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个写作秘籍让你快速高效提升写作力

2020-11-22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你好,我是主讲老师帅小冰,欢迎和我一起参加45天读写说全面提升计划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本书的作者是舒明月,中文版大约16万字,我会用大约28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精髓:大师们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好文笔到底是如何读出来的。

 

不知道大家对中学课本鲁迅的《秋夜》还有没有印象,这篇文章有一个著名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一般的中学老师是怎么进行讲解的呢?可能会说,“这段话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了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咱们再听听台湾小说奇才张大春是怎么解释的。他说,这句话这么写,其实是让读者跟随着作者的目光在移动,一眼望去,先看到院子里有两棵树,然后看到其中一棵是枣树,随着目光移动,然后看到另外一棵也是枣树。张大春的这个解释比较让人信服,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继续读鲁迅下面的句子:“这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就会发现,鲁迅根本就没准备写枣树,只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天空做铺垫而已。

 

任何读者如果用心读了这篇文章,随着镜头的转移以及画面的切换,他大脑里出现的情景一定和张大春所言一模一样。只是很多人没有张大春的文学审美能力,只是笼统地觉得课本教案的解释不太对劲,却说不出所以然,只有得到真正的解释以后,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为你解读《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

 

这本书的作者舒明月,对语言文字高度敏感,能够快速识别文笔的优势与不足,可以说是有一双甄别汉语写作的火眼金睛,2014年起在豆瓣阅读开设专栏,细致点评名人大师的经典作品和写作手法,深受读者喜爱,获得了罕见的9.4分平台高分,在本书中。舒明月通过自己的慢镜头,细致地为我们分析了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把大师们写作时的一招一式拆解给我们。这就相当于出了一个舞蹈动作教学视频,对大师们写作中的高难动作进行解析,告诉你一大大,二大大,手怎么走,脚怎么迈。

 

下面,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对这本书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大师们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主要是从鉴赏角度来分析大师们是如何给自己的文章调配颜色,并写景状物的。

 

第二部分,大师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巧?这部分我们为大家分析大师们写作时的情感状态以及对比喻和通感的灵活取用。

 

第三部分,如何从提升文笔到写出文章?通过感受古代文学的节奏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度,并建立合格文章的判断标准。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讲讲,先讲第一部分,大师们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插入知识卡片

 

第一部分

 

首先,大师们都很擅长运用颜色。

 

作者认为无论写什么,哪怕对颜色不敏感,也要像设计师或者电影导演一样,在文章中酌情添加一些色彩的运用。这就好比一个哪怕品味一般的女人,即使不会化浓妆,但是简单地打个粉底或者涂个口红,还是能提升不少魅力指数的。

 

鲁迅就是一个善用颜色的大家,他擅长在清冷的底子上涂画鲜明的色彩。大家听我念一段他的作品《野草》中的一段,他在文章中是这么写的——“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你看,在这一段,鲁迅在色彩之外,对形状并没有着笔太多,但是读来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片1

 

鲁迅擅长像绘画一样描摹景物,张爱玲的笔下则一片流光溢彩。

 

著名的《金锁记》中有这么一个片段: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又是银红又是闪蓝的,正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贵气息。

 

张爱玲写色彩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在色彩的前面添加各式各样的名词,这虽然是承袭的红楼写法,不过也有很多都是张大小姐的创造,比如《金锁记》里就有雪青、蟹壳青、竹根青、藏青等各种青。

 

所以,作者给我们提了一点建议,心中想到某种色彩,却不知道该如何向细节描写时,倒是可以跟张爱玲好好学习一下,发动联想,找日常事物中相似的颜色,比如咖啡色,蟹壳黄等颜色就非常具体而生动。

图片2

 

 

鲁迅擅长绘画,张爱玲习惯撒金,而刘鹗则擅长大片的晕染。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描写千佛山的景色:“ 朝南一望,只见劈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低相间,红的火红,白的乌黑,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内部,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戴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这一段是在写济南千佛山的实景,却美到让人感觉不真实,正应了王国维所说的大师所写之境,必临于理想。

图片3

 

以上都是纯粹的写景,文学中常见的还有借景抒情。张爱玲的文章中,一切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文章的氛围,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有两处写到象牙花:

 

“定了船票回来,天快晚了,风沙啦沙啦吹着矮竹子,很有些寒意。竹子外面的海,海外面的天,都已经灰的灰,黄的黄,只有那丈来高的象牙红树,在暮色苍茫中,一路上高高下下开着碗口大的红花。”

 

“薇龙走到转弯的地方,回头望一望,他的车依旧在那儿。天完全黑了,整个世界像一张灰色的圣诞卡片,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真正存在的只有一朵一朵挺大的象牙红,简单的,原始的,碗口大,桶口大。”

 

在这段文字里,张爱玲并没有用“阴森”、“诡异”等字眼,却成功地给读者留下阴森森的感觉,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正面例子。

 

那再举一个反面例子。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当时宗璞处于得知亲人得了癌症的悲痛之中,情语不得不扭做景语,结果情绪过于饱满,喧宾夺主,让花和读者都吃不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拟人手法用得太泛滥了,除非你能整出点新奇的效果,否则再用就该剁手了。比如汪曾祺写栀子花的一段读完就让人不禁失笑。“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微博上有人评论说:很朋克!很摇滚!

图片4

 

其次,大师们都很擅长写景。

 

写风景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最好要有动态。最擅长写动景的当属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这样写到:“草坪从海滩发足奔向大海,一路奔了有四百来米,跨过日晷、砖径和绚烂的花园——终于奔到房前,像是借助于奔跑的势头,一跃而成绿油油的 常青藤继续向上。迎面,一排法式落地窗破绿壁而出,金光闪闪……”好端端的一个草坪,生生被他写得动如脱兔了。

 

他精心编织了一张晃动的大网,哪怕人物一动不动静静地躺着,他也一定要叫读者看得心神难安。比如写乔丹·贝克的一段:“她直躺在沙发一头,身子一动不动,下巴稍微向上抬起,仿佛在平衡一件什么东西,生怕它掉下来似的。”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很多人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就成“躁动”和“浮华”了。菲茨杰拉德通过不停地渲染和暗示,成功地用文字造就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图片5

 

另外大师们不止擅长写景,还擅长状物。

 

在这些方面 ,沈从文不愧是文学大师。《边城》中有一段写黄狗的片段:“到过渡时,翠翠的狗必走过去嗅嗅,从翠翠方面讨取了一个眼色,似乎明白翠翠的意思,就不敢有什么举动。直到上岸后,把拉绳子的事情做完,眼见到那只陌生的狗上小山去了,也必跟着追去。或者向狗主人轻轻地吠着,或者逐着那陌生的狗,必得翠翠带点儿嗔恼的嚷道:

 

“狗,狗,你狂什么?还有事情做,你就跑呀!”于是这黄狗赶快跑回船上来,且依然满船闻嗅不已。翠翠说:“这算什么轻举妄动!跟谁学得的!还不好好蹲到那边去!”狗俨然极其懂事,便即刻到它自己原来的地方去只间或又象想起什么似的,轻轻的吠几声。”

 

在这里,写狗时,写的是翠翠得到了狗的陪伴与互动,可整体上却更加强化了翠翠的孤儿身份,在同一笔墨中蕴含了多种层次。黄狗的神态,少女的心思,等等,读者明知是大师所造之境,读起来却偏偏真实无比,烘托出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乌托邦。

 

第二部分

 

以上就是我们对第一部分的解读,分别从颜色,写景状物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师们的文学作品到底好在哪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第二部分,大师们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技巧。我将分别从情感、通感和比喻、结尾三个部分为你演示大师的写作技巧。

 

首先来看情感。

 

古人常说“立身还需谨慎,为文且须放荡”。为什么呢?因为写文章这件事,多数时候不是为说教别人,更多的是为情感的表达。

 

在情感维度达到饱和的作家里,首推鲁迅。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作者认为血书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其包含:第一,苦痛;第二,直面苦痛;第三,对苦痛的追问和挣扎;第四,担荷罪恶。这四个层面并不一定要兼备,只在一个层面上挖掘得够深,也能成为一流的作家。

 

张爱玲虽然也是一流的作家,但读张爱玲的文字,总觉得较之鲁迅少了点什么。经过作者的点拨我们发现,张爱玲的文字仅停留在第一层,第二个层面上她虚晃一枪开溜了;而汪曾祺和蒲松龄则做到了苦痛并直面苦痛两个层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达到了第三层。

 

鲁迅的文章,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感人肺腑,就在于他不止有苦痛,更直面苦痛,还有对苦痛的追问和挣扎,并为这份苦痛承担了罪恶,在每一个层次上,鲁迅都淋漓尽致地展开了。来,感受一下,“于浩哥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有我所不愿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顶级作家们不仅在情感维度达到了饱和,在遣词造句上也很偏执,正应了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对文笔好的定义是:以精准的、富有画面感、音乐感和新鲜感的文字惊艳于人。作者主要在新鲜感这一层面上进行了点评,即如何出奇制胜,以出乎意料的妙趣令人印象深刻。

 

鲁迅有一首出奇制胜的打油诗《我的失恋》:“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顾随评价说鲁迅“上下左右,龙跳虎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这首打油诗就是如此,读完后不仅让人感慨,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哈哈!

 

除了情感上的饱和以及擅长遣词造句之外,大师们还常用通感和比喻。张爱玲最常用的是通感。胡兰成在《今生今世》提到一个片段,“爱玲穿一件桃红单旗袍,我说好看,她道:“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这里说的通感,是由于某种基因突变,导致各个感官区域之间仍然保留串联,比如这里的“桃红色”是看到的颜色,是视觉,但张爱玲却能“闻得见香气”,是嗅觉,这就是视觉和嗅觉的串联。张爱玲的基因,一定突变得一塌糊涂了。

图片6

 

再来看一个张爱玲的比喻:“薇龙一抬眼望见钢琴上面,宝蓝瓷盘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子,四下里探着头,像一窠青蛇,那枝头的一捻红,便像吐出的蛇信子……”听起来是不是阴森森的感觉?再看同一篇的另外一个比喻,“再回看姑妈的家,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是不是感觉更阴森?简直有点恐怖的感觉了。这也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特点,同一篇文章中比喻的协同性。在同一篇文章中的比喻虽然姿态万千,却都紧扣着情绪,每一个比喻之间都环环相扣,全篇读完以后,会感到一种久久不散的紧张感。

 

一篇饱含情感的文章,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并经过精心地选词造句之后还需要一个好的结尾。精彩的结尾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度尾,一种叫煞尾。度尾,从远处来,到近处,又向远处去,好像游船上的歌声擦肩而过;而煞尾,则忽然收住,一动不动,好像是奔跑的骏马突然收住了缰绳。

 

《边城》的结尾就是典型的煞尾。其结尾是这样的:“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垌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汪曾祺对此结尾的评价是七万字一齐收在这一句上。故事完了,读者还要想半天。你会同翠翠一样,生出无边的思念,随她一同盼望着,热切而急迫。的确,都说从前慢而现在忙,从前安稳幸福而现在迷惘焦躁,但《边城》的结尾,却让人可怜从前的人,没有任何即时通讯设备,只能无望地等待。真是让人忍不住感叹,如果当时有手机该有多好啊!这就是一个好结尾带来的效果。

 

关于第二部分技能篇,就为您解读到这里。在这一部分,我们分别从情感、用词造句、修辞手法、结尾四部分来进行了解读。

 

第三部分

 

接下来我们为您解读第三部分,拓展篇,从提升文笔到写出文章,如何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格。

 

对于如何提升文笔,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技巧,作者还给了一个建议,一定要读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必须读古代文学?这还要从作者对好文笔的定义说起。作者给好文笔下了一个粗略的定义:精准,富于新鲜感,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感。前三项都好说,只有最后一项“音乐感”一直含糊不清,所谓“音乐感”,就是文字的节奏,音节之间的和谐。中国文学有一个强大的传统,就是讲究文章的音韵,律诗的平仄押韵大家都知道,自然不必再多说。下面来听一段简媜的《渔父》节选:

 

“父亲,我伏跪着,你躺着,这一生一死的重逢,虽不能执手,却也相看泪眼了,在咸泪流过处,竟有点顽石初悟的天坼地裂之感,我们都应该知足了。此后,你自应看穿人身原是骷髅,剔肉还天剔骨还地,恢复自己成为一介逍遥赤子。我也应该举足,从天伦的窗格破出,落地去为人世的母者,将未燃的柴薪都化成炊烟,去供养如许苍生。啊!我们做了十三年的父女,至今已缘尽情灭,却又在断灭处,拈花一笑,父亲,我深深地赏看你,心却疼惜起来,你躺卧的这模样,如稚子的酣眠、如人夫的腼腆、如人父的庄严。或许女子赏看至亲的男子都含有这三种情愫罢!父亲,涛涛不尽的尘世且不管了,我们的三世已过。”

 

图片7

 

是不是感觉一波连着一波,一浪推着一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这就是咱们古代文学的境界。这段文字不仅有对古典意象的鲜活妙用,更有音节上的文字推动,一气呵成,让人忍不住反复朗读。而这恰恰是当代文学所缺乏的。一旦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文学涵养,那么写作时就可以在凝练的古语与洋洋洒洒的白话文之间做灵活的切换,从而自由调节句子长短,掌控节奏。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主张一定要读古代文学。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呢?答案是模仿,先模仿艺术,笔力提升以后,再去无限贴近生活。大家在写作时不妨先从模仿大师们的作品开始写起。就好像练书法,都是先从描摹名师大家开始,然后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曹雪芹、鲁迅、张爱玲、沈从文等都是一流的作家,作品中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模仿时也有套路可寻。例如被网友赞为比大师还大师的微博大V大咕咕咕咕咕鸡的文字里就有鲜明的鲁迅特色。再比如六神磊磊通过对金庸作品的解读也自成一派。

 

文章写出来以后,如何判断是否合格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四有”的标准,即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有趣最好理解。例如前文中鲁迅的《我的失恋》,第一次读的人都会忍俊不禁。再比如张爱玲给刻薄人物安排的刻薄台词: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再比如《萧萧》中关于女学生的叙述:她们有年纪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还好意思嫁人的。当代知名作者王小波及韩寒的文章能受到追捧,“有趣”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完有趣,再来说有用。有用就是实用型、技能传授类的文章,很多人不屑于写作这类文章,但作者认为,文章没有高下之分,有用型文章将会是今后的主流之一。

 

接下来说说有料。有料就是要有真实的见闻经历,有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

 

曾经有报社的人写过两篇文章请作者点评,第一篇是写在北京郊外游玩时的情绪引发的哲学思考,从字词句上都卯足了劲,很有文采。第二篇则是记叙了报社为了报纸的征订请各单位领导喝酒的事情,语言平实,很少雕琢。但作者看完后立即说第二篇好。为什么呢?就因为第二篇有料。文中提到,喝酒之前,大家要开会讨论一下,谁酒量如何,酒风如何,哪个领导一喝酒就喜欢讲哪个笑话,要如何引导他讲出这个笑话;哪个人负责盯谁,人员的搭配也是很有讲究和学问在里面的。喝完酒后第二天,还要开会总结,昨天谁喝好了,谁没喝好,没喝好是因为什么,下次要怎么改进。喝个酒就喝出了打仗前排兵布阵的感觉,这是只属于作者本人的新鲜的细节,成功地抓住了读者注意力。这就是有料。

 

图片8

 

有料说完了,最后来说有力。有力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情感的力度,一个是审美的力度。先讲情感的力度,人们都喜欢情感充沛,酣畅淋漓的文章。就好比大家都爱看竞技体育,尤其是百米赛跑,看人类有形的肉体能达到什么极限。看文章,也是看人类的情感能达到什么样的极限。

 

所以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强烈的爱憎,或者对某一方面非常敏感,或者狂喜过,崩溃过,心如死灰过,死灰又复燃过,这些并不是丢人的需要掩盖的事,而是写作时的资源库。这就是情感的力度,然后来说审美的力度。一个人如果在有趣、有用,有料以及刚刚讲过的情感的力度上纠正了自己的认知,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就会明显地好很多,但是审美力度的提升,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就好像画画和弹琴一样,需要在画布上,在琴弦上,日复一日,一点一点练出来。

 

知道合格文章的标准以后,就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检查,至少具备其中的一项,文章才能算是脱离“自嗨”式写作,达到及格线。

 

总结

 

好了,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文学内容,分别从颜色,写景状物两个方面鉴赏了大师们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鲁迅擅长绘画,张爱玲习惯撒金,刘鹗则擅长大片的晕染。在写景状物时,作者还建议我们少用拟人。

 

接着,我们说到了写作技巧,分别从情感,遣词造句以及修辞手法和结尾上。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真实的情感,情感的饱和上尤其是以血书著称的鲁迅为首。其次,用词造句上要新奇有妙趣。另外,修辞手法上主要讲了通感和比喻,将通感运用的最好的是张爱玲。最后,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最后,我们说到了写作拓展,分别解读了如何提升文笔和如何判断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否合格两部分。对于提升文笔,除了上面说到的大师们的技巧以外,作者还建议我们一定要读中国古代文学。最后,我们说到好文章有四个标准,分别是有趣,有用,有料和有力,写出一篇文章后,要用以上四个标准进行自我检验,至少具备其中一项,才能算是合格文章。

 

通过以上这三个部分的解读,可以让你从此以后提高审美能力,切实感受到大师的作品真正的好处,进而提升文笔并写出合格文章。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帅小冰,这是为你解读的45天读写说全面提升计划系列丛书里的第20本书,祝你提升文笔方面有所收获,我们下节课再见。

 

 


直播间

言职社

话题 167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