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高效沟通:巧借“情境”的力量

2020-03-1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好,我是芮老师,你们的家庭教育顾问。

 

上一节课我们谈的是,为防止超限效应出现,要控制谈话时间的长度,孩子犯错之后,教育谈话的时间,最好在5分钟以内,千万别唠唠叨叨招人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技术因素万万不可忽视。

 

本节课要讲的,是另外一个技术细节,那就是巧借情境的力量,实现亲子之间高效、和谐的沟通。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不要说孩子了,就是成年人,也不愿意听别人干巴巴地讲道理。

而利用情境的教育,那就不同了。它是生动的、自然的、没有痕迹的。更重要的是,道理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那当然就不会有任何的对抗了。


一、情境的巨大作用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提到过,跟孩子沟通专注力问题时,可以这么说: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是不是要全神贯注呀?那是必须的,因为分心了就要出事故。你也一样,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要是分心了就会出错。这就是情境教育。

大家千万别以为,情境教育的作用只有这种程度。我讲两个例子,你就知道,利用情境的教育有多厉害了。


早恋,是所有家长头疼的问题。一旦发现有“早恋”苗头,所有的父母就如临大敌,特别焦虑,因为肯定会影响到学习。

很多父母会教育、训斥、禁止,甚至还偷看孩子手机、跟踪、盯梢,所有的招数他们全都用上了。

可往往事与愿违,本来还是偷偷的暗恋,父母一干预,孩子反而发展得更快了。因为心理学里有个“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外部反对的力量越大,两个人的关系就越紧密。

您肯定更焦虑了:芮老师,这管也不能管,说也不好直接说出口,我们到底怎么办啊?

您别急,我儿子中学时也早恋过。我是这么做的。

我知道以后,找了个周末,带他去了趟花木市场。

去那儿干什么呢?我和他说,我们一起去买些小树苗,回来种在院子里,陪他一起长大。

儿子很开心,挑树苗的时候可仔细了。这时我问他:“你说,这些树苗里,将来哪棵能长成参天大树呀?”

儿子为难了:“妈妈,现在怎么知道啊,只有将来长大了才知道,或者等它们再长大一些,我们再来挑?”

我说:“那好吧,等它们再长大一些,我们再来挑!” 

回来的路上,我像平时聊天一样,漫不经心地说:刚才挑小树苗的时候啊,我忽然联想到你现在跟那个女孩子的事。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嘛,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先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啊?

儿子没说话,但他肯定明白了我说的道理,小脸微微泛红,低头琢磨了很久。

没过几天,他就告诉我:“妈妈,那件事我已经在处理了,您就放心吧!”


家长朋友们,早恋导致亲子冲突,这几乎是常态了。但实际上,早恋问题并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我们一味地围追堵截,孩子反而不愿意听我们讲道理了。

其实这个道理,孩子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只要他愿意想。比如我儿子,在小树苗的情境暗示下,他很容易就能明白:树苗这么小,根本看不到将来能不能成材;这就和他俩一样,十几岁的年纪,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情境暗示的力量,让我轻松化解了这个难题。而第二个例子就更神奇了。

大家都知道,儿童自闭症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有这么一位心理治疗师,就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一步步让一个自闭症儿童走出了困境。

这个孩子最典型的表现是,喜欢一个人蹲在墙角,一动不动,一蹲就是一天。于是,这位治疗师也学他的样子,蹲在他旁边,也一动不动。

第一天,孩子没理他。第二天,孩子开始用好奇的眼神偷看他了,治疗师还是没动,也没说话。

第三天两人还是一起蹲。但蹲着蹲着,治疗师忽然站了起来。孩子马上问:“你怎么站起来了?!”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因为交流障碍,很难和人交流。但这时,因为两天多都蹲在一起,孩子已经把治疗师看成自己的同类人了,他愿意和同类说话。

治疗师回答说:“我是埋在地里的种子呀,现在我发芽了!”

孩子听了,也情不自禁跟着站了起来。治疗师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样的孩子,你要硬把他拉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位治疗师首先营造了“我和你是同类”的情境,于是,同类的行为模仿,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我也干过类似的事,教育的效果特别棒。


有个朋友的孩子身体不太好,医生建议多吃黒木耳。可这孩子就是不愿意吃。我和他妈妈说:“只要我们一起吃顿饭,我就能让他喜欢黑木耳。”

在我看来,孩子不喜欢吃某样东西,无非是两种原因:一种是他第一次吃的时候觉得不对口味,今后就再也不吃了;另一种是,他收到过“这东西不好吃”的暗示,也就认为不好吃了,甚至自己根本没验证过。

不管是哪种原因,只要创设一个情境,引发他的行为模仿,跟着我吃上一口,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因为黑木耳本身并不难吃嘛,如果手艺好,做得清爽可口,还是挺好吃的。

所以到了饭店以后,我特意坐在孩子旁边。清炒黒木耳一端上来,我马上把整盘菜都移到自己跟前。孩子看着我,觉得很奇怪。我没理他,只顾自己一口接一口地吃。

这下孩子更好奇了,忍不住问我:“阿姨,好吃吗?”我故意说:“不好吃啊。”但我吃得更快了。

这下,孩子不信了,夹起一块一口吃掉了。我一看他吃了,就做出和他抢着吃的样子。果然,这孩子也跟我抢起来了。边抢还边说:“妈妈,黑木耳特别好吃!”


大家看看,情境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并不是孩子讨厌黑木耳,而是他误解了黑木耳,以为不好吃。所以,只要结合适当的情境,不需要说那么多废话,孩子没有对抗,也没有被强迫,很容易就实现教育和训练的目的了。

在对不专注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我们也完全可以把情境这个好工具利用起来。怎么用呢?

其实归纳起来啊,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情境,一种是创设情境。我刚才举的“跟自闭症孩子做同类”的例子,就是利用情境;而去买小树苗,则是创设情境。

 

二、利用情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利用情境。

在平时的教育里,家长不一定总要刻意的、正儿八经的。随时随地利用情境,是种更高水平的教育。

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交通违章的曝光大屏幕。如果一个人过马路闯红灯了,摄像头就会拍下来,遮掉关键信息以后,把照片曝光在大屏幕上。

而不专注的孩子,经常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违反课堂纪律。那我们经过这种大屏幕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让孩子看看这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人。

我们可以说:“你看,这些人被曝光了,挺难为情的吧?”孩子肯定会说“是”。我们继续引导:“为什么会被曝光呢?因为违反了公共规则。”

这样孩子就会自己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他会知道,不要轻易违反规则,否则就要受惩罚,很难为情。


再比如,妈妈和孩子在路边等爸爸开车来接时,妈妈可以说:“我的眼神没你好,你可要仔细盯着哟,别让爸爸的车开过了。”

这时,路上的车流量很大。孩子必须全神贯注。如果爸爸的车是黑色的别克,他的小眼睛就会首先盯住黑色的车,然后观察是不是别克,再看看是不是爸爸的车。而这,也是一种专注力的训练。


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做作业。那里的环境一定是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走路也是轻轻的,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得到同化。

我想强调一点,利用各种情境开展专注力的教育和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一定要注意两条:一是适宜,二是自然。

适宜指的是,情境要和教育的内容匹配,不能“牛头不对马嘴”;自然指的是要不露痕迹。不要让孩子看出这是父母刻意做的,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家长要做“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能,做专注力的教育和训练。但有的时候,我们遇上的情境,不一定跟想要训练的内容匹配。这时,就需要创设情境了。

有个多动的孩子,在我工作室做训练。我就帮他设计过一个情境。

这个孩子很喜欢音乐。我设计的情境,就是让妈妈带他去听音乐会。回家路上,妈妈跟他聊了起来:“今天的音乐好听吗?”

孩子说:“好听。”

妈妈又说:“你有没发现,音乐会现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孩子说:“什么地方特别?”

妈妈说:“那我们一起来想想呀。”

接下来,母子俩总结了很多。比如:观众都穿得很正式;剧场里没人走动;大家都把手机调成静音;没人窃窃私语;散场时大家都很讲礼貌……

妈妈说:“其实这些人也会有电话来,也可能有点什么事要走动,但他们都克制住自己的行为了。因为在这个高雅的场合啊,人们的行为是要受到控制的。人不是不能动,是要该动的时候动、不该动的时候不动。我们捋一捋,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

母子俩一起总结:在运动场上运动,在赶路,比如去火车站的路上,该动;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也该动。这种场合,不动是不对的。

哪些场合该静呢?

上课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在公共场所的时候,那就该静。

这时,孩子已经觉察出妈妈的意思了。

他说:“妈妈,我以后在这些时候,会努力做到安静的。” 


家长朋友们,这不是孩子忽然懂事了,而是妈妈的情境教育起了作用。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我们选了一个孩子喜欢的情境。他对这个情境不仅不反感,而且很热爱,所以这个情境的感染力就有基础。

第二,孩子融入这个情境的时间足够长。一场音乐会,大约两小时,这个时间足够让情境感染到孩子。

第三,妈妈和他聊天,是音乐会情境的自然延伸,没什么教育痕迹,孩子心理上不会逆反。

最后,聊天的结论不是家长硬塞的,而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自己得出的结论,自己当然会执行。

 

我刚才讲的利用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其实都不难。大家可以想想,我们自己也时刻处在情境的暗示作用下。

那些试图说服人的工作,其实都需要巧借情境,利用情境:

银行的建筑为什么要富丽堂皇?那是在暗示你,我有的是钱,把钱搁我这里尽管放心。

情人为什么要在花前月下幽会?因为美好温馨的情境,最容易萌生爱的情意。

同学聚会为什么要选在原先的教室?因为在这里,最容易勾起学生时代的回忆。

这都是因为,情境有巨大的暗示作用。所以在特定的环境氛围里交流,可以得到超出预期的效果。如果让你逆着情境来,比如在宗教场所谈生意,在游乐场和孩子谈学习,你肯定会很别扭吧。

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感性的,而情境可以极大调动孩子的感性认知。所以在教育和培养孩子专注力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用到情境。


好的,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巧妙利用情境,对人进行教育与说服,适用于所有人,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情境是形象的,所以情境教育,对孩子有非凡的力量,而且可以在无冲突的状态下实现。

 

今天的作业,芮老师希望你,根据孩子存在的注意力问题,列一列生活中有哪些情境是可以利用起来的?事先设计好你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一起来试试吧!


我们做父母的,整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某种意义上讲,“父母”也是一种情境,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情境。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下一讲,我们来聊聊: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吗?那得看你怎么做?


感谢你的聆听,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思考,我们下节课见!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