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高效表达者的三种特质

2020-11-2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第一课

高效表达者的三种特质

把【表达力】放在第一个模块,因为这是一种最容易被别人感知到的能力。


1、对一个人来说,你跟别人接触之后,别人最容易对你形成了一种外在的直观的评价,其实就是透过你的言行,好的表达能力,往往能让你抓住很多关键的机会。


2、对一个团队来说,表达是否高效,这是一个团队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实团队内部的很多误会,往往跟表达有重大的关系。


3、对一个家庭来说,学会表达能力会让家里面更多的充满理解。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话,爱要说出口,可是怎么说、什么时候说、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这都是需要学习的表达能力。



以终为始,终就是结果、目标;始就是开始。

很多表达,大家急于表达,无论是表达的内容,还是表达的情绪,这本身都叫内容。可是一位高效的表达者,一定要先记住了一句话:


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目标服务。


内容只是手段,目标才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无意识的犯了一个误区,就是把手段当成目标,特别是当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往往就被情绪给带跑了,只是一股脑的抛出情绪,而很少清醒的意识到我到底期望什么。这往往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的方向和我们期望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场景】

我们经常有种场景,就是对某个人说:

你来都来了,来吧,跟我们一起打打牌吧。

你话都说了说了,干脆把它说完吧,一起说了吧。

你喝都喝了,喝开心一点。

你看,我们往往说了一个前提情境叫来都来了,说都说了,喝都喝了,要不就怎么样吧。


可是我们背后都忘了这句话一出来往往就会让你忘掉你本来此行的目标是什么。 


有没有让你从中看到我们曾经的很多影子,我再给你举一个更具像一点的例子。


【案例】

有一个老公连续几天很晚回家,老婆很不开心,你可以想象到他不开心的背后,一定是期望老公可以早点回家。可是她的表达往往不是说我希望你能早点回家。

她的表达往往是带着情绪就告诉他:

天天都这么晚,那你还回来干嘛呢,你都把家当旅馆了,那你可以不用回家了。


可是在这个老婆的内心,她依然认为我跟他沟通了,沟通没有用,我经常都跟他说,可是他不听。

这就是典型的,我们表达是表达了,可是我们表达的方向跟我们期望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工作当中其实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

公司在开会的时候,同事当中有一些误解,可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双方就是论事的坐下来交流,而是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你都这么说了,我也没办法,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们没法沟通了,随便了,你看这些都是典型的,不以终为始。

一个以终为始的表达者,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完美的实现目标。


但是你一定需要有一种信念:

每一次沟通我们的一定要努力的离目标越来越近,否则这就是一次无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爽和解气,而是让我们不断的接近目标,这就是我想谈第一个关键的特质:以终为始。




学会倾听,这是一项极其重要又极其容易被忽略的能力。从两个方向来反思一下自己。


第一个,专注于倾听对方想表达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在倾听,但其实内心一直在想的是,我接下来应该问他点什么,我应该怎么接他这句话。甚至很多人就直接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时候,直接就打断对方表现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样子。你可以想一想,生活当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场景】


孩子在跟你讲,孩子说的是我不喜欢我的同桌。很多家长一听完这句话就开始讲道理,同学之间不能这样子,要学会跟同学搞好关系。

一个业务员告诉你,这个客户太无理取闹了,上司一听完就说,客户永远是没错的,顾客是上帝,你怎么能这么说客户。


这种例子我相信都不需要再过多的演绎,你都能猜到结局,结局就是对方很快就会结束与你本次的沟通,表面上看起来你们俩并没有发生冲突,其实你们俩在不间断的制造了很多隔阂。


第二个,要感同身受的体验当下对方的感受,并且适当的反应情感。


倾听并不是默默的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所以你永远默不作声的坐在那里听,你可能只是保持了倾听的状态,但不见得你具备了倾听的能力。

而倾听的能力当中更重要的一个点是学会反应对方的情感,而不是做出评价。


【场景】


比如你的某一个同事在跟你聊起老王,聊到了老王前两天做了哪件事情,他特别的不开心,所以他在跟你投诉。


你要相信,他想得到的并不是你的解决办法,他只是想跟你倾诉一下,让有人可以理解他,你不妨回的是:“我发现你一聊到老王,就有些气愤,他做了这些事情,肯定让你很不开心。”


这句话在反应他的情感,在反应他此时此刻可能的情感。


你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可是很多人做的不是反应情感,很多人开始评价,就会告诉他:

这没有什么好生气的,老王这个人就是这样子,他平常对你也不错,想开一点,这种小事不值得生气。这句话一出来就代表你在评价对方的感受。


所以在这里,我要跟你谈到一个信念: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要允许别人有他的情绪,允许别人有他自己的情绪,而且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的情绪。


一旦你介入了情绪的评价,你们俩这段对话和表达,大概也就会又无伤大雅的结束,但是隔阂又出来了。


反应情感这件事情,我相信你听我举例之后你会觉得不太难,可是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它不是我们的习惯性做法。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人,都是在被父母忽略情感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往往不善于去觉察别人的情绪,更别说去表达和反映对方的情绪了。


【场景


你想象一下生活当中很多这种小小的例子,一个孩子摔倒了,父母在边上告诉他的往往就是:

爬起来,勇敢一点,坚强一点。


我们不是去关注他摔倒的那一刻,哪怕真的不疼,但边上有人,他有没有尴尬的情绪,他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面子的情绪,我们总是在边上热血沸腾的告诉他,男孩子坚强一点来自己爬起来,勇敢一些,我们把他们那一刻的情绪跟情感,完全就忽略了。


在现实生活当中,你会发现,一个人经验越多,职位越高,越自以为是的人,往往越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甚至总觉得我的感受就是别人的感受。


关于倾听,我讲了两点,一是专注于倾听对方的内容。二是感同身受,允许对方有情绪,并且适当的反应他的情绪。




真诚,这是个态度的问题,而态度的问题,你能否坚定于这个态度,取决于你内心是否有坚定的信念。


所以在谈到真诚这个话题,我就不想跟你讲更多的大道理了。我想帮你一起来梳理,我们应该有的三条信念,因为真诚的人应该具备三条信念:


第一,相信沟通和表达能解决一切问题。

第二,相信对方也希望通过沟通和表达来解决问题。

第三,相信除了你说的A方案和对方说的B方案,一定还有一个更好的C方案在等着你们共同去探索。你不要问我这三句话怎么证明。证明不了!


什么叫信念?信念并不是证明了你才信,而是你先信了之后慢慢去证明它。


一个人一旦具备了以上三个信念,我想他不管在一对一的表述当中,还是一对多的表达当中,至少他的表达会不急不躁,并且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持有更大的包容和好奇的状态。


总结



我们谈到了高效表达者三种关键的特质:

第一,以终为始;

第二,学会倾听;

第三,真诚的态度。

【本课的金句】

1、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目标服务;

2、倾听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3、允许别人有情绪,并且不轻易评价别人的情绪;

4、你只需要反应对方的情感,而不要总去评价对方的情感;

5、真诚的重要信息在于你真的相信沟通和表达,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6、除了你说的A,对方说的B,肯定还有一个更好的C在等着你们共同探索。


-end-

image.png

直播间

光哥知识论

话题 53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