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热爱篇:“我的人生太难了!”律己者披荆斩棘,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师

2020-01-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20课:热爱篇:“我的人生太难了!”

律己者披荆斩棘,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师

 

30天攻克惰性,带你夺回人生主导权。你好,我是Kris,欢迎来到我的《引爆自律力》课程。

 

今天,我们将进入自律五维成长体系的最后一课,这节课的关键词是「人生规划」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其实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方法和工具,比如去撰写自己的《人生基本法》,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比如通过「五维灯塔法」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等等。

 

可能会有疑惑,我很认真地写下了人生使命,找到了对标的灯塔人物,但是总觉得自己的使命或者目标太low了,我自己就是很平凡的一个人,这也能算使命吗?我一辈子可能也不能达到别人的成功水平,那我这份使命有什么意义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翻译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是:

 

人与人的生命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吗?或者说,人生的价值应该如何衡量?

 

我认为,生命可以对比,但这种对比应该是一个综合结果。但最怕的是,我们以单一维度来进行简单甚至说片面的对比,这样会让我们陷入到极其严重的焦虑之中。

 

举两个例子哈:

 

第一个例子,我想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普遍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唯金钱论。

 

很多人会把财富的多少,看做是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去拿自己和一些明星,或者企业家,甚至是暴发户去对比,觉得人家的影响力那么大,钱那么多,就连以前倒数第一的同学,都比自己赚的多,感觉自己简直太失败了。

 

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对全职妈妈这个角色,产生很多误解,甚至说歧视,觉得那些全职妈妈都是放弃自我的人,是一种失败的人生,这种歧视,同样是在人生衡量标准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而今天,我要说的「人生规划」,就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的人生,设置更多不同维度的可能性,用一种综合对比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某一个方面的成功与否。

 

我管这种方式,叫做人生规划的「六度空间」

 

当然,「六度空间」这个词是我借用的,它的真实定义,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是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也叫做『小世界理论』,就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而我们这里的「六度空间」,则是对人生设置的六种维度的衡量体系,分别是:高度、深度、宽度、长度、密度、温度。

 

好,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人生规划的「六度空间」

 

1、第一个维度:「高度」

 

高度:主要是指你在这个社会上的影响力高低。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明星、企业家,包括政治家,他们一定是在高度这个层面上拥有比较高的得分的。

 

所以,你在这一维度上,可以对未来的自己,做一个评估,比如,你现在的行业或者企业,能否给你提供足够好的晋升空间,你的事业影响力,能否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2、第二个维度:「深度」

 

深度:就是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比如大多数人小时候的梦想,都是科学家,他们可能在社会的影响力上,没有很高,甚至都处于个人信息保密的状态,但是他们却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在深度上,得分遥遥领先。

 

我们看拿到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研究,我们看刘慈欣,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却打造了《三体》这样全球瞩目的科幻作品,我们看现在的他们似乎拥有了所谓的名望、财富,但事实上,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一直在朝着「深度」这个方面在努力,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件事,才愿意深度钻研这件事。

 

那么,你有什么热爱的事情,希望可以深度钻研的吗?

 

3、第三个维度:「宽度」

 

宽度:是指你在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承担的不同责任,比如你公司里领导/同事、在职场中是创业者/员工,在家庭里是儿女、父母、丈夫、妻子也好,这些不同的角色,都能够给你带来人生的宽度。

 

这些不同的角色,会给你的人生增添不一样的体验。

 

4、第四个维度:「长度」

 

长度:就是你一生的生命长度;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记得赵本山的小品里,说的非常好: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钱还在,人没了。”

 

我记得俞敏洪曾经开玩笑说,当时他在北大是全班最笨的一个人,但是在最后毕业班会上,他说,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是我会努力比大家活得都久一点。

 

你的生命长度足够长,同样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优势维度。

 

5、第五个维度:「密度」

 

密度:就是你一生的时间价值的利用程度。

 

我很喜欢一句话,就是“要努力让自己的一辈子,变成几辈子。”

 

什么意思呢?

 

假如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是100岁,时间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时间价值的利用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100岁的年纪,人生体验是极其有限的,反之,有些人则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让自己尽可能感知这个世界,去享受不同的人生体验,他们的人生密度是很高的。

 

说白了,就是让自己这辈子,活得值。

 

6、第六个维度:「温度」

 

温度:是说你在这一生里收获的爱与评价。

 

我们总说不为别人而活,但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不为别人活,就是为自己而活。不是的,不为别人而活,是说你自己,有选择自己做什么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被别人所剥夺。

 

而你做的事情,有价值时,一定能够收获外界的爱与评价,他们是有温度的。

 

简单说,你这辈子做了好事情,别人对你的评价,一定是温暖的;反之你收获评价时,也一定感受到一种冰冷。

 

好,讲完这六个维度,我们做一个对比哈,就是找不同角色身份的人,从六个维度进行结果打分。

 

比如,我们就拿前面提到的两个角色来对比,一是企业家,二是全职妈妈。

 

你会发现,企业家拥有很高的影响力,在高度、深度、密度的维度上,可能得分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她的宽度、温度、甚至说长度来看,则要高于企业家。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在这六个维度上,对自己做一次打分评价,看看你在不同的维度上表现如何。

 

而我们所说的「人生规划」就是要从这六个维度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六度空间」总分,能够拿到更高的分数,也就获得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偏执的追求某个单一的维度。

 

知识卡片1

 

好,这部分,我主要给大家提供了衡量人生的几个不同角度,核心希望大家不要片面地去给自己的人生贴标签,而是要以综合性的结果来看待我们的人生。

 

二、决定人生热情的两个因素

 

人生规划的维度定好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如何才能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足够热爱,抱有激情,或者说我们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我们以工作为例哈,我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一份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最重要的?

 

升职?加薪?当上CEO?

 

或者直白点说,就是钱。

 

但是,我们会看到,很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了在非营利性机构做慈善工作,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去偏远地区支教。

 

这又如何解释呢?

 

所以,对于一份工作,有两个核心因素,影响着我们对它的热爱:

 

1、基础因素。

 

就是我们所说的钱,这件事做了之后,有没有足够多的回报。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人赚的很多,但是并不快乐,因为钱即使足够多,也无法让一个人爱上一件他不喜欢或者不认同的事情的。

 

2、动力因素

 

那么,什么才是让一个人为之热爱的因素呢?

 

叫做动力因素,就是能够获得认可、有挑战性、有责任感,实现个人成长的事情。

 

这个动力因素,每个人都不相同,需要各自去判断。就有些人说,全职妈妈有啥价值嘛,但她们就是觉得养育孩子非常有价值啊,这是人家的价值判断啊比如你喜欢写作,别人问你,你写作有意思吗?这是同样的道理。

 

“基础因素”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只是不再讨厌这份工作。而要想让我们真正满意并爱上这份工作,则需要这份工作包含“动力因素”。

 

知识卡片2

 

如果我们一门心思追求“基础因素”会怎样呢?

 

可能也会成功,只不过这个成功是别人眼里的成功:高薪、名望、好房好车……但是,这就会把自己困在某一个单一维度上,无法逃离。

 

所以,找到发自内心热爱的事情的第一步,是要找到动力因素,去对照着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六个维度,去问自己:

 

这件事对我有意义吗?

这件事能够让我成长吗?

这件事能够让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感吗?

……

 

这才能够让我们对人生保持足够的热爱,即使有苦累,但也会带着幸福的感觉,去持续努力。

 

北大法学院的一次迎新典礼上,法学院教授白建军做欢迎演讲的时候,给新生们提了一些建议,其中有一条,叫做「把人生目标调低一点」。

 

什么意思呢?

 

他说:“千万别用大法官、大律师这些大红大紫的东西,搅合自己的人生规划,误了你在北大的美好时光。路走对了,走着走着,你就成大法官、大律师了,重要的是,发现你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其实,大学教育就是激活学生体内已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传承灌输。要是你学业走了一半,还没遇到让你心动、让你一辈子可以乐此不疲的领域,以及跟这个世界说话的方式,那就不妙了。

 

当然,白教授这段话是讲给新生听的,所以把时间限定在大学时光,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哈,但是我们没必要去纠结他所说的时间点,一个人任何时候,都有觉醒的机会,去找到那份热爱。但是,他的话确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动力因素,在我们做一件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三、别让自己的行动和热爱,错配

 

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那件事,当然是很兴奋和激动的,但是,单纯热爱,还只是初级阶段,没有什么事情是只靠热爱就可以达成的。

 

人生要规划,而规划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人们常常会犯的错误就是:

 

行动与热爱的错配。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想做A,但是总是忍不住要做B,这就是行动和热爱的错配。

 

曾经在我的社群里,看到一个小伙伴发过这样一段话:

 

“想做的事情,每天都不做;不想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做。”

 

知识卡片3

 

我想这并不是个例。

 

明明心中有自己的职业梦想,但每天都在忙碌地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是错配;

明明清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但每天总是拖延地浪费时间,这也是错配。

明明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但每天晚上不回家,在外边吃喝玩乐,这同样是错配。

 

我们不仅仅要热爱,还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放在你热爱的事情上,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否则你的这份热爱,就是无效的。

 

之前我们的社群学员,有一位宝妈,她当时处于在职状态,白天要辛苦上班,晚上回家带孩子,非常疲惫,之后她开始从自己的富足人生五个方面,以及今天提到的六个维度去梳理,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尤其不希望错过孩子6岁之前的时光。

 

正因为她内心最强的驱动力,来自于孩子,所以就会对这种边上班边带孩子的状态,非常痛苦。

 

这也是一种行动和热爱的错配。

 

后来,她决定勇敢地辞职,做了一名全职妈妈。

 

我后来曾经询问过她,成为全职妈妈之后的感受,她说,每天都是幸福的,尽管带孩子也很累,但是,这是她这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累也开心。

 

还有一种行动和热爱的错配,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天性:

 

更加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

 

我们总是优先去做那些能够立即带来回报的事情,所谓及时行乐,放弃延时满足,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行动,会被这些短期利益所干扰,从而和你热爱的事情越来越偏离。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实施起来总有偏差。

 

因为人的“资源”有限,而每个事情都在争相抢夺我们的“资源”,也总有人在分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我们有多一分的精力或额外的半小时,就会有人催促我们把时间、精力放在他们认为该放的地方。

 

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分散我们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

 

那就是:

 

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行动和热爱的一致性。

 

四、思考作业

 

好,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我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要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师,就需要从六个维度,进行评估和扩展,包括了人生高度、深度、宽度、长度、密度以及温度。在此基础上,你需要从两个因素,寻找和确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一个是基础因素,一个是动力因素。此外,找到目标之后,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让自己的行动和热爱,发生错配。

 

好,接下来是我们的思考作业:

 

请你以自己为例,思考两个问题:

 

1、有没有一件事,是你想做,但一直都有去推进的;

2、有没有一件事,是你不想做,但一直都在做的。

 

它们写在留言区,或许,是你发生改变的开始。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进入整个系列课程的第三部分,即30天实操篇,我会以30天为周期,5阶段,10个步骤,帮助大家确定自己的30天自律计划,让你掌握如何在30天的时间,来实现你的自律突破。

 

以上就是本课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觉得这个课程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转发给其他人,让更多人通过自律实现改变!我是Kris,我们下节课见!

 


直播间

干货帮

话题 2229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