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打破你的限制,让你的改变更本质!

2020-03-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晓雪
主讲人:晓雪

第二课:打破你的限制,让你的改变更本质!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自我检索与定位,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准状态,这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来解决自己的成长问题。那么,在今天的这一课中,我将要分享的内容是找出影响我们状态背后的原因,只有我们真正弄明白影响我们状态背后的原因之外,才能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给大家列举几种状态,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当你知道自己拖延时,就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时间表,想着一定不能再拖到最后一刻,结果,时间表还是没用,自己还是拖到了最后一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说减肥,一定要少吃一点,结果还是控制不住;你说要控制情绪,结果在相似的事情上,总是一点就着。那是不是自己定得改进方向不对呢?方向并没有错,阻碍我们不能做到的,是背后我们还未看见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还未真正呈现的真实诉求,如果这个真实的原因和诉求并没有被看见,那么,我们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时,就不会真正有效,就算行动了,也会被重新拉回来。


不管是定时间表,还是少吃,还是不发火,这些都是改变的形式,而本质没有变的时候,就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所以,看清楚原因,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就如同,我们去医院做胃镜检查胃,确认了自己的胃有息肉,那么,会吃药解决,但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有找到这个原因,才会让我们从根上来解决,否则,这就会是一个治疗再反复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阻碍我们改变呢?那么,这个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潜意识,是那些隐藏在我们潜意识之中,不断限制我们的信念。只有我们找到并破除这些限制性信念,才会让我们真正改变。


这些信念来自于哪里呢?大多限制我们的信念,是从小来自于我们的家庭,或者和我们亲近的养育者们。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自己很多特质跟父母非常的相似,包括在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上都有很多和他们非常相似的点而如果自己小时候,因为和父母相处形成的一种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带入到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并且会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来,有很多虽然看起来不相干的事,其实受影响的原因都是相同的,都来自于这一套模式。


举个例子来说明,可以更好帮助大家来理解,举的这个例子和生命之花的内容相关,做过这个练习的朋友可以对照起来思考,这会让自己收获更多。


有一位咨询者,她把绘制的生命之花发给我来看的时候,告诉我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职业发展中这一栏,发现自己总喜欢拖延,工作没有效率,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行;二是在家庭关系这一栏里,发现自己和母亲的沟通不好,总是觉得母亲没法理解她,她还要忍着不能表达不满,不然母亲就是更大的抱怨;三是在健康这一栏里,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好,总有胸闷头痛的症状。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问了她几个问题:你工作的内容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项吗?你和你母亲沟通的时候最怕什么?你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直这样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会这样?


她告诉我说,工作的内容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但是也没能和工作伙伴说,否则别人肯定会说她挑三拣四,她不想被别人这样认为,如果被误解,她就会感觉到愤怒,就会有更大的冲突;和母亲的沟通中,最怕的就是母亲说把她这么大不容易,怕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和母亲冲突起来,怕母亲伤心,最终关系无法修复;在健康方面,并不是一直这样,只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会这样。


于是,我再一次跟她确认:倘若你和你的母亲快要发生争执时,你的头是不是会疼,此时,你母亲是不是就会停止对你的指责?她回答说是的。


最终,她慢慢发现,影响她这三项的真实原因和她以为的原因不是一回事,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模式造成的,是她害怕冲突,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选择逃避的模式。拖延,可以让她晚一点面对真正的问题;不和母亲沟通,可以让她不面对冲突;头疼等身体不舒服,可以让外界压力暂时停止。身体和心理运行的方式,长期受到这种模式支配产生了一些习惯反应,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当她发现这些的时候,还特地告诉换,在她小时候上,只要家人吵架或者家人要责备她时,她就会装身体不舒服,于是,她想要的关注就会回到她身边。


虽然,她已经长大了,但是这套模式却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到现在还在服务于她的生命。这就是从小形成的信念模式,对我们自己状态的影响。


那么,这个案例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可以透过这个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看,自己目前想要改进的三个问题之间,是否可以透过相应的现象看见更本质的原因。当然,在咨询状态中,因为有外力的支持,会更快的看见这个关联,那么,在日常生活,我们自己又如何才能够透过状态看见背后的本质诉求呢?


今天在这里,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工具:心理免疫X光片,透过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找出问题背后,阻碍我们改变的真正原因,看清自己真正的诉求。


心理免疫的X光片是哈佛大学研究成人发展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发明的。为什么叫“心理免疫的X光片”呢?


凯根认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来排斥不属于身体的微生物一样,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心理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套焦虑控制系统。当我们用新的行为方式行事时,免疫系统会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为了避免这种焦虑,于是我们又用回老办法。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心理舒适区。凯根认为,心理免疫系统体现在每一个阻碍改变的行为中。为了了解心理免疫系统是怎么阻止人改变的,他发明了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


这个工具其实是一张四栏表。

第一栏:你希望改变行为目标;

第二栏: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第三栏,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

第四栏: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工具图示三.JPG

根据这四栏内容,那么,刚刚我分享的那个案例就可以更清晰的理解了。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那么,可以简单的再举一个例子。


另一个咨询者,她填写了关于她的X光片四栏表,表的内容是这样的:她希望改变的行为目标是更专注的工作;而她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是总是在工作中,刷各种手机信息;当她这样做的时候,背后带给她的好处是:工作没有完成,并不是她的能力问题,而只是态度问题,这样减少了她对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焦虑,也让她避免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行,可以更好的保护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就是:假如她专注工作,那么就会暴露她工作能力的缺失,就会让别人看不起她,就会打击她的自信心。最后,大家看到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个特别奇怪的等式:假如她专注工作,就会打击她的自信心。你有没有很惊讶呢?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些隐藏的看似不可思议的假设。最后,我再对她追问了一句,让她回想这种假设最早可以追溯的记忆是在什么时候。


她说,小时候,她做错了题,她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对她说一句话,你这么聪明,要是再专心一点就好了,这个题就不会错了。那个时候,她心里明明知道这个题就是不会做,但是她不想被说不聪明,觉得承认自己不会,会让别人嘲笑自己是一个笨蛋。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


而正是透过这样一种层层的关联,最终,她觉得面对自己工作能力上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升某种技能,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那么,她也更有动力去做这些改变,因为,这给了内在自信真正的保护。


所以,我们以为的并不是我们以为的,而那些看不见,未看清的事物,才对我们造成了本质的影响,这就如同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同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表面状态背后的真实原因,以及真实想要改变的诉求,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做在旋转木马上,看似在走,却永远在原地打转。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给大家提供了两个看清本质的视角,一是分别从几个问题之中,找出关联的原因,看清自己的信念模式;二是通过心理免疫系统的X光片看清自己真正的诉求。


听到学到必须还要做到,今天练习题:

结合上节课自己的生命之花,找出来想要改变的三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内容,找出背后的关联,并透过X光片这个工具,找出背后真正的诉求。

直播间

个人成长力

话题 255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