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讲史记】第二讲 01 《五帝本纪》(上)

2020-09-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第二讲:《五帝本纪》(上)

 

一、 中国的历史从谁开始记起?

《史记》为何选择从五帝的时代开始记载?这个问题首先受到材料的限制,历史不是文学创作,必须受到面对的材料的限制。但是,司马迁在写作《史记》的时候,面对许多材料,百家文献,这就涉及到文献的甄别、选择、裁剪、吸收的问题。五帝之前是三皇,唐代的司马贞就补写了《三皇本纪》,这些内容在司马迁看来都是“其文不雅驯”,属于不可信的谣传。《史记·五帝本纪》材料来源:《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帝系》和《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


   二、五帝(黄帝)这些人是否真实存在?

这个问题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提出炎黄集团、南蛮集团、东夷集团;蒙文通也有类似看法。从考古角度看,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发生,不是单独一线的文化发展,但是华夏部落却慢慢凸显出来,形成一元突破。五帝以黄帝为祖先形成一个家族,这说明这是一个血族人群的壮大,有合理性,可以参考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三、《五帝德》《帝系》和孔子弟子宰我有关。

宰我最后死于齐国,推断《五帝本纪》的材料与齐国有关。宰我的时代,齐国不再由姜姓统治,而是由田陈统治,陈姓是舜的后代,舜就是黄帝后代,所以《五帝本纪》推崇黄帝为祖先可能与此有关;另外,按照顾颉刚的看法,姜姓祖先的炎帝本来势力很大,但是在《五帝本纪》中有关炎帝的记载很少,这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材料出自推翻姜齐的田齐。


   四、黄帝。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黄帝多次迁徙往来,这实际上是上古时候的常态,如殷商有“前八后五”的迁徙记录,周人原来在中原,后来“自窜戎狄”,又来到岐山,后来又到了洛阳。古时候频繁迁徙的原因很多,有人说是因为洪水,有人认为是因为地力衰竭。

战争结束后要安顿大家——“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建立一个更高的神来联合大家,打造新的群体的共同信仰。

黄帝居轩辕之丘

 这反映的是大洪水的遗迹,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文章中提到,在山东勘探当地的土堆,发现里面有瓦片,是龙山文化时期的,这实际上是当时洪水时期人们居住在人工堆砌的土堆上的遗迹。还可以参考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陆思贤《神话考古》相关章节。


五、帝颛顼

帝颛顼时候,发生过“绝地天通”的事件,主要见于《尚书·吕刑》和《国语·楚语》

《国语·楚语》记载: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是神权的集中,也是天文历法的改革。徐旭生先生认为是一次“封山”运动,山在古人看来是沟通天地的通道,比如屈原《楚辞》中就有通过山去寻仙游历的记载。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