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对工作现状不满,你该怎么办?【彩蛋】

2019-10-15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45对工作现状不满,你该怎么办?|彩蛋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朋友的问题、来复习这一周的内容、同时学习两个新的概念:内生涯和外生涯。

 

我们之前讲过,生涯规划比职业指导的内涵要大得多。生涯探索也是如此:职业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生涯则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它包含了时间空间两个面向,时间上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则包括了自我、人际、社会、世界等。

 

了解了这一点,你会发现: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对现有的岗位和工作感到不满、迷惘和焦虑,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职业的外部发展了。当收入、职位等没有达到预期、或者与他人相比有差距的时候,心就开始浮躁起来。而一个好的生涯发展决定,是在内心充满热情又能保持安定的时候、才会产生的。

 

比如,第一位朋友问:人到中年还能转行吗?他说,自己早年不知上进,浑浑噩噩混了好几年,现在忽然发现年纪不小了,但是工作上还没有什么发展,非常着急,决定寻找新的机会。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跳槽继续做同岗位,努力一下兴许能做到经理,但是再往后呢?还有,如果转行,转做什么好呢

 

要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学习内外生涯探索。

 

从职业角度讲,外生涯指的是: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的工作时间、地点、单位、工作内容、职务职称、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变化过程。内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在从事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变化过程。

 

两者的特征上看

外生涯一般由别人决定与认可、也容易被别人否定剥夺。比如,公司的员工,工资往往不能自己说了算,工作能力和绩效也要领导认可了才算数。

 

而内生涯,则主要靠自己的不断探索而获得。比如,某个员工被任命为部门领导,这时得到的是一个职务,属于外生涯的发展。这个职务上应该具备的知识视野、经验、心理素质等内生涯的发展,却不会因为他成了领导就自动有了,而是需要他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才能获得。而一旦获得了,就不会因为职位的变动而影响他已经具备的各种能力。

 

再从两者的关系上来看:

首先,内生涯的发展是外生涯发展的前提,外生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内生涯的发展。其次,内生涯有所发展,会体现在外生涯的发展结果上,比如升职、加薪;内生涯匮乏,体现在外生涯上就是职业失败,可能是止步不前,也可能是失业。提问的这位朋友,可以从这个角度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

接着,如果外生涯的发展超过了内生涯,外在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压力很大;比如,咨询工作中,我遇到过不少因为“被晋升”而焦虑或抑郁的来访者,就是因为外生涯发展了、而内生涯的准备不足造成的。最后如果内生涯的发展超前外生涯,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当前的工作不满、觉得没有挑战性、或者厌倦工作。企业服务中,在给管理者讲授《核心员工的留用》和《职业倦怠》这两个主题的时候,我会特别谈到这一点,帮助企业鉴别哪一类的倦怠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到员工,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所以,对第一位朋友来说:首先,转不转行的决定因素不年龄,而在于你的心理状态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找到了不做不行的方向;其次,个人规划和家庭规划要结合起来,如果转行可能造成家庭的压力,就要与家人充分沟通、共同规划提前储备好过渡期的家庭备用资金;第三,梳理一下,在过往的工作中,内生涯上积累了哪些对转行有用的知识、经验、人脉等;第四,如果决定跳槽而不是转行,并且真的如你所愿做到经理的话,你的内生涯能得到哪些发展?假如往后不再升职,你是否可以从内生涯里得到满足?第五,问问自己,是更喜欢跳一跳才够得着的有挑战的感觉,还是喜欢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心应手的感觉?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评估:是另谋高就还是在现有岗位上提升内自我、让内生涯的发展微微超过外生涯。

 

 

第二提问的朋友是位全职妈妈。她说:现在宝宝14个月,因为反应大从怀孕就不再工作了,这两年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也想出去工作,也想像从前那样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每天被娃拴着哪也去不了,跟朋友们已经2年没见了。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心里很着急,每天都强烈地感觉自己不能这样活,可是必须得带孩子,好痛苦啊,我该怎么办?

 

就像这位朋友的,全职妈妈虽然不在职场,但也并不像大家所想像的那样没有压力。事实上,来咨询压力问题的全职妈妈不在少数。压力的来源,除了育儿焦虑、经济困扰、婆媳关系等外在原因之外,更深层的,还在于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与角**间的冲突。要缓解这种冲突和压力,可以从内外生涯的角度来分别入手。

 

首先,成为妈妈本身,就是全职妈妈们的外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建议妈妈们以三年为一个时间段来进行个人和家庭的规划。育儿的前三年,对宝宝和妈妈来说都非常重要。宝宝需要在这三年里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妈妈则需要发展与外在角色匹配的内在能力,包括:心理角色的担当和适应、育儿技巧的学习和积累、家庭关系的平衡和情绪管理、与其他妈妈们的互动与分享、对宝宝的陪伴和指导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发展,不仅能够让全职妈妈们更好地承担家庭角色的需要,而且还能作为未来重返职场的能力储备同时缓解这个阶段的无意义或烦乱感。

 

孩子三岁后,进入幼儿园,妈妈们有了更多个人时间,就可以运用之前的积累,选择合适的工作类别,逐步回归职场。可以像一些妈妈一样选择开网店、建读书平台、办亲子沙龙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离家近、压力小的工作,以免外生涯发展超过了内生涯的准备后,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

 

孩子六岁,进入小学后,妈妈们还会面临一个新的内外生涯挑战——因为小学前三年,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妈妈们最容易为作业等问题抓狂、最经常面对老师批评的阶段,需要妈妈们保存足够的心理容量、保持充分的情绪胜任力。所以建议这个阶段的外生涯发展不要太快,尽可能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以便保持内心的平衡。

 

 

第三个朋友问:突然间不想工作怎么办?他说:我15年毕业,从建筑监工到家具销售行业,转行是因为自己不想再做监工,但是转行不到半年,就不想再工作了,不是单针对这份工作,是对工作这件事情产生厌烦的感觉,想问一下这个时期是人人都有吗,我该怎么度过?”

 

对工作产生厌烦,有可能是遇到了职业发展的高原期或倦怠期,职场也有三年之痛和七年之痒的现象,可以像前面讲到的那样,从内外生涯的角度探索和调整。而这位朋友的倦怠,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考虑清楚就转行造成的。具体来说,你可以探究自己的决策类型,并结合决策工具重新分析当时的决定,就能知道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同样的,这类问题,大家都可以从生涯决策的角度评估自己,因为时间问题,在这里不展开表述,感兴趣的在文稿中查阅了解。

 

【延伸内容】

生涯决策

生涯决策指的是个体面临教育和职业选择时所表现的态度、能力和技巧,是一个有意识的思考与行动的过程,涉及决策者、决策情境和决策者内、外在资料。

 

美国职业生涯专家斯科特(Scott)和布鲁斯(Bruce)将决策风格划分为五种类型:理智型、直觉型、依赖型、回避型和自发型。

 

1、理智型

以周全的探求,对选择的逻辑性评估为特征,往往深思熟虑、评估决策的长期效用并以事实为基础做出决策。

 

2、直觉型

以依赖直觉和感觉为特征,比较关注内心的感受。

 

3、依赖型

以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建议为特征。

 

4、回避型

面对决策问题会产生焦虑、拖延、不果断,害怕做出错误决策。

 

5、自发型

以渴望即刻、尽快完成决策为特征,不能够容忍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

 

总的来说,理智型和直觉型的决策,相比其他三种会更加成熟。而属于自发的决策类型的人,则需要有意识地克服冲动、提升自己面对不确定的能力、降低焦虑水平,才会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重拾对工作的兴趣。

 

 

无论何种决策类型,都可以借助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自己做决定。

 

生涯决策平衡单

人们可以结合这个表格,辅助自己做决策。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你的职业决策考虑因素,例如做销售、办公室工作、考研三个方案。

步骤二:把三个方案填入平衡单的选择项目中。

步骤三:再第一栏职业决策考虑要素中,根据对你而言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赋予它权数,加权范围为1-5倍,填写在权数一栏。权数越大说明你越重视这个要素。

步骤四:打分。根据每个方案中的要素进行打分,优势为得分,缺点为减分,记分范围为1-10.

步骤五:计划方法。将每一项的得分和失分乘以权数,得到加权后的得分或者失分,分别计算出总和,最后加权后的得分总和减去加权后的失分总和,得出得失差数,并以此分数来做出最后的决定,即比较三个选择方案的得失差数,得分越大,该职业方案越适合你。

 

生涯决策平衡单样表

选择项目

重要性

的权数

15倍)

选择一

选择二

选择三

          加权分数

考虑因素

个人

物质

方面

的得失

1.收入








2.工作的难易程度








3.升迁的机会








4.工作环境的安全








5.休闲时间








6.生活变化








7.对健康的影响








8.就业机会








其他……








他人

物持

方面

的得失

1.家庭经济








2.家庭地位








3.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其他……








个人

精神

方面

的得失

1.生活方式的改变








直播间

学问星球

话题 1393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