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应对多动】动静结合、顺势而为的训练方法

2020-03-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芮老师,你们的家庭教育顾问。


孩子活泼好动,是他们精力旺盛的表现,也是天性使然。

如果你到动物园,也会看到老猴子坐在那儿不动,小猴子总喜欢活蹦乱跳。所以我们不能把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错认为是多动。

我在第二课中给大家留的作业就是一个多动的测试,挺准的。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倾向,可以先测一测。

因为判定是否多动的主要指标,不是活动量,而是孩子自我控制的程度。

如果是“动若脱兔,静若处子”,那就不属于多动;只有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或语言,才属于多动。

 

有人说,多动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消失。这是一个误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不会自动消失,而是表现形式变了,但不专注的问题仍然存在。

如果经过测试,发现孩子的确有多动的情况,就必须让他接受训练,在小时候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不要让它影响长大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对于多动的孩子,很多父母总是要求他们安静,不要乱说乱动。这可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节课,我想重点介绍的是一种顺势而为,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果。


我会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为什么动静结合,能抑制多动?第二,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两种心理游戏,让孩子获得安静的体验。

 

一、有动有静,才能抑制多动


多动的孩子很难坐得住,即使让他们在椅子上坐一小会儿,他们都会非常难受。总忍不住抖腿、弹手指,或者不停地跺脚,

有的孩子甚至上课的时候会直接站起来,来回走动,

多动孩子的另一个特点是话多。常常不分场合地喋喋不休。别人不理他,他也无所谓,坚持要把想说的话说完。说的话也没什么章法,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连自己也记不清楚前面说过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往往有过人的精力。这种精力需要找一个出口来发泄。

所以,如果强行把多动的孩子摁在椅子上,不让他们动,不让他们说话,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还会爆发亲子冲突。


正确的方法,就是顺势而为,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先让他们动,把旺盛的精力发泄出来,然后再引导他们向“静”的方向发展。

 

我来说说我们做的一个训练案例。


有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学员,名字叫亦兵。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亦兵总是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之中。

在家里上窜下跳,翻箱倒柜;到学校也是四处乱窜,没有片刻安宁。除了看《小猪佩奇》时能安定下来之外,其它时间都是在动,不停地动。

我和他们一家人吃过一顿饭,饭桌上,亦兵一会爬到椅子上,一会又钻到桌子下面,还在下面打了我一拳。

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专业测试都表明:这是一个多动症孩子。

他爸妈也带他去过医院,服药后情况确实有好转,但他爸妈对药物的副作用很担心,于是找到了我,希望以非药物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刚来的时候,正常的训练根本无法展开,亦兵动个不停,对工作人员的指导置若罔闻。

于是,我们的训练工作就从做游戏开始,并且是大运动量的游戏。一直玩到他累倒在地板上,不能动。

在这过程中,他很开心,也与我们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甚至有点依恋了。

一周后的一天,我们的工作人员严肃地问他:“亦兵,你喜欢这里吗?”

他说:“喜欢!”

老师说:“那好!你要是还想经常来这里,就必须遵守这里的规矩。也很简单,见到我要说老师好!走的时候要说老师再见!”


这个要求不高,亦兵完全接受。但这只是第一步,后来我们还会逐步提出要求,建立起亦兵的规则感。

重点是,如果一开始就对这些孩子提出很高要求,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带来对立情绪。

孩子同意并执行了第一个不那么高的要求之后,对第二个、第三个要求的接受,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所以接下来,在亦兵游戏玩累了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带着他做“我很安静”游戏。

做了几次以后,我们建议他回去教爸妈做。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由他来当老师,当游戏主持人,他很有成就感。当然,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事先与家长沟通好的。

后来,安静游戏成了他们家的一个传统家庭游戏。除了训练专注力的作用外,还起到融洽家庭气氛的作用。


一段时间后,亦兵的爸妈对他说,最近你的表现挺好的,我们决定给你一个大大的奖励。送你到体育馆学游泳,而且给你找私教。亦兵很兴奋,高兴得跳了起来。

游泳教练是个肌肉线条十分优美的大帅哥,亦兵把他当作偶像一样。教练也很喜欢亦兵,说他有灵气。

不到一年的训练,亦兵的多动状况就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我们对亦兵的训练,用的就是顺势而为,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让他先尽情地动,把旺盛的精力发泄出来,也建立了信任关系。然后,我们再引导体验“静”,向“静”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有意义的活动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训练这种孩子,动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由动到静,就是顺势而为。但是这个“动”与他们平时的瞎动、乱动、没有方向、无目的的动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家庭生活中,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

 

家长要把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与路径上去。让有价值、有意义、也有趣的活动充满他们生活。


比如说:

第一,鼓励孩子从事他们喜欢的体育项目。

体育运动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大量消耗精力;二是体育运动必有规则,长期从事体育活动,规则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


第二,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热爱的活动建立联结。

人们常说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是什么事,都会很投入。投入意味着要耗费精力,投入也会引发专注。


第三,鼓励孩子交朋友,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多玩耍。

童年时代,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是最快乐的时光。这种玩耍可以愉悦情绪,帮助孩子从自我中心走出来,也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在家庭生活中,也别让孩子无所事事。

多动的孩子,最容易无事生非。节假日,一家人可以一起出去玩,与大自然亲*。*时在家,也多搞点家庭活动、家庭游戏。而且,可以多搞点有训练意义的游戏。

 

如此众多的活动,足以消耗掉孩子旺盛的精力了。精力耗尽之后,能不安静吗?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对孩子人格的完善、知识与能力的增长、积极情绪的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塑造,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与作用。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一举多得”吗?

 

三、利用心理游戏,让孩子获得安静的体验


在通过各种活动,消耗了大量精力之后,有关“静”的训练就可以登场了。

安静的训练有很多种方式,对孩子来说,还是游戏的方式最能接受,效果也最好。

我给您推荐两种游戏。

第一种游戏叫 “我很安静”。第二种叫“我们一起变成一座大山”。


“我很安静”这个游戏其实就是静坐。

这种方式现在在欧美家庭中很流行。多动的孩子,长期坚持做,会很有帮助。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由一名家长主持。用这些话引导大家:

 

我们现在练习“我很安静”。

盘腿坐好,把手放在膝盖上,全身保持安静和不动。

现在我们来说“我很安静”。

轻轻地说三次:我很安静;我很安静;我很安静。

好,现在我们闭上眼睛,吸气的时候默默地说“我”,呼气的时候默默的说“安静”

吸气:我。呼气:安静。

再来一次:

吸气:我。呼气:安静。

再来一次:

吸气:我。呼气:安静。

现在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发觉你现在的感觉很舒服。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你将保持这个状态,保持2~3分钟。

你是非常安静的,你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也会是非常安静的,享受现在舒服的感觉(这时家长的引导要停顿2~3分钟,之后再接着说)。

慢慢睁开眼睛。你会越来越棒了。

 

确认孩子安静下来以后,再玩“我们一起变成一座大山”游戏。用“大山”的意象,使孩子进一步感受稳定与安静的感觉。

形式和“我很安静”游戏差不多,家长的引导词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来练习变成大山。

盘腿坐好,调整好身体,双手放在膝盖上,

坐直,后背挺直,想象你是一座高山。

大山不发出声音,也不动,大山下面连着大地,向上一直伸向蓝天。

你的腿是山底,连接着大地,从你的腰到你的头是山峰,

现在把手臂向上举起,一直伸到天空里。

闭上眼睛,想象你从高山山顶能看到什么东西。

也许你看到了太阳,飞着的鸟,飞机和彩虹(这时家长的引导要停顿5—10秒,之后再接着说)。

现在手臂慢慢放下,把双手放在膝盖上。

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享受现在舒服的感觉,

慢慢地睁开眼睛。

 

在每次游戏之后,都让孩子说说感受,体验从安静中获得的愉快感觉。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强化这种感觉。久而久之,这种感觉就会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多动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变。

 

好的,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应对多动的孩子,一定不要只采取强制措施。疏导,顺势而为,有动有静的教育与训练效果更好。控制好“动”的方向,适时安排“静”的训练,你就会发现,情况一天一天好起来。

 

课后作业


今天留的作业,是和孩子一起玩“扎扎坐训练”。


道具就是一种常见的充气平衡垫,两面都有很多凸起的小圆点,俗称“扎扎坐”,也广泛应用于儿童感统训练中。

这个“扎扎坐”在网上买很方便,价格也十分便宜,非常适合我们的家庭训练来使用。

游戏的目的,是通过锻炼孩子的平衡感,提升自控力和专注力。适用于4--10周岁的孩子。每次游戏时间大概在8--10分钟。


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扎扎坐站立”。

让孩子单脚站在扎扎坐上,双手向两边平伸,寻找平衡,另一只脚要抬起来。

如果不容易保持平衡,抬起的脚可以落一下地。找回重心和平衡点后,再继续尝试单脚站。

每只脚站2.5分钟,再换另一只脚。

家长要张开双手,在一旁保护,而且要用轻柔的语气说:“别怕,我在保护你。”让孩子放松,专注在游戏上。

 

另一种玩法,是“扎扎坐”扭动。

让孩子坐在“扎扎坐”上,双手自然下垂。

家长选一首节奏感强的快节奏音乐,让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回扭动。

叮嘱孩子,在扭动的时候,臀部不能离开“扎扎坐”。每次可以连续玩3分钟。


这节课说的是多动,下一节课,我要讲的是多动的孪生兄弟:冲动。

冲动的孩子,并不是故意使坏,而是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下一讲的重点内容是,学会自控的5种训练。


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节课见。

 

 



直播间

个人发展学会

话题 2947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