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情商大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淡定的人?

2019-10-2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情商大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淡定的人·息怒篇》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情商大师·息怒篇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淡定的人。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康复专家伯纳德·金。

 

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2万字,我会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愤怒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而不健康的愤怒会给人的生活和交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我们的愤怒情绪,我们有两大法宝:正念和自我同情。

 

学会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逐渐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一个会善待自己与他人的人,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情商。

 

在离我们远去的2018年,有一场严重的公共交通事件,至今提起仍令人唏嘘不已。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一辆公交车在桥面上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

 

警方公布的坠江原因是,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导致了车辆失控,最终葬送了一整车人的性命。试想,如果乘客和司机其中一方可以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怒火,多少个家庭就可以幸免于难。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愤怒,却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那么,反观自己,我们有没有因为发怒而功亏一篑的时候呢?对某些人、某些事,也许你已经忍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你忍无可忍,忽然**雷霆,之前苦心经营的美好形象和人际关系瞬间崩塌。怒火中烧的你,经受的是一连串的消极感受,焦虑、沮丧、害怕、自责、甚至是绝望。

 

你责备自己:“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你觉得丧气:“也许我天生就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你被愤怒情绪左右,但浑不知愤怒由何而来,更不知道要如何处理自己的这些坏脾气。

 

作者在这里告诉你,好脾气不是装出来的,你要学会真正的自我洞察和修炼,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脾气。

 

学完这本书,你还将学会接纳自己,去安慰自己那个胆小敏感的“内心小孩”,不再依赖别人的安慰,成为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

 

本书的作者伯纳德·金,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教授,是“愤怒失控症”这一概念的发起人,芝加哥愤怒管理教育学校的创始人。

 

从业40多年来,伯纳德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治疗临床实践经验,专门研究个人愤怒管理,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愤怒管理办法。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作者数十年来对愤怒研究的结晶,对于克服长期频繁发怒尤其有效。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情商大师》。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四个重点内容。

 

首先,我们将为大家讲述什么样的愤怒情绪是不健康的,以及健康愤怒是怎样的;

第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追踪愤怒的全过程,理清愤怒的框架;

第三,我们将告诉大家一些实用的方法,运用正念和自我同情来更好地掌控我们的非健康愤怒;

最后,我们将告诉大家,如何将本书学到的同情理论运用到人际关系当中。

 

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开始讨论。

---------------------------------------------------------------------------

你可能会问,愤怒还分健康和非健康?

 

在我们的认知中,愤怒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负面的情绪。

 

在佛教中,讲究戒“嗔”。这个“嗔”,指的就是发怒。

 

***中,也将“暴怒”列为七宗罪之一。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发怒?愤怒这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婴儿呱呱坠地之后的第一声啼哭,是他感受到害怕和难受之后的反应。大人和孩子的愤怒都源于某种不适感。

婴儿的啼哭是向别人求助,而大人的发怒又何尝不是一种呼救呢?

 

曾经看过一篇采访,一位丈夫在争吵时总会砸坏家中的东西,而他的妻子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告诉记者,她能感觉到丈夫在发怒的那一刻是多么地无助,他其实是在向自己哭求。在介绍愤怒的原因时,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孩童逻辑”。

 

什么意思?

 

每当我们的情感战胜理智,我们就是在用孩童逻辑思考问题。孩童逻辑的目的就是保护我们不受伤害。

 

我们在某些伤痛点上异常敏感,一旦被触及,就会启动愤怒情绪,为自己“**”,让我们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从小在严厉的家庭中长大,他可能会对批评尤其敏感。因为在他的孩童逻辑中,任何批评都是在否定他这个人,不管对方是不是只是对事不对人。

 

在他看来,接受批评就等于否定自己,承认自己是蠢笨的、无可救药的、不值得被爱的。所以,这类人经常会在被批评后感到气愤,转而责备、甚至怨恨批评自己的人,从而减轻自己的愧疚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但要知道,孩童逻辑与现实终究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每次都用孩童逻辑来思考,用愤怒来保护自己,那就无异于饮鸩止渴。

 

也许你在发怒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强大的,可是非但问题没有解决,还要自己来承受发怒的后果。

 

所以,作者认为,愤怒是一种负面但必不可少的情绪。并非所有的愤怒都是不好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很好地应对它,由非健康愤怒转向健康愤怒。

 

那么,什么是非健康愤怒呢?

 

你是不是觉得怒气上升得特别快,几秒内从0直升到60?

 

你是不是一天之内就会生气好几次,容易有攻击性,被别人成为“暴脾气”?你是不是在人际交往中总会动怒,对人或是常怀有敌意,并且怒火久久都难以平息?

 

以上这些情况都属于非健康愤怒。不仅如此,有些人可能表面上没有发火,但是会采用冷战或者自我伤害的方式发泄愤怒,难以自控,这些也是非健康愤怒的表现。

 

那么,哪些人可以做到健康愤怒呢?

 

他们能够自信地与人接触交流,能够用非暴力地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明白愤怒只是自己万千情绪的一种,是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做出反应的一个信号。

 

他们能够分析出自己为什么发怒,最终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通过自我同情,给自己安全感,更加有效地行动。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在看到自己的男友和前女友的合影时,往往会十分气愤。一个有着非健康愤怒的人,可能会瞬间失去理智,与男友大闹一场,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破坏了感情,将男友越推越远。

 

但是,一个能够调节自己情绪的女孩则会这样做: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愤怒。但是她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分析出自己感觉受到了背叛和轻视,而自己内心渴望的是安全感,以及更加长久地和男友在一起。

 

她会先安慰自己的内心小孩,让自己感到温暖和理解,再客观地审视现实:合影是在过去,并不是在现在,而男友仍然留着合影,或许是忘记删掉了,并不意味着男友仍然挂念着前女友,或是不爱自己。

 

冷静下来之后,女孩会心平气和地和男友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他删掉这张合影。交谈的过程一定是平和的、理性的,既让男友理解自己的感受,而且能够不伤和气地解决问题,更加坚定两个人在一起的信心。

 

明白了吗?这样的愤怒才是有效的,健康的。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脆弱的内心小孩要去呵护,每个人都会发怒,但是要做到健康愤怒,我们还需要慢慢学习。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愤怒情绪,下面我们将一起观察愤怒情绪产生的全过程,找到愤怒的框架,知道我们的怒火到底从何而来。

---------------------------------------------------------------------------

当我们在谈论愤怒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呢?聪明的你一定知道,很多雪崩似的愤怒背后远远不止导火索那一个原因,而人在经历愤怒的时候,脑子里有着千万个念头,内心里更是五味陈杂。

 

作者认为,愤怒框架里总共有九个关键词,这九个词可以让我们完整地还原一次愤怒的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个一个来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想着你某一次发火的情形,这样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愤怒的框架。

 

首先,我们先来看最好理解的五个词语,它们分别是:“诱发事件”、 “愤怒”、 “身体反应”、 “自我对话”和“画面感”。

 

我们因为某个导火索而产生愤怒情绪,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也会有反应,或者是气得发抖、大声吼叫、砸东西、甚至是打人。而且,你在发火的时候,脑子里一定有着自己的内心独白。

 

比如,“这太不公平了!”“你是在把我当傻子吗?”或者是“我一定不能放过他,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请注意,这些负面的自我对话就像在你的怒火上浇了一桶油。如果这时,你的自我对话是安抚性的,比如“可能他不是故意的”,这样就会让你的怒火得以平息。

 

此外,我们的脑海中还会浮现出一些画面。

 

你可能会回想起这个人之前对你做过类似的事,或是想象这个人是如何在你看不到的时候背叛你的。

 

除了这五个关键词,剩下的四个则更加关键,因为它们将告诉我们,我们的愤怒可以牵连出哪些深层因素。

 

第一个就是“负面感受”。

 

仔细回味,你在发火时,都有哪些负面感受。它们可能包括:害怕、失望、羞愧、尴尬、被忽视感、被贬低感,等等。

 

这样我们就知道,真正让我们痛苦的,不仅仅是愤怒本身,它所引发的一连串负面情绪让我们产生了极度的不舒适感。

 

第二个深层关键词,就是“评估”。

 

例如,我们在知道朋友泄露秘密时,我们的评估可能是:“他背叛了我”,“我就不应该相信他”,“连他都背叛我,我以后不会相信任何人了”。

 

但是,我们的评估一定是事实吗?很可能不是。

 

在发火时,我们很容易用孩童逻辑思考,而不是理性地思考。或许你之前有过被人背叛的伤痛,所以孩童逻辑跳出来,它知道你的脆弱点在哪里,想要第一时间保护你,不让你受伤,哪怕这是一种过度保护。

 

而你的孩童逻辑和无助感,将再一次刺激你的愤怒。

 

你的敏感点可以有很多,或许是金钱、公平感、接受感、信任感,等等。

 

越是在意自己的敏感话题,就越容易愤怒。

 

评估紧密联系着第三个深层关键词,那就是“期望”。

 

你认为朋友背叛了你,是因为你期望他是一个永远不会泄密的人。

 

情感专家会经常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值。因为很多时候,我的幸福感都来源于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差距越大,我们就越容易失望、沮丧、不满足。

 

我们每天一睁开眼,都会与期望共处。我们期望今天能按时到单位,期望碰到的人都是正常的,期望我们的好友是值得信任的,期望经常锻炼的我们能够不生大病。

 

可问题是,我们的期望是合理的吗?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如果一味地和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较劲,很容易遭遇挫折,进而产生愤怒情绪。

 

“期望”的背后,还埋藏这一个最深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需求和渴望,这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是我们一切情绪和行为最坚实的基础。

 

你期望朋友不会泄密,是因为你渴望被尊重、被保护、获得安全感。仔细想一想,你的那次动怒,是出于什么评估,源于什么样的期望和渴望呢?

 

最后,我们来重新疏离下这九个关键词。我们因为某些渴望而产生了期望,当诱发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我们就有了一个评估。这个评估之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感受,进而发展成为愤怒。

 

在这期间,我们会有身体反应、自我对话、和画面感。这就是一次愤怒的发生过程。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二个重点内容。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愤怒的框架,下面,我们将从这些要素入手,一起来寻找掌控愤怒情绪的方法。

---------------------------------------------------------------------------

为了更好地掌控愤怒,我们可以根据愤怒的框架来书写自己的愤怒日志,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还记得愤怒框架的九个关键词吗?

 

他们依次是渴望、期望、诱发事件、评估、负面感受、愤怒、身体反应、自我对话、和画面感。

 

这九个关键词再加上诱发事件前发生的事件和心情,根据他们制成表格,记录你的每一次发怒,将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愤怒的来源。

 

记住,一定要在怒火彻底平息后再开始填写,要努力做到理性、再理性。

 

除了愤怒日志这个工具以外,我们还应该掌握控制愤怒的两大法宝:自我同情和正念。

 

什么是自我同情呢?

 

说白了,就是要对自己有同情心,学会自己宽慰自己。

 

自我同情让我们善待自己,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哪些弱点,并且全盘接受。善待自己能让我们亲自动手减轻自己的痛苦。而接纳自己的弱点,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本就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会经历痛苦。

 

如果因为自己不够完美,或是遭遇了痛苦就责备自己,那是不是对自己太苛刻了呢?控制愤怒的另一个法宝——正念,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自我放松、自我观察的状态。

 

我们经常听说的“冥想”,就是正念的一个训练方式。

 

正念需要我们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迫使自己做改变。之所以要学习正念,只因为我们应该可能会习惯性地压抑或者逃避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很多人明明生气了,仍然会不承认;或是明明很需要别人的安慰,还在故作坚强,让负面情绪像垃圾一样,不去处理,结果越堆越多。

 

所以,从现在开始,无论是等公交、做家务,还是淋浴、散步时,我们都可以试着通过正念来关照内心,让自己变得平和、宽容。

 

那么,我们要如何运用正念和自我同情来处理愤怒这种情绪呢?第一,我们可以从观察自己的感受入手,找到愤怒的根源。

 

你可以试着坚持写一段时间的愤怒日志,然后你就会总结出在哪种情况下你更容易情绪失控。

 

打个比方,有的人可能会对批评极度敏感,其实是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智商和能力。他可能会从愤怒日志中发现,每当别人说他“愚蠢”、“脑子不好使”时,他就会**雷霆。

 

那么,批评就是这个人的敏感点。

 

作者认为,人们的敏感点很有可能是和过去的伤痛有关,很有可能来自父母或其他一些亲人对你的严重伤害。如果想更加平和地往前看,就要试着回顾过去,找到当时没有好好处理的那个痛苦,才能够做到释然。

 

徐峥、莫文蔚主演的电影《催眠大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男主因为开车不小心与自己的爱人和挚友一起落水,为了自己活命,放弃了去救他们的机会。

 

此后,遗憾、自责,这些情绪一直折磨着他,成为了他的心魔,并且他开始出现自残的行为。当他被深度催眠,重新去面对当时的情绪时,他才开始了真正的救赎。

 

这部电影的插曲《半醒》有一句点名了主题,那就是 “谁也不能释放我,除了我自己”。放过自己,你的前路会走得更快乐、更坦然。

 

不知道大家知道自我同情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吗?是羞愧感。

 

羞愧会让人变得厌恶自己,让人觉得不配生活在这个社会,甚至不配为人。

 

相比于其他人,年幼时受到虐待,或是父母喜怒无常,常常归咎于自己的人,更容易有羞愧感。这类人容易习惯性自我批评,当他们听到别人对自己有评价性言论的时候,很容易会被惹火。

 

他们儿时很可能因为犯错而经常受到父母对个人的言语攻击。

 

比如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永远都学不会?”试想下,如果当时我们在犯错时,受到的批评只是对事不对人的,我们就会知道,做错事,以后改正就好了,并不代表我们是个多么糟糕的人,我们始终都是被爱着的。

 

反观你自己,如果你是个缺乏自信、经常自我批评、甚至有讨好别人倾向的人,那请经常关照自己的感受,多进行自我同情,给予内心小孩当时缺失的爱和温暖。

 

处理愤怒情绪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正念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孩童逻辑常常是源于不合理的期望和评估,而歪曲的认知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评估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认知歪曲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想法极端,非黑即白。

 

有一种孩童逻辑会认为,你要么是我的朋友,要么是我的敌人。或者,我要么完美无缺,要么一无是处。

 

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聪明人也会犯错;一个爱你的人,不可能永远都懂得你在想什么,也不一定要答应你所有的要求。

 

第二,以偏概全,无限放大人或事的某个缺点。

当你的另一半跟你大声说话,并不代表他一定是个有暴力倾向的人,也不代表你一定要跟他分手。

 

第三,感情用事。有些人喜欢把感受当成事实。

比如,别人说话态度不好,你可能感觉有被贬低感,但事实也许并不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下判断,最终只会加剧你的不安全感。

 

第四,“本该”理论。那些认为事情就应该如何如何的人,往往都有着不合理的期望。比如,这个人总做坏事,就应该遭报应;我的生活习惯很健康,就不应该生大病。如果事与愿违,怀有不合理的期望的人就很容易愤愤不平。理性地想想,做坏事和遭报应之间似乎没有直接必然联系。就好比一个人生活习惯不好,但他也不一定就不会长寿。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概率大小的问题而已。

 

第五,对内化,喜欢把不好的事情归罪于自己,即使这并不是你的错。抖音红人李雪琴曾经这样说过自己:“比如咱俩今天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然后我临时有事没去,你自己去的路上丢了个钱包,我就觉得这个事赖我。其实对方并没有怪我,但我自己回去归因。如果我跟他去了,他就不会丢这个钱包了。” 李雪琴给自己粉丝带去了很多快乐,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她曾是抑郁症患者,在家中情绪崩溃,割腕自杀未遂。这种对内化就是一个缺少自我同情的典型表现。

 

最后一个可能影响我们期望和评估的因素,就是完美主义。

很多的拖延症都源于完美主义情结,本质上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羞愧感。

 

如果你是个纠结于完美,但是连完成都困难的人,请你记住:健康的完美主义可以让我们跳出舒适区,更好地实现目标;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在开始做事之前就失去信心,伤害我们原本就脆弱的自尊心。

 

合理降低你的预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会慢慢成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好了,上面为你讲述的就是第三个重点内容。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控制非健康愤怒的方法,学会了正念和自我同情。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同情理论,学会通过同情来改善人际关系。

---------------------------------------------------------------------------

同情他人和自我同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相得益彰,都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温暖,充满安全感。

 

除此之外,同情他人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希望你在做到以下的几点之后,可以成为爱人和同事眼中一个全新的自我,成为一个淡定、随和的人。

 

首先,要练习对他人产生同情,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爱人、朋友,甚至是你之前看不惯的人。我们有时候同情他人,可能并不是真正地关心这个人,而只是因此拉近和他的关系,因此而得到夸奖和回报。但是,如果你可以认识到对方和自己都一样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你就会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所以,同情他人不是卖好,而是一种智慧的修炼。这里作者推荐了一种练习方法,就是把他人看成孩子。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会对一个成年人有着更高的预期,但是我们对孩子的预期就不一样,会更容易产生同情。你是不是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孩童逻辑?

 

对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没有长大的那一部分,如果你能够理解别人的孩童逻辑,你就会知道他的盲点,理解他的痛苦。

 

第二,我们要战胜自己的批判思维。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内心对一个人有批判,是不是会理所当然地忽略这个人的痛苦?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在小说《伟大的盖茨比》的开头写过一句话,那就是:“每当你想去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就想想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你经历的顺境。”

 

可恨之人,也会有他的可怜之处。

 

如果你是他,遇到了相同的困境,是不是也会做出相同的举动?而且我们反观自己,说不定也有一样的缺点,只是自己不愿承认而已呢?

 

第三,还记得我们第二部分提到的愤怒的框架吗?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别人的愤怒框架来设法对他产生同情。

 

我们可以观察出他的孩童逻辑,分析出他有哪些预期、评估,以及他的渴望是什么。

 

例如,一个容易因为财务问题而发脾气的人,他的终极渴望一定是钱财所带来的安全感。那么,你去看看他的过去,很可能是受过穷的罪,吃过没钱的亏。我们可以对他人的孩童逻辑表示同情,也要对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表示同情,意识到他们的这些软肋让他们变得多么脆弱。

 

最后,当你放下对他人的批判眼光,认识到他们愤怒背后的缘由后,我们就很容易与这个人产生共鸣。而且,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个人的经历,你会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

 

想想某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的大反派,作者是不是也经常给他们设置一个充满伤痛的过去呢?那样你就会知道,杀人如麻的李莫愁也曾经有多么地温柔。

 

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工作场所,我们都会有自我同情和同情他人的时刻。

 

如果你学会了正念和自我同情,你就能够明确自己的感受,在与恋人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沟通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

 

而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同情他人,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加宽容、慈悲,理解别人的难处,不再用刻薄和不近人情作为盔甲来保护自己。

---------------------------------------------------------------------------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我们今天通过《情商大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淡定的人·息怒篇》这本书一起学习了愤怒这种情绪,它的产生原因,以及愤怒的掌控术。

 

首先,我们学习了愤怒是一种负面但必不可少的情绪。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导致我们发火的孩童逻辑可以临时地保护我们,让我们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威胁。但是,非健康的愤怒会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一个修罗场。我们必须认识愤怒,掌控愤怒,转化为健康愤怒。

 

在这之后,我们一起分析了愤怒的框架,还记得愤怒的几个深层次关键词吗?对,他们分别是负面感受、评估、期望和动力。这四个深层次的关键词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发怒。

 

在了解了愤怒的全过程之后,我们又获得了掌控愤怒的一个工具、两大法宝。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叫做愤怒日志,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记录下我们每一次发怒的情形,深刻地剖析自己。而正念和自我同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掌控怒火。

 

最后,我们通过掌握自我同情,还学会了同情他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听完了《情商大师》这本书,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那就是,愤怒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情绪,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愤怒中看到我们的整个人生,别人的人生,甚至是生活的模样。

 

妥善处理愤怒这种情绪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自我、理解生活的过程,与获得人生智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信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会同样带给你更多关于人生的启迪。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祝你有所收获。

 

 


直播间

干货帮

话题 2240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