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堂课:《热锅上的家庭》| 如何解开家庭矛盾的死结

2019-07-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 前言 —


最近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叫做《都挺好》,姚晨在这部剧里扮演女主角苏明玉,这是一个在事业上很成功,但是在原生家庭里却处处受到伤害的女性,姚晨本人也演活了这个角色,非常让人心疼。


苏明玉.jpg

《都挺好》姚晨饰演苏明玉


这部剧一播出就引起了男女老少广泛的大讨论,刷爆了口碑,而且引出了源源不断的新话题,包括重男轻女、啃老等等。

 

《都挺好》作为一部家庭剧,它让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矛盾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原本应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都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杀伤力还非常大,甚至会改变家庭成员的人生。

 

实际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结构,要依赖一定的体系才能运转。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这个体系。


当家庭体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中的每一个人;而当其中的某一个家庭成员出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和家庭也有着巨大的关系。

 

你看《都挺好》这部电视剧里头,姚晨演的苏明玉,明明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跟家里断绝关系了,但是直到很多年以后,即便她已经功成名就,原生家庭还是会对她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

 

家庭矛盾难道是我们一辈子都解不开的死结吗?当然不是。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名叫《热锅上的家庭》,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的方法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开家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热锅上的家庭 书封.jpg


— 本节内容 —


38-01.jpg


《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作者是一对师徒,师父名叫卡尔,是美国的一位医学博士,也是一位精神医学教授。徒弟名叫奥古斯都,原本是卡尔的实习生,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了合作关系。

 

这本书不是一本最近才出版的新书,它已经在美国畅销二十多年了,是一本实用性特别强的家庭问题急救手册。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大卫一家重新建立家庭秩序的故事。他们是怎样从四分五裂的局面,通过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解决了矛盾和问题,让家庭回归正轨。


借由大卫一家所面临的家庭矛盾,作者带我们认识了家庭治疗的全过程,也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每个人都逃离不掉家庭系统对自己的影响。

 

接下来,我依然从三个部分来解读这本《热锅上的家庭》:


第一部分,什么是家庭结构?为什么说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源自于家庭结构出了问题?


第二部分,作者在整本书中贯穿了大卫一家的家庭治疗过程,我们来看看,大卫一家的矛盾都有哪些,是不是你也有这些矛盾,最后作者是怎么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的。


第三部分,我们重点来讲,为什么一个家庭里的矛盾,每个人都有份。


38-02.jpg


首先来说一说什么是家庭结构。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构成,比如说:有的家庭有一个孩子,有的家庭有两个或是三个;有的家庭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有的是小家庭独立门户;有的是单亲家庭,还有的是单亲之间的重组家庭等等。

 

不管这个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都可以用“阶层”这个词来统称。家庭成员再多或是再少,都是有阶层划分的。而阶层的基础,是“权力”。


也就是说,处于一个家庭中阶层比较高的那个人,拥有最高的权力,然后依次往下递减。

 

通常来讲,一个家庭中权力最高的肯定是父亲或者母亲。当子女长大成人了,父母也老了之后,这个权力会有一个交接,转移到子女手上。


如果是那种三代同堂的家庭,辈分最高的长辈,如果头脑还比较清醒,又有一定的能力,也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家掌控权力的人。

 

假如一个家庭的阶层是混乱不清的,或者当一些成员的阶层受到侵犯的时候,那么,家中某位成员的心理就会产生偏差,矛盾也会就此产生。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家庭中,母亲不断地在子女面前说丈夫的种种不好,那就等于是跟子女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在联手对抗这个家的男主人。


其实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很多妈妈都非常喜欢在孩子面前吐槽老公,或者是跟孩子倾诉自己在她们父亲那里受的委屈。


在作者看来,如果母亲这样做,就等于是冒犯了一个家庭的阶层结构。

 

再比如说,如果大家庭中的奶奶,经常在孙子辈面前说自己媳妇儿这不好那不好的,也就等于是在联合孩子一起对抗孩子的母亲。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很多婆媳矛盾都是这么引起的。通常我们会觉得,是因为这个奶奶说了媳妇儿坏话,引发了婆媳矛盾。


但作者告诉你,本质上是因为这个奶奶把家庭的阶级层次搞乱了,所以才引发的矛盾,甚至还会引起夫妻之间的矛盾。

 

作者师徒俩经常会接待各种各样前来寻求治疗的家庭,他们发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规则,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它的模式是长年累月塑造起来的。如果对原来的形态结构感到满意的话,他们也就不会来寻求治疗了。


所以作者认为,不管什么矛盾,都是因为家庭结构出了问题,可以说,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是“家庭结构之战”。

 

你可能会说,我结婚成家了,独立门户了,或者我搬出来自己住了,不就能脱离家庭结构了吗?不就没有矛盾了吗?

 

还真没有这么简单!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没有人能脱离家庭结构来谈论幸福感。这一点我也很认同。

 

在我们读书课的第二十七期,我解读了一本书叫做《安全感》。那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观点——你的安全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身边的“重要他人”。


什么是“重要他人”呢?就是能跟我们保持一个手臂以内亲密距离的人,大概就是30-50厘米的样子。当对方拍你的背部或是抚摸你的背部,你不会觉得尴尬不安,那这个人就很有可能是你的重要他人。


你可以试着想一下,这样的人,大多应该是你的家人,或是你的伴侣。

 

所以,《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的作者奥古斯都和卡尔所说的“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团体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每位家庭成员都需要出席,这样治疗才能顺利展开。


在《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里,贯穿了大卫一家的家庭治疗过程。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大卫的家庭中去,看看他家都有哪些矛盾,是不是你的家庭中也有这些矛盾,作者是怎么通过家庭治疗的方式来帮助大卫一家解决这些矛盾的。


38-03.jpg


大卫是一名金牌律师,他的妻子叫卡罗琳,夫妻俩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克劳迪娅16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二儿子叫丹,11岁,非常调皮;小女儿劳拉,才6岁。

 

大卫一家之所以要来进行家庭治疗,是因为16岁的大女儿克劳迪娅最近进入青春期,变得非常叛逆。经常跟妈妈吵架,还时不时就要离家出走、夜不归宿。


有一次,她甚至闹着要自杀。这可把大卫夫妻俩吓坏了,他们俩尝试了各种方法,仍然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家庭治疗的第一回合,大卫和卡罗琳只带了两个女儿来到作者的办公室,作者就问他俩,“你们怎么没把儿子带来呢?”夫妻俩很不在乎地说,“哦,儿子在上课外辅导班呢,再说,他也没必要参加吧,毕竟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我大女儿的问题。”


但作者还是坚持,一定要等大卫的儿子来了之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家庭治疗,因为这整个过程是要求全家人参与的。

 

于是,这一家四口就在办公室里等丹。等待过程中,大家就随意聊着天,结果聊着聊着呢,大女儿克劳迪娅和母亲卡罗琳又吵起来了。幸好没过多久,二儿子丹终于出现了。

 

家庭治疗就正式开始了。

 

作者让男主人大卫先开场,说说这个家庭的矛盾情况。大卫很惊讶地说,“从我开始啊?要不从我太太先开始吧,她比较了解情况。”作者说,“不行,正因为你是个局外人,所以更应该从你开始。”

 

你看出来没有?这个大卫和现代很多家庭中的父亲角色很像,他们常常在参与家庭讨论的时候感到不自在,而且经常会以各种借口逃避矛盾,把焦点引到自己老婆身上。


就拿那部电视剧《都挺好》来说吧,倪大红扮演的父亲,每次家里一出现矛盾或是争执,他就借口去上厕所,溜之大吉。导致最后一个家庭成为女主人的一言堂。


表面上看,是因为女主人太过强势,实际上,男主人的逃避也是促使矛盾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作者的敦促下,父亲大卫逃无可逃,于是开始陈述了,他说,“我想我们家大体来说是相当平静的,也很传统,我是个十分忙碌的律师,所以我希望家里的事情总是能很平顺,实际上也通常是这样,除了我们的大女儿克劳迪娅。”

 

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卫就进行不下去了。作者转而向他的儿子丹提问,“你能帮帮你爸爸吗?你说说你对这个家有什么看法呢?”

 

十一岁的丹一出场就语出惊人,一副小大人的派头。他说,“通常呢,克劳迪娅会做些事,比如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把课本忘在学校,在外面待得太晚……然后妈妈就会对她大叫,克劳迪娅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爸爸回来以后,克劳迪娅还是在楼上的房间里,爸爸就会去问她怎么回事,这时候,妈妈就会跟我抱怨爸爸袒护克劳迪娅。这之后大家就会彼此不说话。”

 

作者就进一步问丹,“那最近几个月事情有什么变化吗?”

 

丹说,“现在姐姐不常住在家,她一生气,就会对妈妈吼几句,然后摔上门就走了,一两天都不回来。如果爸爸也刚好在家,克劳迪娅走后不超过十分钟,爸妈一定会吵起来。妈妈想要报警,爸爸不让,说克劳迪娅不会有事的。”

 

作者问丹,“那爸妈吵架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丹说,“我还能做什么呢?我只能**妹弄哭。因为只要妹妹一哭,爸爸妈妈就会立刻停止争吵,然后过来哄妹妹。”

 

作者又问丹,“除了因为你姐姐克劳迪娅,你的父母还会因为别的事情吵架吗?”丹想了想说,“好像也有别的事!妈妈非常不喜欢爸爸过度工作,但是爸爸总是在工作,他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加班,他真是喜欢工作!但妈妈从不对爸爸抱怨,只会跟我说。”

 

作者又反过来问,“那爸爸对妈妈有没有什么不满呢?”丹想了一会,突然说,“有!我外婆!你知道,我外婆很老了,她非常难伺候,所以我妈就得常常去探望她。


爸爸不喜欢外婆总是指使妈妈做这做那的,而且也无法忍受电话费和机票钱。”

 

你别看这个名叫丹的男孩才十一岁,对家里的情况简直是了如指掌。作者问他,“你怎么知道的?爸爸跟你说过吗?”丹说,“我是无意间听到爸爸跟克劳迪娅说的。”

 

说到这里,矛盾就很清楚了。爸爸跟克劳迪娅抱怨妈妈,妈妈呢,跟丹抱怨爸爸,家里就分成了两派。表面上看,是女儿青春期叛逆的问题。


深层次的问题是,大卫和卡罗琳的夫妻关系已经矛盾重重,互相不满意。而女儿只不过是充当了夫妻关系不和的替罪羊。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妻子卡罗琳一说到自己的婚姻就开始哭了起来,因为她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婚姻出现了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作者就慢慢地引导卡罗琳,作者说,“从你儿子的叙述中,听起来好像是你先生爱上了他的工作,而你在和你母亲交往,是吗?”卡罗琳很痛苦,回答说,“是的,我确实痛恨他的工作,他也确实痛恨我妈。”

 

所以矛盾的症结就在于,大卫和卡罗琳结婚多年,两人之间的温度早就已经冷却,甚至出现了很大的裂痕,但这对夫妻俩谁也不敢去触碰他们自己的问题,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彼此。


于是就各退一步,各自找了个替代品——大卫沉迷于工作,卡罗琳则过度关注小孩跟母亲。

 

尤其是大女儿克劳迪娅,她主动充当起了父母关系恶化的替罪羊,企图解救父母的婚姻。因为妈妈一直不敢和爸爸吵,所以女儿一次又一次地激怒自己的妈妈,教会妈妈去反抗。


而一旦妈妈的这种愤怒被激起来的时候,她就离家出走了,这时候妈妈能够跟爸爸吵一架了。


这个分析听上去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说过:“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很多充满矛盾的家庭,子女会特别叛逆,有的小孩通过离家出走的方式,逼迫父母先把矛盾到一边,而团结起来。

 

针对克劳迪娅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父母要表现出理解和包容的一面,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不要再过多地干涉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要更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困惑和问题。


其次,孩子也需要改变。他们要意识到长大成人意味着更多的责任,遇到问题不要一味怪罪父母,而要懂得跟父母协商解决。


第三点,在家里要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在说话的时候,只谈论感受,不要只是发泄情绪。比如,母亲卡罗琳不应该说,克劳迪娅只会偷懒。而应该说,我在厨房里忙不过来,你能来帮我吗?


最后,不管遇到什么矛盾,不要把矛头对准某一个人。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


38-04.jpg


家庭治疗到这里,大卫一家的母女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家庭矛盾并没有完全终止,没过多久,二儿子丹又成为了父母关系不和的第二个替罪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丹在睡觉前想起第二天要借姐姐的自行车。他就出来对楼下的爸爸大喊,想请爸爸帮自己写张字条放在桌子上,好让姐姐回家的时候可以看到。


爸爸就说,你自己下来写吧。但这个时候呢,妈妈也在另一个房间大喊,呵斥丹赶紧上床睡觉,不要下楼。于是,丹就只能喊爸爸上楼来拿纸条。爸爸正准备上楼的时候,妈妈又叫爸爸不要上楼。


那爸爸不上楼的话,丹就只能自己下去写,丹就问爸爸,“我能下去吗?”爸爸说,可以。妈妈说,不可以。十一岁的丹感到很矛盾,就又问了爸爸一遍。爸爸说,你自己决定要不要下楼吧。

 

整个事情就是围绕着这张字条该不该写,应该由谁来写而发生的。简直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却让三个人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他们再次来到了作者的治疗室。

 

这一次,作者明确重申了大卫夫妇存在的问题。表面上,他们俩并没有对话,没有任何争执,实际上,是因为害怕直面冲突。


所以才会把儿子夹在中间,让他当传声筒,间接地表达对彼此的不满。

 

在作者指出了大卫夫妇的问题之后,丹开始沾沾自喜了。他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全都是父母的错,然后就对父母变得傲慢无礼。


尤其是对父亲,丹抱着嘲讽的态度,甚至连父亲锯木板的方式他都瞧不起。

 

丹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父母关系长期不和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父亲平时跟丹相处的方式过于随意,让他觉得自己和父母是同辈关系。大卫想成为丹的朋友,而不是父亲。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没大没小。

 

在作者的建议下,大卫和丹的父子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比如进行摔跤。摔跤是一种既需要力量,又需要技巧的运动,在父子的交手中,大卫获得了胜利。


丹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兴奋,他跟作者说,“你知道吗?惠特克医生,他比我想象中强壮多了,他击败了我!我以前都不知道他能击败我!”

 

意识到父亲的强大之后,丹就能在父子关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了。这让丹更有安全感,也让他变得更友善了。


38-05.jpg


说到这里,大卫和卡罗琳的婚姻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从接受家庭治疗开始,他们俩一直在逃避问题,宁愿借着子女对抗,也不愿意面对彼此。但是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总会在某个点一触即发。

 

在某一次面谈中,卡罗琳终于说出了心里的沮丧,她对丈夫说,“大卫,你下班回来时,我们都经过了辛苦的一天。


我每次都用心倾听你在工作上的烦恼,为什么你总是对我的烦恼无动于衷呢?你就只会随便应付几句,想赶快摆脱掉话题。”

 

大卫沉默了一会,鼓起勇气问妻子,“你到底想要什么?”这个语气特别像大人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很不耐烦。卡罗琳一听更气了。俩人又吵了起来,双方都很痛苦。

 

过了一会儿,作者对卡罗琳说,“如果你能放弃从丈夫那儿获得支持的想法,你的世界将会以你为中心,而不再是他。

 

这话一说出来,不仅没安慰到卡罗琳,她反而哭得更绝望了。这确实是个非常残酷的建议,但是你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解决这一对夫妻间矛盾的唯一方法。


一个总是索取对方的关心和在乎,而另一个不知道如何给予,甚至压根儿就不想给予。

 

我这么评价大卫,并没有言过其实。在卡罗琳哭得这么伤心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去给她一个拥抱。

 

但不管怎么样,经过这次痛哭,卡罗琳在一点一点地改变,她选择了打破婚姻的和谐假象,关注自我的成长。


她开始独自一个人睡觉,独自一个人去参加聚会,她会把家务活分配一部分给丈夫和孩子,不再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她还开始参加进修,打算找工作,开启全新的生活。


38-06.jpg


但奇怪的是,随着卡罗琳渐渐走出情绪低谷,大卫却感到了一种威胁

 

直到有一次,大卫兴奋地跟卡罗琳说,自己有了新工作,那份工作职位更高,待遇更好。但卡罗琳并不希望大卫到外地工作。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搬家,卡罗琳不想搬家,于是夫妻俩再次陷入矛盾,互不妥协,甚至想要离婚。

 

但大卫还是去波士顿面试了,整整两个礼拜,音讯全无。而卡罗琳呢,在他离开的几天里也想通了。她发现分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自己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就算换一个城市生活,或许也可以接受。

 

等到大卫回家之后,一家人开始着手准备搬家。

 

但没过几天,大卫又变得闷闷不乐了,而且怎么问他都不说。于是,这一家人又回到了治疗室。

 

在作者的协助下,大卫说出了原因。原来,大卫在去外地面试新工作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爸爸是这家公司的董事。


从小到大,大卫的爸爸总是想操控他的人生。大卫认为,这份工作也是他爸爸一手策划的,目的就是想给他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让他们全家搬到波士顿。


而且,大卫的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让他从小就很痛苦。由于父母不和,大卫被夹在中间,妈妈向他抱怨爸爸,爸爸跟他抱怨妈妈。

 

你看,大卫自己的小家庭是不是也复制了他自己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吗?他跟妻子闹矛盾,也是把孩子们夹在中间,充当替罪羊和传声筒。

 

于是,作者建议,让大卫请他的父母一起来治疗室。

 

对老年人来说,头一次面谈就要剖开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还是面对陌生人,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但作者引导两位老人正视了自己的婚姻,挑明白了这中间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他们的关系对儿子的影响。

 

任何父母都是爱子女的,所以从此之后。大卫的父母和儿子媳妇全家一起参与治疗,也开始梳理自己的问题。慢慢地摆脱了原来僵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更自在了。而大卫和卡罗琳,也渐渐不再依赖家庭治疗。


38-07.jpg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大卫和卡罗琳的婚姻终于获得了转机。出现转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对自我的接纳,卡罗琳不再想从别人身上获得支持,而大卫不再总是装出一副理性的样子,他接受了自己感性的部分。两个人变得更轻松更自在,反而都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但结合我们今天解读的这本《热锅上的家庭》来看,就会发现这句话经不起推敲。


不幸福的家庭,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各自的原因,但是如果对这些家庭的“不幸”进行深入地了解,就会发现,其实都在于家庭结构出现了问题。

 

所以,在一开头作者就说了,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是“家庭结构之战”。

 

家庭是一个互相牵引的系统,问题从来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关联。

 

20世纪50年代,人类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期和父母的婚姻冲突息息相关。一旦父母争吵激烈起来,子女就会发病,把生病当做维持家庭稳定的灭火器。


一段糟糕的家庭关系对人们产生的不良影响让人很难察觉,而这种不良影响在有了新家庭后不仅无法消除,反而会不停地重复自己所受过的痛苦,把糟糕的关系延续到新家庭和子女身上。

 

《热锅上的家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家庭矛盾的新角度。一个家庭里的矛盾,是所有人共同酝酿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份。

 

比如,大卫夫妇婚姻问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对方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卡罗琳觉得大卫太过理性,不够体贴;而大卫觉得卡罗琳依赖心太强,让人很累。简单来说,就是一方无法付出爱,另外一方不能独立。

 

从这本书的故事里,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共鸣。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家庭治疗”,但是至少我们能重新认识自己家庭的问题,学会怎样分开一段时间冷处理、学会怎样表达亲密、学会怎样顺畅地沟通。


不管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多么痛苦和糟糕的回忆,只要你能认识到它,并且有能力不要把它复制到自己新的小家庭,你就有机会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关系融洽的家庭。


本节回顾.png


1、这本书的作者奥古斯都和卡尔是一对师徒,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大卫一家通过接受家庭治疗,最终重新建立了家庭秩序的故事。

 

2、大卫一家的矛盾,表面上看是叛逆期的女儿和傲慢无礼的儿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大卫夫妇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两个人彼此逐渐冷淡,而且互相满足不了对方的心理需求。造成这个矛盾的深层原因,是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影响了他们,他们在无意间模仿了上一辈的婚姻。

 

3、作者所说的“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团体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每位家庭成员都需要出席,这样治疗才能顺利展开。

 

4、家庭是一个互相牵引的系统,问题从来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家庭成员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是“家庭结构之战”。没有人能脱离家庭结构来谈论幸福感。

 

好了,这期课程就到这里。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困惑想和我交流,欢迎来我的微博,搜我的名字“李筱懿”,就能找到我啦!或是直接在课程后面给我留言,我会及时关注的。


我们下期见!

直播间

未找到

话题 1345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