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快速阅读》教你调动五官增强记忆培养速度,最短时间内提升三倍速阅读

2020-11-22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快速阅读》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快速阅读》,本书作者是克里斯蒂安·格吕宁。这本书中文版大约16万字,我会用大概18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精髓:如何做到“一目十行”,同时将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三倍。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生考试、职场晋升还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我们都需要读书。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能你时间有限,想着读书充电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能你耗费心力读完一本书,回过头来却脑子模糊,无法概述到底书里讲了什么内容。因此有的人要么直接放弃,要么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将一本书读完,阅读效率非常低下。

 

全球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只有学习了学习方法之后才能进步。同样,如果你想要改变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就需要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今天这本书,相信大家从标题就能看出来,它的目正是帮助你提高阅读速度。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作者的唯一目标,尽管速度非常重要。

但他也绝不愿意大家读书只是囫囵吞枣地过一遍。这本书教给你的,除了加快阅读速度外,还会提升你对书本的理解能力。

 

作者格吕宁曾是一名律师,他对于阅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一直找不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后来,机缘巧合,在时间不充足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准备阶段,他研究出一套快速阅读法,并以优越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从此,他对研究学习技巧和高效阅读方法非常感兴趣,他创立了德国格吕宁学院和格吕宁出版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书总结和分享,踏上作家和培训师之路,而本书正是他的成名之作。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后,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这本阅读宝典了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具体来说,全书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你的低效阅读?

第二,该如何真正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第三,如何加深你对一本书的认知?

 

(插入知识卡片)

第一部分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点,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你的低效阅读?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在一个周末,你拿起一本早就想读的书,打算利用休息时间放松一下自己,可在进入阅读没多久,你就开始胡思乱想,一会儿想着“今天中午吃什么呀”,一会儿想着“昨晚淘宝看的那件衣服不错”,然后你带着脑子里各种天马行空的白日梦读完了那本书,却连书中的大致情节都没记住。

 

又或者是这样一个场景:为了应对考试,你早早地到图书馆占了座准备看书复习,却总是被周围的人吸引注意力,一天结束,书里的知识点没记住多少,倒是记住了“那个红裙子的女生真瘦啊”,“那个很高的小伙子看的量子物理挺有意思的”。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其实啊,不少人都会在阅读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书读不下去或者书白读了。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让人很容易受到打击产生挫败感,降低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

 

想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得先知道我们为何如此容易在阅读的时候开小差呢?

 

现在,请你再回想一下,在读书或者学习时,你一开始是不是非常认真细致地一字一句去盯着书里的字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然,不是说认真细致不行,而是一字一句不行。

 

在告诉你为什么一字一句不行之前,我需要你找一个伙伴和你一起做一个小实验。

 

(插图01)

这个实验需要你和你的同伴面对面地坐下,并各自准备一本书。在实验开始后,你只需要以你平时的阅读习惯连续阅读这本书就好了,在你阅读过程中,你的同伴需要观察你的眼球是如何运动的,一分钟后,你们的角色互换,你的同伴进行阅读,你观察他的眼球运动。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在阅读时的视线是随着文字匀速向前运动的,就像一条平缓的直线,但这只是大多数人的错觉。通过实验中的观察,你会发现,人的眼球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其实是一直处于跳动状态的。

 

眼球的活动轨迹竟然是一直在跳动的?没想到吧,那是因为我们要想看清楚一个物体,眼球必须停止跳动,将视线聚焦在某一个点上,才能在大脑里形成这个物体的图像,在看下一个物体时就将视线方向移到下个点进行聚焦,所以眼球看起来才是一跳一跳的。

 

举个例子,就像你在拍照,为了看清某个景点,你需要将镜头对准它,让它进入视觉中心,然后“咔嚓”一声按下快门键。而我们的眼球,就相当于镜头,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景点,在你一字一句阅读的时候,大脑这个“快门键”已经按下了无数次,当然,这个按键速度是快到你无法察觉。

 

这么说大家理解了吗?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看着你的小伙伴阅读时候的眼球,它是一直在跳动的,因为它在不断“取景拍照”呀。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刚刚实验中你和同伴的眼球跳动次数是否大致等于一行文字的字数呢?

如果是,那么你就应该明白,假如一行有10个字,那么你就相当于连续拍了10张照片,这样是不是就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

 

其实,这种读取信息的方式被格吕宁叫做“逐字阅读”,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用这种方式在进行阅读,而这恰恰就是低效阅读的主要原因。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登山时要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才能够保证安全和效率,但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会知道,在不同的路段需要有不同的节奏,这样才能爬得又快又好。

 

同样的道理,读书时,很多人觉得一字一句地阅读能够加深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其实恰恰相反,逐字阅读除了拖慢你的阅读速度,还会影响你的理解,分散你的注意力。

 

你可能会问,逐字阅读影响速度能够理解,但怎么会分散注意力呢?这里有个概念大家需要明确。我们人类的大脑其实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600字/分钟,而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只能达到200字/分钟,也就是只相当于三分之一的大脑思维速度。

于是,大脑在处理完你所阅读的内容后,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空闲资源,那么它就只好去处理其他信息了,而这些信息很有可能就是你脑子里那些无关紧要的白日梦。

你跟不上大脑的速度,就只能被它推着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逐字阅读不但时间花费大,还没有效果的原因。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你明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阅读和学习,却为何总是一不小心就各种开小差了吧。

 

第二部分

 

在了解完逐字阅读是导致阅读低效的罪魁祸首之后,我们就需要加快阅读速度来提升阅读效率。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别着急,格吕宁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法。

 

首先我们得让自己的眼球学会科学的运动。

 

这话听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绝非易事。你想想,我们平时看东西并不会刻意去关注眼球是怎样运动的,甚至有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自己眼睛的存在,又该如何改变眼球的运动轨迹呢?

 

培养新习惯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依靠人类的本能,让自己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该如何理解呢?

 

在这里,我又要请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做一个小实验了。

 

这次的实验,仍要求你和同伴面对面地坐下,然后,让你的同伴转动眼球,通过眼球来画一个圆圈,这时你需要观察他的眼球是否做到了匀速画一个圆满的圈,接下来,你们互换角色,由你来用眼球画圈,他在对面观察。

 

结果是什么呢?相信你已经发现了,眼球是不能画出一个完美匀称的圆圈的,你们画出来的图形,更像是一个接近圆形的多边形。

 

那么,我们紧接着做下一个实验,还是你们两人面对面坐着,依然做眼球画圈的运动,只是这次你们需要用手指为对方做一下引导,让彼此的视线跟着对方的指尖运动。

 

如何?这次的圆圈比上一次画得好很多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这其实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人类的本能。

 

(插图02)

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球是无法画出一个工整的图形的,阅读时也是一样,我们以为自己的眼球是随着文字在匀速移动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的视线常常会由这一行文字突然跳到另一行文字上,而大脑还毫无察觉。

 

而通过第二个实验,相信你能够明白,有了外界的引导,我们的视线将会变得稳定圆滑很多,那是因为人眼天生不太擅长捕捉静止的影像,而动态的事物会吸引我们更多的注意力。

 

这就好像,在人群中你很难发现自己要寻找的人,可是如果他举起手挥一挥示意,你就能很快注意到他了。

 

将这个原理运用到阅读中试试看,你会发现,如果加上手指的引导,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得多!

 

这个方法叫做“手眼协作法”,当然,你也不一定非要用手指进行阅读引导,如果你有在书上做笔记的习惯,直接用笔尖作为辅助也是很好的选择。

 

除了“手眼协作法”,我们还需要“去掉心读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先回想一下,小学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总要求我们不要默读课文,要大声地朗读出来?

那是因为,在认字学习的最初阶段,有声阅读能够帮助年幼的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也能帮助老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识字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用朗读的形式去进行阅读了,但从小养成的习惯却保留到了现在,很多人在阅读时都会在心里进行默读,如今的默读已经不能够带给我们理解上的帮助,反而会拖慢我们的阅读速度。

 

比如说,“一台苹果电脑”这六个字我们用眼睛看能一眼就读取到这个信息,而用嘴巴念出来,花费的时间肯定会比看一眼多得多。

 

因此,那些阅读高手比普通读者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去掉默读的声音,利用视觉直接就读取书籍信息,做到“所见即所得”,不再依赖声音去理解。

 

那么我们普通读者该如何成为阅读高手?

 

答案也很简单:让自己的大脑逐渐摆脱对听觉的依赖,尽量做到只通过视觉来获取资讯。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到底怎么样才能摆脱默读这个坏习惯呢?其实不用着急,默读是我们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并不能一下子就彻底改掉,如果刻意地去排除这个干扰,可能结果会反其道而行之。

 

就像是失眠的时候,你越是努力想清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思绪,越是烦躁得睡不着,但如果你不再逼着自己入睡,顺其自然,反而会慢慢酝酿出睡意。

 

所以,我们不必老是想着要改掉默读的习惯,先正视这个习惯,并接受它。然后我们再来强化视觉这个感官渠道。

 

强化视觉,必定要弱化听觉,而这个要被我们弱化掉的听觉不是外界的噪音干扰,是我们自己心里的默读声,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做一个练习。

 

这个练习需要我们将自己的阅读速度调快到远远超过语速,也就是你在心里默读的速度,以此达到阅读的时候,默读速度跟不上视线移动的速度,于是“不得不”关上心里的声音。

 

但是由于这个练习一下子需要你将阅读速度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升很多倍,你可能会感觉自己根本看不懂书,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区分出练习时间和正常阅读的时间,在每天的练习时间结束后,你必须将练习中的速度要求放在一边,回归到你往常的正常阅读中。

 

在进行这个练习的前一段时间里,你可能会觉得非常不适,因为你什么都看不懂记不住,但是请不要放弃,这只是你在走出舒适区罢了。

 

格吕宁在自己快速阅读的培训班上也会给他的学员们做这个练习,但他会将快速阅读和慢速阅读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两种不同的阅读速度所带来的效果。

 

(插图03)

比如,先规定学员们以600字/分钟的速度进行阅读练习20分钟,然后,在同样的时间里用平时的速度再次进行阅读。结束后,让大家估计自己的第二次阅读的实际速度。结果你猜怎么着?大多数人阅读速度其实已经到达400~500字/分钟,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速度只有300字/分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你有在高速公路开车的经历,那就能知道,如果长时间保持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车辆,在突然驶出高速公路后,速度一时之间是降不下来的。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产生了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来自惯性,因为我们经过了一段高速阅读的练习,大脑已经习惯了这个速度,突然将速度降低,大脑自然会感觉有些不舒服。

 

这样的错觉对于我们的阅读训练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等到你的练习持续一段时间后,你的潜意识会渐渐忘掉默读的习惯,在日常的阅读中你将会自然而然地利用到新的阅读技巧,速度上也会有一定提升。

而在进入这个阶段之前,一定要记住不要心急,不要忘记刚才说的,分出时间进行练习,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正常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

 

之前已经说过,提高阅读速度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它只是我们实现最终阅读目标的手段之一,我们最终要做到的,就是加深你对一本书的理解。

 

如何加深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第三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要想在高速阅读的同时做到透彻理解一本书的意思,我们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大脑的资源,让自己能够一边利用视觉读取书籍信息,一边思考如何梳理出书籍的脉络。

 

在这里我来给你模拟一下阅读高手读书时的大脑活动,比如说他们在看到一篇题目为《交通工具》文章,他们立马会意识到这是本篇文章的中心词,那么接下来读到关于汽车和飞机的内容,他们便会将文章结构分为地上的交通工具和天上的交通工具,然后他们会再根据这两类交通工具分别列出不同汽车和飞机的品牌、型号、配置等等。

 

但是作为普通读者,一开始我们可能是无法在大脑里就顺利完成这样的活动的,不过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用工具来辅助我们。

先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然后根据文章的结构将重要信息点写下来,完成后的卡片通常被我们叫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除了能让我们更加顺利和轻松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重点外,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个能力在阅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插图04)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书籍中的文字表达是线性的,作者都是按照这个线性逻辑展开的叙述和描写,但我们的大脑却并不是依靠线性逻辑梳理出信息,而是由发散性思维在处理信息的。

那么大家都知道,思维导图通常是一幅呈放射状的树状图,所以我们只能依靠思维导图这样发散性逻辑的工具来辅助我们。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在思维导图中罗列出书中的所有细节知识点,这样下来,你的思维导图可能会变成一颗极度茂密的大树,反而会扰乱你的思路,不能对书籍梳理出一个清晰又正确的脉络。

 

我们只需要集中精神,分析出书籍的大体结构和重点知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所读到的内容。

 

那么,了解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结构和信息之后,我要告诉你几点制作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希望你在这里仔细听一下。

 

第一点,尽量使用横向排版。

 

脑神经专家曾经利用一种叫做“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医学成像技术做过一个实验,专家分别使用横向摆放的纸张和纵向摆放的纸张测试人脑的不同反应,结果证明,横向摆放的纸更能够刺激人的形象思维,即使那张纸一片空白,我们大脑负责形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区域,依然会在纸从纵向转为横向的时候变得更加活跃。

 

除此之外,由于思维导图通常被画成树状图,所以横向的纸张更便于操作。

 

第二点,将文章的主题写在白纸的正中央。

 

我们先回忆一下,刚刚提到过,思维导图是根据发散性思维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的。那么,如果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提笔便将整篇文章的中心词写到了白纸的左上角,那么接下来你写的所有内容就相当于又是根据线性思维所写的,那这就是违背了我们的初衷了。

 

那么既然我们用发散性思维做图,它的起点最好放在中央位置,这样才能按照逻辑层次将重点一一列出来。

 

第三个原则,要有结构清晰的主干。

 

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了,一般来说文章中的几个最重要的知识点就应该是你思维导图上的几个主干,将主干清晰地写到纸上,有利于你根据主干再写其他分支信息。

 

第四点,把所有文字都写在线上。

 

上一点已经说到了,我们要在思维导图上写分支信息,并且要完完整整地写清楚,在这一点上你可以将思维导图想象成一颗果树,那果树除了树干和枝条外还会有叶子和果实,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你的思维导图上要写些什么了。

 

(插图05)

第五点,字迹必须工整。

 

这一点不多说了,你要是写得太潦草都不能一下子让自己理解内容,你何必费劲做思维导图呢?是吧?

 

第六点,利用箭头和连线突出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思维导图上,除了写下的各个重点,我们还需要利用一些箭头指出这些关键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你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就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避免在看到自己的图之后不能马上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了。

 

最后一点,多用符号和插画。

 

这一点其实还是要看你自己的习惯,有些人会觉得有图案的信息更能让人记忆深刻,但有的人会觉得纯文字会更加刺激自己的大脑,这里我想说一下,虽然前几点都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制作起来更加清晰和顺利,但是这毕竟是给你自己看的,所以如果你有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方法,那当然最好。

 

格吕宁在书中提到:“思维导图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要想把握一本书的脉络或是整个学科的知识架构,都可以利用到思维导图。”

 

所以,我们要想加深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便可以多加利用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练习。

 

总结

 

说到这儿,我们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我来简单为你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说到逐字阅读,也就是读书过程中一字一句的方式,会导致你的阅读效率低,因为逐字阅读速度过于缓慢,会导致大脑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容易开小差。

 

其次,我们说到“手眼协作法”和“去掉心读法”是最能有效提高我们阅读速度的方法,前者是在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这类活动的物体给自己的视线做引导,后者便是将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多倍以避免在心里出现默读的声音。

 

最后,我告诉了你提高我们对书籍理解力的要点是需要大脑以发散性思维接收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辅助自己,除此之外,我还给你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这是“干果儿读书会”为你解读的“普通人必学的自我增值课”系列丛书中的第3本书,祝你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有所收获。

 


直播间

言职社

话题 167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