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讲史记】第五讲 《鲁周公世家》(上)

2020-10-02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第五讲  鲁周公世家   

 

一、关于《鲁周公世家》,主要讲涉及周公史实的相关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有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具体有:《鲁周公世家》、《尚书·金縢》和清华简《金縢》、《诗经·豳风·鸱鸮》等。不同文献记载有不同之处,从不同处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缝隙。


二、周公在周初地位非常重要,《尚书》中有七八篇文献涉及周公,《尚书大传》对周公辅政有详细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三、“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鲁周公世家》“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周家夺取了殷商人的天下,却没有赶尽杀绝,还给殷人封地,使其祭祀殷人的祖先。这可能来源于殷商人的鬼神观念,祖先的鬼魂必须由其子孙祭祀,否则会作祟。殷商人的祖先鬼魂作祟对象一定是周王,所以为了安抚殷商祖先的亡灵,需要延续其祭祀。


四、《鲁周公世家》和《尚书·金縢》等文献不合,这很有可能是文献来源不同。比如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鲁周公世家》可能就是来源于鲁国流传下来的文献,《尚书》可能是周朝保存的文献,因此不同的文献反映了不同的视角。如果是从鲁国留存的文献,应该是偏向于维护周公的形象、地位。


五、周公被封。按照《鲁周公世家》的记载“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根据今天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燕国青铜器克罍,燕国的始封君是召公的儿子克。由此,推断鲁国的始封君应该就是周公儿子伯禽,《鲁周公世家》所谓周公不就封,实际体现了将鲁国和周公紧密联系的观念。


六、周公奔楚。文献中有说周公是在三监作乱的时候逃亡楚地,这个说法不符合常理。因为在三监作乱、兄弟流言之时,周公交出大权,其后果非常危险,可能危及整个家族存亡。合理的看法,是周公不为流言所动,坚持平定叛乱后还政于成王,然后再奔楚。根据郭店简的记载,召公对于周公执政的意图有过怀疑,周公还政成王,召公在其中可能也起到了作用。《鸱鸮》这首诗很有可能也是作于周公还政成王之后。


七、周公家族被压制。周公还政于成王后,周公家族应该在当时的政坛上受到很大的压制。证据一:《尚书·康诰》中,康王即位的典礼中没有周公家族的人出现;证据二:考古发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涉及周公家族的很少(除了周初东征等极少数的青铜器外),召公家的青铜器数量反而很多。从人性的角度看,周公作为执政辅佐成王,不可避免地与成王发生摩擦,其他一些大臣也可能存在不满,当周公还政成王后,原有的不满就表现出来了。但是,周公还政于成王这个行为本身就体现出周公人格的伟大。


八、为周公鸣冤。《鲁周公世家》记载:

“周公卒後,秋未穫,暴风雷,禾尽偃,大木尽拔……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从农活经验看,庄稼被风刮倒,必须非常小心扶起来,因为很容易折断。《史记》中记载大风再给刮起来,这几乎不可能。这一段故事是中国最早的传奇,“六月雪”,为周公鸣冤。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