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理背景:角色定位会害了孩子

2020-03-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各位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芮老师,你们的家庭教育顾问。


上节课,我们谈了家居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有形的,肉眼可见的。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角色定位。


比如说,我的孩子是优等生,是差生,是中等生,是调皮捣蛋的孩子,是有问题的孩子。这种角色定位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本节课的主题是:角色定位,也就是标签,它能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我会告诉你,角色定位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角色改变对培养孩子、尤其是不专注的孩子有多重要;角色改变中又有哪些方法?

 

一、角色定位决定人生走向


我们先来说说角色定位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津巴多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办公楼的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模似监狱,还雇了24名学生。实验者让这些学生抓阉,按抓阉结果给他们分配了角色,其中一部分人扮演“警察”,另一部分人扮演“犯人”。


然后,“犯人”回到自己的宿舍,“警察”穿上警服,带着道具警棍和手枪,开着警车到“犯人”宿舍去抓捕。这抓捕的过程啊,可以用极不严肃来形容,“警察”和“犯人”们笑成一团,彼此感到有趣又好玩。但是津巴多教授并不作任何干预。


“犯人”被抓回“监狱”后,会按照美国监狱的正规手续办理。然后,“警察”做起了看守,“犯人”成了囚徒。刚开始,大家还隔着铁栅栏聊天。


但是第二天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看守”开始表现出虐待犯人的倾向;“犯人”起初还反抗说“你又不是真警察,我又不是真罪犯,只不过抓阄时你手气好点而已。”


但反抗没两天就销声匿迹了,“犯人”开始认同自己的角色,甚至出现讨好“警察”的倾向。这个实验原本打算进行半个月,但由于效果太明显,一个星期后,心理学家们不得不叫停实验。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一个人如果长期扮演某种角色,他就会进入角色,被角色同化,最后真的变成那样的人。


结论一经发表,就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教育界人士一片欢呼:终于找到差生形成的真正原因了,也终于找到改变差生的办法了!


在现实生活里,在教育活动中,这样的场景绝不少见。


孩子一道题没做对,爸爸说:“你真笨!”


孩子上课答错了问题,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再过几天,孩子考试成绩不佳,老师和家长或许就会把他定位成差生。渐渐地,孩子认同了差生这个角色,就进入了角色。遇到稍难一点的题,潜意识会说:我是差生,差生是做不了难题的。这样下去,他的成绩越来越差,进入角色也越来越深了。


一个孩子,动得比别人多一些,或者确实有些多动倾向。老师就说:“你是多动症啊!”父母也跟着这么说。果然这孩子后来就动得更厉害了。因为潜意识告诉他,我就是个多动症的孩子,不多动都对不起老师和家长的判断。


所谓差生、问题孩子,很多就是这么形成的,想想都有些后怕。


家长朋友们,冷静思考下,咱家是不是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情况?

 

二、改变角色定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想跟大家聊聊,解决这个问题千万别纠结在细节问题上,根本办法是改变孩子的角色定位。


哈佛大学的哈洛韦尔教授一再呼吁,对不专注的孩子,一定不要让他们丧失自信,一定不要让他们进入病人角色,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个有优势、有特长的人。在我们训练不专注孩子的工作中,也是一直坚持这么做的。给大家讲个学员的例子。


我有个叫晨阳的学员,他父母带他来找我时,我一眼就看出他很聪明,父母也说,他能解出很多难题,甚至还能用上老师没教过的方法。可不知为什么,考试却从来没得过高分,总是倒在低级错误上。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集专注和分心于一体的孩子。遇到挑战性任务时,他能专注地解决问题,但在一般性任务中,他的表现却是分心。


他父母说:“真是这样,在家做作业的时候,只要稍微有点动静他就会分心。”晨阳自己也很伤脑筋,希望我们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帮他克服这个缺点。


我问他:“为什么你把它看成是缺点?它真的是缺点吗?”


一家三口被我的话问懵了。在他们看来,这当然就是一个缺点啊。我接着说:


“告诉你,这是你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既包含优点,也包含缺点。”


一家人更懵了,分心竟然还包含优点?头一回听说。


我解释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分心,正好说明他对外部世界各类信息高度敏感,而这正是创造性能力高的表现。


晨阳听了我的话,有点高兴了。原本想来看病的一家人,忽然捡到了宝,发现自己家孩子居然有创造性天赋。


当然,分心也有缺点,这缺点路人皆知,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不能克服这些缺点,我们既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今后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因此我给晨阳做出的定位是:坐拥优点,克服缺点。


其实那天,晨阳是被父母“押解”到我工作室来的,来的时候表情灰溜溜的,现在,他的腰杆直起来了,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接下来的训练过程,晨阳非常配合,也很努力。他的专注力水平,很快就提高了。


我的做法,就是哈洛韦尔教授反复强调的“优势取向”。家长朋友们请注意: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运用优势取向,改变孩子的角色定位,能让他一步一步走出困境;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那么,除了运用优势取向,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能配合着一起用,更快帮孩子改掉不好的角色定位呢?有,我来给大家分享三招。

 

三、如何改变孩子的角色


第一个方法,用赞美替代训斥


西方式教育与东方式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差别是,西方教育倾向于多赞美孩子。


孩子画了一幅画,可能并不咋样。西方的老师可能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儿童画!”孩子美滋滋的走了,画画的动力更大了。


东方的老师可能说:“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呀,还要努力。”孩子心里就想,我可能不是画画的材料。


我身边朋友家有个孩子,到了姥姥家就是个好孩子,讲礼貌,行为规范,还帮姥姥做事呢。可是到了奶奶家,判若两人,上窜下跳,调皮捣蛋。孩子还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行为表现两样呢?


原来,到了姥姥家,姥姥就一个劲地夸他是个好孩子,还能帮姥姥干活呢!到了奶奶家,奶奶不断地批评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是。两种情景,让孩子进入两种不同的角色,当然也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请多给孩子一些赞美的语言,强化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缺点。

 

第二个方法,学会打比方


很多家长问我,发现孩子的专注力有问题了,要不要告诉孩子?要不要对孩子说实话?


我的回答是,当然要!没有本人的配合,训练效果不可能好。但要换个方式对他们说,要擅于打比方。这一招,我也是从哈洛韦尔教授那里学来的。


哈洛韦尔对不专注的孩子说:专注力的问题就像眼睛近视一样,我们眼睛近视了,就要戴眼镜,专注力的问题出在大脑里,矫治和训练就是给大脑戴眼镜。戴一段时间以后,等我们好了,“眼镜”还可以摘掉。如果不戴眼镜呢?有两个不好的结果,一是现在就看不清东西,二是近视的度数会越来越深。


这种说法的好处是,形象生动,孩子容易接受;也不会让孩子进入病人角色。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打比方是个不错的法子,大家可以都试试看。

 

第三个办法就是,孩子一有进步,就立即表扬


这一招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角色。但请各位注意分清三个概念。进步、达标、优秀。


进步并不意味着达标,更谈不上优秀。


比如说,有个孩子作业拖拉,别人两小时完成的作业,他要三小时,而优秀的同学只要一小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身努力,他现在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作业了。


那他达标了吗?没有!也许有些家长说,比别人家孩子差远了,有什么好表扬的。错了!这孩子应该表扬,必须表扬。因为他进步了。


在进步的道路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是一股强大的动力。不断得到表扬,孩子才会继续进步。如果因为没达标受打击,孩子肯定心灰意冷。退步将是大概率事件。

 

好,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


我想跟各位家长朋友们强调,千万别让孩子进入差生角色、问题儿童角色。如果已经出现这种状况,请以优势取向为理念,用赞美替代训斥;或者换种方式说实话;而且一有进步,就立即表扬,这些手段,能及时转换孩子的角色,让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留个小作业:

做家长的,习惯于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自家孩子的缺点。


今天芮老师想请各位家长做件事:把孩子身上的缺点搁一边,仔细挖掘一下自家孩子身上的优点,不少于5条,并且把它写下来。多多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点,优势取向的教育理念才能落到实处。

 

下一节课,我们谈谈专注力培养与训练的目标问题。目标定得好不好?是不是切实可行?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效果,也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心态。我看过为数不少的家庭,因为目标定得有偏差,结果把事情给搞砸了。所以,芮老师想用一节课的时间,郑重给大家提个醒。


感谢你的聆听,我会在留言区等着大家,我们下节课再见。



直播间

个人发展学会

话题 2947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