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月相不准,破坏维稳

2020-03-3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课程要点:

1、上古的时候是“观象授时”,看到了天象才能知道时间,还不能预先推算,没有历书这回事。到了后来渐渐掌握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可以预先推算出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的运行位置,安排好月份和节气,这才有了历书。颁行历书是君王的特权,所以以前又把历书叫做“皇历”,其实这个皇原本是皇上的皇,不是黄颜色的黄。


2、历书应该是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畅销书,特别是从北宋起,使用雕版印刷来制作,产量上来了,销量就随之继续上升。而且这书是政府专卖,盗版会掉脑袋,所以它是古代唯一一本绝不可能有盗版的书。有学者考证过,在元文宗天历元年这一年,全国卖了三百多万本皇历,政府光是卖历书的收入,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0.5%。


3、历朝历代为什么总是需要修改历法呢?一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主观上需要表现出和上一个朝代的区别,二是因为历法的编制水平,或者说就是天文学水平在历史上一直在进步,第三则是因为,任何一部历法都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误差,短时间内看不出来,日积月累就会出现毛病。


4、古人很早就知道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29天半,一年里也早就有大小月之分,满月碰上十六这种事很正常,主要看的是一个月的开头准不准。

 

 

课程中的古文:

1、古代形容一个王朝的正统性,用的是“正朔(zhēngshuò)”这个词,“正朔相承”,天命就从一个朝代转移到另一个朝代。这里正是正月初一的正,朔呢,就是朔望月的朔。古代的月份都是阴历月,朔日就是每个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太  阳只照亮月球背面,从地球上完全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个月的开始,“正朔”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改朝换代之后,新王朝颁行的新历法。

 

2、一个月的开头,最早是刚能看见月牙儿那一天为准,叫做“朏(fěi )”。

 

3、朔日是看不到月亮的, 如果历法不准,就会在不该看到月亮的日子竟然看见了月亮,古代有专门的两个字指代这种情况,叫“朓朒(tiǎo nǜ)”,朓是左边一个月右边一个好兆头的兆,代表日落时出现在西边的一点点月亮,朒是左边一个月右边一个肉,代表日出时出现在东边的一点点月亮,它们都是本来不应该出现而偏偏出现的。


4、古人很早就知道日食只会发生在朔日,比如《诗经》就说“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