说别人捐不捐款,我们无权评论别人,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能只用一次捐款的行为来评价某个人,人都是活在立体化的社会当中,他当下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谁也无从得知。


而且每个人可能都有每个人阶段性的困难和阶段性的重点排序。所以我觉得一次行为不足以断定某个人的品性。


这就是一段非常典型的叫哑铃钩。


总结



时间钩,要素钩,尺度钩,哑铃钩。


每个钩最好只谈三个方面,少于三个,显得单薄,多于三个,大家会记不住。

 

虽然我今天并不是侧重在讲演讲,因为我想听众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常有机会上台演讲。但无论你上台的机会多不多,不要一想到表达,就把它想到演讲,演讲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


生活当中,每时每刻每天能跟别人的交流和展现都是一种表达。


这些所谓的钩子的方法,不仅仅用于演讲,任何场合的表达,你都不妨有意识的去应用一下。


-end-

image.png

直播间

光哥知识论

话题 53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