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观察诸法行经卷二

2020-11-22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灵应寺尼僧
阅藏读经
主讲人:灵应寺尼僧
主讲人介绍:阅藏读经

5.4版第六辑第二册

 

2)证无生法忍(6部)

0649 15 P0727 觀察諸法行經(4 )〖隋阇那崛多譯〗(66 紙欠)…………210

卷第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

爾時,世尊復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又復菩薩應覺諸法不依,應覺諸法不出、不滅,不作、不生,遠離輕虛,自空不牢,不取、不捨;應覺諸法無常、苦、無我、寂靜;應覺諸法空、無相、無願;應覺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命、無富伽(二十);應覺諸法不合、不可作,無自體、無相、無有;應覺諸法離染不行、離戲論不行,到最勝、不種種(三十),無戲論、離戲論,不可取、不持,無住處、不來、不去、不住,無字不可說(四十),諸法不可言、不可將來,無業、無報;應覺諸法不分別、無種種分別、斷普分別。

「諸想及念皆已除斷,破天等世得度五趣、度於眾生,勝魔羅眾、超過煩惱魔羅、出聚魔羅、斷死魔羅,滿無著智,攝取三世勝色,為諸眾生所愛、為智者所供養,能於諸法見其法體。

「得肉眼淨到天眼明,到智眼行不動法眼,具足佛眼如月顯照,知諸眾生心行,不勤合者當作覺察,捨諸所取(二十)

「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諸天人作支帝相隨順,得淨行地、通無我際、知於出界,諸眾生所當作親尊,離增上慢,有於忍力超五障礙,能於名色知其本性,順覺諸佛所說言辭、順覺三十二相(三十),於得、不得心有所取,皆已超過於世間得而得世法不染。

「於諸眾生當為作舍,開涅槃門令諸眾生入無畏城,與甘露味演說於法,覺煩惱睡、散眾生熱,斷其所著諸見縛等,六根不染而為眾生說法,得十六字門所出陀羅尼。

「何者是彼十六種陀羅尼?所謂阿字不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四實義故、那字知名色生義故、陀字調伏義故、沙字超過著義故、迦字不失業報義故、娑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勢力義故、闍字超過生老死義故、車字斷煩惱無餘義故、蹉字高出義故、詫字住義故、字教化邊地彌黎車義故(梵本亦少一字)。善家子!此是得十六字所出陀羅尼,名得陀羅尼。

「所出巧智解知諸法自空,選擇諸眾生心,出離諸煩惱,吐諸凡夫所取。通彼法相,度流轉海,善說令喜,設法施會。巧生諸字音智解知於空,樂佛解脫,捨愛、不愛而無悋惜。

「於諸外道、他論如法降伏,說師子吼,得於佛智,興於法施,吐諸煩惱,破怨惡義。

「信諸佛***,通達於如乃至知法,瞋、慢已離,欲泥不染。調御眾生除去於垢,能以悲水洗於眾生;統領徒眾順得勢力,超過老、死念千數劫;總持法藏通達寂界,得空等智,順學盡法。

「諸眾生等所應讚歎,滿無障智、得無熱惱,熏習順行摧魔羅軍,蔭覆三千大千世界,順念前世,招涅槃地作依止趣,其在家者盡皆覆護。

「知處非處,不捨先誓,於諸眾生以慈遍滿;知聚無生,所念聞意當作正直。

「得栴檀那戒香,斷生死道,順得涅槃,知諸法如那字觸住。

「喜王!彼如那字已上無字,彼亦無名、亦不可說、亦無有聲,不施設名、不知名說,彼諸聲言辭中,彼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彼諸佛不已說、不今說、不當說,不生、不出,如是等相諸法菩薩當知。

「喜王!復有十六字陀羅尼所入門,所謂:覺字行相說勝義法、度於四流、說無有名色法、善巧布施、自守住忍、不倚六根、行於六度、令滅欲煩惱故而為眾生說法、巧知諸法差別、得深無疑、說處非處、知諸眾生所行、忍麁惡言、捨皮肉髓、知念意行安住法界、解知那字盡入諸法。喜王!此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

「喜王!若菩薩摩訶薩正覺如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如阿字無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度四流義故、那字說名色義故、陀字布施自守和合義故、沙字六通智義故、迦字不見業報義故、沙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示現勢力義故、闍字示現生死義故、叉字示現忍力義故、車字吐極惡煩惱義故、娑摩字自大證覺義故、娑他字說處非處義故、多字說盡邊義故,彼則得此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

「因此十六種字陀羅尼,菩薩摩訶薩不為智者所訶,棄欲、瞋、癡,演說到彼岸道。得四無畏,受那羅延身,利割欲枝;得十力力,值遇妙音;得滅熱惱,授聲聞獨覺記,遠離左道;得如來地,如所言說、如作即得。

「高慢眾生當令解脫,作佛事業,順得聚智;疑得眾生斷其疑惑,以有和善共住安樂。滿足大悲,超摩羅境;滿足美音,除慢放逸而得於忍。善入深定,令度諸趣而為說法;於諸法中令得淺處,為住彼岸令到陸處。

「知諸眾生所行、知諸法方便行,念無數劫持諸法體、寂滅諸惡、清淨諸疑、得空等智。順到滅煩惱處,速踐覺場,天龍當讚;順覺諸智,巧滅燒熱,說諸眾生自體。食甘露食,斷諸疑睡,捨離隨著所有習氣,以其大悲覆諸眾生,念前宿世,見於涅槃功德。

「順覺凡夫所行,得密大智,害諸異念,鳴於法螺,令住佛智,超種種相。順覺出生,知眾生處,能使佛剎豐滿,無彼熾然,離於老、病,速能順覺方便密語,斷生死道。順到安隱涅槃,於惡摩羅速能降伏,於無量世界中見佛、世尊。離欲已而聽法,亦不忘智,如所希望攝取佛剎,巧知遊戲,出生諸三摩地。

「喜王!菩薩摩訶薩若得此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當知亦得薩婆若。何以故?然彼何時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一生、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若二十、若百生、若千生、若百千生、若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乃至欲於久時,彼亦久乃證覺,以願自在於流轉中盡後際劫。何以故?然後於諸法中自在故。」

又,佛說此陀羅尼字門品法本時,三十二千菩薩得忍。彼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

爾時,世尊說此歌頌:

「無錯、無濁、無穢雜,離非趣行到甘露,
 應天地供作無等,  持此方便十力行;
 喜作離怨滅荒塵,  面如開華人天樂,
 應勝者德度有流,  持此方便十力行;
 除滅他眾善他行,  人天愛重拂他意,
 分別他行善巧意,  此道中行十行。
 捨增有取不如行,  覺察人天如意決,
 行顯亦如空中月,  此有眼行智者行。
 人天常愛彼意者,  不樂有趣境無錯,
 分別百行眾中吼,  此智者行照諸方;
 得十、二十復有二, 諸相妍妙人天奉,
 得、失不著離二取, 彼得此行照諸方。
 甘露施主善行施,  常與勝財世牛王,
 十力大力降他力,  不久得此智者行。
 分別多德勝念意,  寂滅多苦與多樂,
 多人尊重善奉事,  憙佛功德智學此。
 降眾不久如牛王,  滅百熱惱離諸熱,
 飛虛空道多百剎,  行此方便照諸方。
 信處善巧諸世信,  信慚意住念無等,
 振去百著作世香,  持此方便百德聚;
 分別多德吐三垢,  彼有潤膩美妙言,
 善說百分天地中,  持此德財勝無等;
 度人、天住無畏城, 振去闇塵如言說,
 如行無惱行如行,  持此方便十力行;
 甘露財勝名聞至,  勝德無等如行得,
 如意人天如言說,  智者學此甘露道;
 無塵至處照十方,  脫慢眾生直無曲,
 至無畏城離荒慢,  持此方便十力行;
 言說善合化人天,  不憙樂欲憙樂法,
 說作作者說百行,  學此方便善意者;
     等意等行淨眾生,  善合、善美、善行說,
 諸法中巧常與樂,  行此方便喜甘露;
 惡摩羅力不久降,  振去荒垢散三垢,
 行於此地與大財,  持此方便十力行。
     超過惡趣行勝趣,  象、馬、獸主戲行者,
 讚德持德百德滿,  不久得此智者行。
 善巧處行不住有,  勢力示現決勝力,
 至陸住水離諸膩,  若學此行十力行。
   捨城及與村落地,  捨愛、不愛不樂境,
 及捨勝樹、捨怨眾, 智者學此決進力。
 憶念過去多百劫,  念諸世中生及死,
 及念已先所聞法,  持此寂靜勝定意;
 法炬熾然常令有,  憙法彼施於財法,
 及持十力所行者,  持此寂靜勝定意;
 住舍摩他有慈意,  寂靜止意寂靜根,
 淨戒甜美愛語音,  當有持此三摩地;
 喻如犀行無我所,  得到閑方與閑道,
 離八不閑隨處住,  持此寂靜勝定意。
 於念覺知自性行,  亦當善巧知盡法,
 示現最勝堪忍力,  於此中學勝義行。
 應得諸世所讚歎,  多百數天當讚彼,
 作處、作者、作寂靜,於此智海親近住。
 鳥飛足跡當順行,  於諸煩惱得寂滅,
 摩羅不行彼方便,  此寂難見勤相應。
 說決定覺善逝行,  拔斷有愛作無有,
 得彼世中常供奉,  持此寂靜勝定意;
 所應斷者於此淨,  斷煩惱已照三有,
 彼作蔭覆遍諸方,  若持此勝三摩地;
 念他所行及自所,  念已為說如順行,
 無慢行體勝者行,  持此寂靜勝定意。
 有施捨已調伏意,  善逝所趣速能行,
 施與無畏說無畏,  此勝上定則便得。
 於諸世中當作親,  錯誤已脫復令解,
 共集言議有善巧。  若人修此三摩地,
 身等金剛全一合,  速能破散魔羅軍。
 純白淨照無有垢,  持此寂靜勝定意,
 是處而住處所應,  於處不住上意得;
 於處、非處有善巧, 若此定意人能持,
 無著辯說佛功德,  出生俱致多覺解;
 彼無疑惑不正意,  此勝寂定有能持,
 於彼甘露速能信,  亦常信於與樂者;
 得到果已護他世,  此勝寂定有能持,
 解知於聚常自空,  彼無錯誤無迷惑;
 諸行行到三有中,  若人持此三摩地,
 當得捨離於老、病, 不被他降巧為直;
 其心相續憙持戒,  若此定意人能持,
 割斷生樹是聖道,  涅槃寂靜速能觸;
 彌黎車地彼不多,  若人持此三摩地,
 不自讚揚巧妙語,  功德名稱上普德。
 端正顯現眾中入,  如昴宿月淨空,
 眷屬、眾具、家姓名,善逝親眷彼時得,
 彼所有辯如水王,  謂當持此三摩地。
 法自性相無我行,  於諸世中順覺已,
 速作三千勇健主,  此經希有平等行。
 乃至三千世中林,  人姓三種眾生行,
 於彼勝上得智門,  此勤相應觸甘露。
 毒、刀及火不行入, 不畏枷縛諸逼惱,
 夜叉、羅剎不生害, 若淨信心此相應。
     財無所失、財不離, 無病、無憂、無業報,
 不盲、不瞎亦不瘂, 如是有持此四句。
 六十三億二足上,  普念於此相應者,
 彼所若與總持藏,  此寂難見已相應。
 若於菩提欲疾觸、  最安隱德若欲取,
 應令此勝經典行,  諸所希望則滿足。
 彼故聞已善喜樂,  若人於中求菩提,
 彼勤相應若四日,  彼當得此勝寂定。
 八十俱致二足上、  餘勝六十那由多,
 普念與此相應者,  轉誦作此三摩地。
 若聞於此善得利,  聞已若有作信解,
 佛功德中彼無惑,  如到菩提如是持。
 彼故聞已此實行,  莫得嬾惰憙無德,
   諸福決定到手中,  若持此經、若書寫。
 我念於先百數劫,  有最勝者名辯幢,
 彼說此勝三摩地。  王子月妙聞彼已,
 疾捨王位而出家,  彼聞一夜及一日,
 於彼分中死時到,  至餘剎土而復生。
 如恒伽沙復多彼,  見已復見無邊勝,
 諸處聞此三摩地,  於三劫中證勝覺,
 名曰寶炎最勝者,  勝者然燈為說記。
 如是大利由聞此,  彼故聞已莫嬾惰。
 我今欲作告汝等,  天人所有美妙
 我於此中開寶藏,  十力財物汝當取。

「又,喜王!先過去世不數劫、過不可數廣遠、無量不可思不可量,於彼時節有佛名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如來、應、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其佛剎土名無邊寶功德莊嚴,世界名無垢,劫名愛見。

「又,喜王!彼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如來、應供、正遍知有無量聲聞、有七十二俱致菩薩摩訶——並皆得忍到灌頂地。

「又,喜王!於彼菩薩眾中有菩薩說法者,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彼有過量念行慚辯,於陀羅尼中遊步盡至得五通智。彼白彼佛令其觀已,為四部眾廣說此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

「又,喜王!於彼時節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而彼妙形端正可觀,最勝淨色成滿具足,於無上正覺中久已發行。

「喜王!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王子,聞有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菩薩說法者說此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若入村城、聚邑、王都中說。

「時彼王子於彼說法者邊聞此三摩地,聞已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詣向彼說法者菩薩摩訶薩所,到已頂禮彼說法者足,尊重愛敬,合掌而住。於此三摩地中復過量喜欲聞此三摩地,彼說法者復知彼過量淨信已,彼時廣說此三摩地。

「喜王!如是,彼王子於彼說法者邊聞此三摩地已,又復過量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隨所著衣而以奉覆,說如是言:『令諸眾生得此三摩地寶。』如此說法者菩薩摩訶薩,彼以於彼說法者所捨施善根,於現法中承事八十恒伽河沙等諸佛、世尊,於彼諸佛、世尊邊聞此三摩地,彼諸佛、世尊所皆作最勝供養,於彼諸佛、世尊教法中出家攝受正法,諸所不聞百千俱致修多羅而能辯說,生念常滿,受變化生得五通智、得陀羅尼無著辯才。彼順次第行諸助菩提法滿已,於無邊功德寶莊嚴佛剎中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壽量無量、聲聞眾無量、菩薩眾無量、光明無量、願功莊嚴無量。

「又,喜王!彼時節中有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說法者,汝意莫作異見。何以故?喜王!彼大眼如來是也,不動如來為記菩提。

「又,彼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者,彼無量壽如來即是彼時王子也。

「又,喜王!彼王子聞此三摩地已,七十千劫業障皆悉滅盡,即得分別諸法句品、出無邊門名陀羅尼、及不遠離三摩地、乃至菩提場。

「喜王!彼因緣故,如是當知:此三摩地於諸菩薩摩訶薩所如是多作淨諸業障轉、莊嚴淨剎功德轉、速滿佛法轉。

「又,喜王!先過去世不可數劫、過不可數廣遠、無量不可思不可量,於彼時節有名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應、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

「又,喜王!彼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應、正遍知所有佛剎功德莊嚴,我今不可一劫廣說,乃有如是無量功德莊嚴聚集,佛剎清淨,菩薩摩訶薩眾於佛法中皆悉決定。

「喜王!於彼時節有長者子名曰顯妙廣身。彼詣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所,到已頂禮彼世尊足,即以無量摩尼寶珠、瓔珞百千間錯奉覆彼佛,在前而住,以欲法故。彼如來知彼淨信已,於此三摩地初、中、後廣說。

「喜王!如是,彼長者子於彼佛邊聞此三摩地已,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得大法力;得法力已,不用求天人中。彼七十千婦女捨已、普一踰闍那四大藏無邊寶滿捨已、八百園林捨已、諸所受用眾具捨已,於彼世尊教中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以信出家非家而行。

「又,喜王!彼長者子先在家時,地不敷衣不曾足蹈。既行出家已,十千歲中仍不敷衣足不蹈地,中不坐、不臥,唯除食受用時;十千歲中睡眠不入,乃至於彈指頃亦不曾分別欲、分別瞋、分別害;十千歲中異心不生,唯於遍智相應發行精進,得諸辭聲、攝諸佛語名陀羅尼、成就普音入門名陀羅尼。彼如是熾然精進具足,乃有六十那由多天於彼菩薩所勤行給侍,起作相應,令其身心安樂,精進堪能。

「彼如是行出家已熾然精進,聞此三摩地故,九十九俱致百千劫流轉皆悉背捨,現在值遇七十千佛;諸處中行出家已,此三摩地持、讀、思惟、為他廣說。彼發行精進故、不放逸行故,成就此三摩地,於八劫中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逮得如是佛剎功德莊嚴相住,如彼世尊——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所有剎土。

「我今見彼於南方分中四十四百千佛剎過已,名大莊嚴世界,彼中作佛,有名善意憙樂如來說法,無量菩薩摩訶薩眾集數不可盡。

「喜王!彼諸菩薩摩訶薩若欲速於諸法隨順得自在者,此三摩地當聞、當持、當說、當念。」

爾時,世尊復欲過量讚說此三摩地功德,令高出故,即說歌頌:

「我念先世無邊劫,  猶如恒伽沙無量,
 時有智者世間導,  辯才鳴聲諸方聞。
 彼勝教中有比丘,  持法智人說法者,
 此寂靜定彼說已,  王子已於彼邊聞,
 即以自衣而奉覆,  迴向最勝菩提道,
 復見無邊諸導師,  得道彼號無量命。
   彼先所有慧作業,  皆盡無餘、無報果,
 聞此大妙三摩地,  有辯才者具功德。
 彼於後時中,  若有欲求道,
 應當聞此定,  諸惡自當除。
 又佛無垢月,  說此三摩地,
 長者子聞已,  即取行出家。
 彼於十千年,  思惟三摩地,
 足不蹈無衣、  亦不入眠寢。
 此得勝菩提,  唯有共聽故,
 不愛於家中、  亦無欲財物。
 彼至諸佛剎,  於彼皆已聞,
 諸行所入門,  順覺已不久。
 其心彼先滿、  亦滿彼意車,
 彼速得菩提,  此何不勤作?
 後時當來世,  多有求菩提,
 無資財無樂、  不欲行出家、
 瞋罵而叱責、  毀辱說惡語,
      各各共聞已,  而言:『當作佛。』
 千數非一苦,  忍受為欲故,
      為愛欲作奴,  而言:『當作佛。』
 夢中見佛已,  彼暫得蘇息,
 於他當欺慢,  菩提我不疑。
 此經彼聞已,  言聲不會義,
 而蘇息自心,  不久當作佛。
 彼等聞此實,  若所聞此已,
 彼無有所著,  亦如空中風。
 有此出家已,  多有求菩提,
 為知識故瞋,  各各而生起。
 彼貧窮少福,  限聞即喜樂,
 於他有欺心,  我到菩提岸。
 見光得界已,  眾生而供養,
 以此少等喜,  知當到菩提。
  彼菩提大遠,  若嫉妬、諂曲,
 我到智數數,  大遠最勝者。
 聞此經典已,  知當得菩提,
 見無量壽剎,  作佛當不久。
 大遠彼菩提,  依止有得見,
 心若不相應,  我當不記彼。
 及此長者子,  財聚已捨離,
 於後出家已,  後著乞食家。
 如此三摩地,  於先然燈所,
 若聞好當作,  不復渴愛生。
 彼剃髮出家,  繫縛知識利,
 海中取麻擔,  而捨於珍寶。
 聞中非決淨,  無戒非出家,
 修行菩提道,  彼故莫放逸。
 後時若有處,  說時當聽聞,
 彼為知識故,  復行不讚說;
 在前當禮拜、  及當與稱善,
 如是以衣散,  復行不讚說。
 泣淚灑作已,  奉施於自身,
 彼復在眾中,  而說其惡行。
 不愛阿遮梨、  不重近誦者,
 為少而相破,  以家相嫉惡,
 唯信他福德,  自德不思惟,
 當生猛毒惡,  知他富供養。
  華香及末香、  幢蓋、幡鬘等、
      鼓樂供養我,  當言:『得菩提。』
 此我實供養,  聞此勝定已,
 當捨知識利,  修行則相應。
 何供養色身?  諸聚我已捨;
 應供養法身,  亦如善實供。
 愛命捨離已,  常宿阿蘭拏,
 念此修多羅,  當盡於命世。
 喜王!我告汝: 修行此已聞,
 決莫共彼輩,  諂曲作伴黨。
 於中我不讚,  在眾中當言:
『此實、此不實。』於中莫欲信。
 不於境界所,  有欲佛菩提,
 所有彼諸行,  彼菩提大遠。
 我所有神通,  此見大體力,
 諸此有禁戒,  修行我得已。
 愛、戒作分者, 眾中似野獸,
 已捨知識利,  獨宿阿蘭拏。
 我無有是處、  我不說無實,
   久後末世時,  此經付囑汝。」
 無量壽放光、  及不動法王、
 六十三億佛,  眾會皆已見,
 教師皆付彼,  久後令護法。
  「如此經智印,  我普持在後。」
 三千即震動,  諸天稱善言,
 多有華雨落,  聞此付囑故。

卷第二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