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集 典雅高贵中的一个青铜器异类!——春秋莲鹤方壶

2020-11-2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莲鹤方壶

 

新亚的朋友,你们好: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春秋时期的大型青铜盛酒器——莲鹤方壶。这件莲鹤方壶造型气派宏伟,装饰典雅华美,壶身为扁方体,结构严密精巧,制作工艺繁缛,集中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似乎正在回首反顾,壶颈两侧的耳朵是龙形兽,壶体四面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顶端分叉,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两只虎抬头屈膝、侧首吐舌,神采奕奕。壶上的物像虽然繁多,但却杂而不乱。图片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莲鹤方壶最为精彩的装饰,当数盛开的莲瓣形壶盖,和伫立在莲瓣中央那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了。双层的莲瓣错落有致地盛开着,亭亭玉立的仙鹤立在莲瓣中间,正舒展双翼,展翅欲飞,虽然是以青铜塑造的仙鹤,却充满了灵动之美,可见当时铸造工艺之精湛。攀岩蹬壁的怪兽,使器物具有动中有静、寓动于静的艺术魅力,融清新活泼和灵动之美于一体。图片2.png图片3.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来自于春秋时期的青铜酒器其实是一对,另一只收藏在河南博物院。两只方壶,外表几乎一模一样,纹饰、器型都相同,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方壶高126.5厘米,而河南博物院保存的方壶高度则为125.7厘米。

壶是中国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提梁壶、僧帽壶等等。

 据考证,这对方壶出自中国春秋时期的郑国。郑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公元前774年,郑国国君郑桓公将都城迁到今天河南省新郑一带。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历经400余年,经历了20多位国君的统治。莲鹤方壶到底属于郑国哪位国君?学者一般根据墓中出土的王子婴次炉进行研究,王子婴次炉是楚国令尹子重的器物,那么,这件器物是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以后留在郑地的,郑国国君只能是在公元前575年以后的郑公,首先是郑成公,他是公元前571年去世的,可能性也最大。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一出现,人们就将它视作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商周以来的统治者总爱用神秘繁缛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等装饰在青铜礼器上,以此加强青铜礼器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功能。

然而,莲鹤方壶却一反商周以来青铜器庄严肃穆的风格,它清新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它身处的春秋时代自由、创新的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人们个性张扬,崇尚浪漫情怀。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作为重要礼器青铜器的器型由厚重变得轻巧,艺术特色也由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趋向写实风格,装饰纹样也多采用贴近生活的纹饰,而莲鹤方壶正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最好代表。莲鹤方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它是春秋中晚期社会历史变革,在文化艺术上的一个典型的反映和代表,无论从它的造型,还是纹饰来看,它一改商周以来庄严神秘的时代风格,而变得清新、活泼、向上的一种新的艺术精神和一种新的写实的艺术手法。

当时,郑国居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受楚地文化浪漫风格的影响,莲鹤方壶的外形充分散发出楚地文化流动、飞扬的韵致。

图片4.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和高雅,清静而超然。仙鹤姿态优美、雅致,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象征着长寿、富贵,传说它享有几千年的寿命。莲鹤方壶以莲鹤完美融合的造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美好的寓意。

莲鹤方壶的出现,打破了青铜器以往的神秘庄严,莲花和仙鹤的造型出现在青铜器上,在青铜器神秘的氛围中烘托出一种清新的气息,体现了时代观念的变革与解放。中国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高度评价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更盛赞壶盖上的仙鹤是,“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

如今莲鹤方壶珍藏在故宫的库房之中,是如此的静谧和优雅,但是您能想到从它一开始现身,厄运和战火就对它纠缠不休,频频侵袭么?这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这一对莲鹤方壶的家乡河南新郑市李家楼一位乡绅家的菜园讲起。

1923年夏天,河南新郑市李家楼的乡绅李锐家的菜园干旱十分严重,原本绿油油的蔬菜由于干旱而日见枯萎。见此情景,李锐心急如焚,这天,他顶着高温,在菜园中转悠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他决定打井浇灌,以解燃眉之急。

他雇了几个人,选了个地方,开始挖起来,然而,奇怪的是,他们挖了几米深发现,这菜地下面的土质居然异常坚硬,像打了夯一样。

挖了一天也没挖出水,锄头却碰上了坚硬的东西。李锐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挖了几下,一些青铜器隐隐约约现出了轮廓,他立刻明白了,原来自己家的菜园下是座古墓啊。

李锐让民工小心翼翼地挖出了几件青铜器,并嘱咐他们千万不要声张,随后,挑选了几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打算将他们卖掉。于是,他开始四处联系买家。

刚刚转手了几件青铜器,李锐挖到古墓的事便在县里传开了。凑巧的是,当时,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正在新郑寻访,听说了这一消息后,立刻前往李锐家,收缴并追回了部分被卖出的器物。

随后,靳云鹗又派工兵对古墓继续挖掘,共出土了100余件青铜器。然而,其中有些青铜器已经破碎,让人十分心疼。

靳云鹗派人将挖出的青铜器都武装押运到河南省城开封,交给当时的河南古物保管所收藏。

出土的文物运抵开封后,著名的金石学家罗振玉推荐了两位山东的技师修复破碎的青铜器。修复一新的文物中有一对青铜壶最为引人注目,它们大小、形制几乎完全一样,清新独特的造型令人赞叹,就是这一对莲鹤方壶。

当时的专家学者对这批文物进行了鉴定和初步的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器都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文物,十分珍贵,当时还出版了相关的图录和著作,一时间名声大震,人们将这批青铜器称之为“新郑彝器”。河南博物馆建成后,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一批青铜器便在博物馆安家落户了。

就在专家们忙于揭开这批青铜器的身世之谜的时候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各地相继沦陷,危机时刻,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河南博物馆将莲鹤方壶等珍贵馆藏文物分装成箱,由开封南下,运到武汉的法租界内。然而,没过多久,上海、南京失守,武汉也危在旦夕,于是,这对莲鹤方壶连同其它文物又被转移到了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铁路中断,交通阻隔,莲鹤方壶姐妹一直滞留在重庆。1949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的这批文物运到台湾。

然而,由于战局发展迅速,只有一部分文物被装上飞机运往了台湾,而这对莲鹤方壶则幸运地留在了重庆。

1950年,河南省代表与国家文化部代表来到重庆,接收了国民党没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就这样莲鹤方壶中的一只被调往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只则回归它的老家——河南。

躲过重重劫难的莲鹤方壶最终成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在青铜器馆展厅中鹤舞青莲,静默生姿。


直播间

育儿纪.

话题 3023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