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堂课:《比从前更好》| 改掉顽固的坏习惯并不难

2019-07-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 前言 —

 

在前面的课程中,专门解读过一本怎样去制定并达成目标的书,叫做《深度渴望》。

 

那本书的主要观点告诉我们:不管是制定目标,还是实现目标的过程,都需要有深度的渴望,你一定是真的非常想做这件事情,才能最终达成。

 

后来,有同学在课后跟我讨论,她说:“李老师,我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我目前内心深处的最大渴望,就是能在辅导儿子作业的时候,努力不发火不打人,然后我制定了目标,但是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弃了,想要心平气和地辅导儿子作业,实在是太难了!我该怎么坚持下去呢?我还有希望成为一个好妈妈吗?”

 

这节课我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你究竟有没有可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呢?其中的答案就在今天解读的这本书里。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比从前更好》,书的作者叫做葛雷琴·鲁宾,是一位女士。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专业,是研究习惯和幸福领域的专家。


image.png


 

这本书跟我们探讨的是:你应该如何改变,让自己比从前更好更强大。答案只有一个:利用你的习惯。说得再具体点儿,那就是:戒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


作者形成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操作。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几乎会重复大约40%的行为。可以说,习惯塑造了你的生存方式还有你的未来。习惯的作用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它是渗透式的,你很难意识到它正在一步步地影响你的生活。

 

坏习惯可以摧毁你,好习惯可以成就你。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习惯,就能让自己比从前更好、更幸福。

 

该怎样改变自己的习惯呢?怎样改掉不良习惯,培养更好的习惯呢?

 

这本《比从前更好》我将从三个步骤来为你解读,分别是:

一、认识自己,找到最适合你的习惯;

二、如何改掉不良习惯;

三、如何养成好习惯。

 

— 本节内容 —


image.png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人各种稀奇古怪的习惯特别多?而有的人习惯很少呢?为什么有的人乐于接受新习惯?而有的人死活都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旧习惯呢?

 

作者葛雷琴·鲁宾认为,想要塑造好习惯,必须先了解自己。她把人们对待习惯的态度分成了四个类型,分别是:支持者、怀疑者、义务者和叛逆者。我一个一个来说,也请你对照着看看自己属于哪一个习惯类型的人。

 

(1)首先是“支持者”

 

支持者会积极地回应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期望。他们每天一醒来就会想:“今天我有什么计划?今天有哪些要做的事情?”

 

他们会避免犯错或者让别人失望,同时也不想让自己失望。他们属于自我导向型,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在信守承诺、达成目标和按时完成工作方面没有任何困难。缺乏规则和习惯会让他们感到很痛苦。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就属于支持者。只要是在她计划内的事情,无论如何她都会去完成。有一次,她去国外旅行,长途飞行之后,她身体很不舒服,一下飞机就吐了。即便是这样,她第二天还是去了之前计划要去的地方开会。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支持者比较容易养成各种习惯。因为支持者对于希望做到的事情,有一种迫切的心情。他们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比如,如果你约一个支持者的人,没有约到,他可能会给你这样的理由:“不好意思,我没空,因为我要运动,同时还要想一下工作上的事。”

 

(2)然后是“怀疑者”

 

怀疑者会质疑自己的所有期望,他们只会回应那些在他们看来有意义的期望。注意一个词:有意义的。他们每天醒来会想:“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做?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没有适当的理由,或者说这件事不那么符合逻辑,不那么公平公正,那他们绝对不会去做。

 

比如,我有个同事就是典型的“怀疑者”。老板随手交给她一件事,她可能会问十几个问题出来,“老板为什么不交给别人去做呢?”“老板是不是看我太闲了?”“老板是不是看我不爽了?”“老板难道想要压榨我的劳动力吗?”

 

其实就是一件很小的事,举手之劳而已。她就会上升到各种层面,不停地怀疑。如果找不到她认为合理的答案,她就很难去做。

 

但是,如果怀疑者认为某种习惯是值得的,有效的,他们就会坚持去做。

 

(3)第三种类型是“义务者”

 

义务者会满足外部期望,但是很难满足自己的内部期望。外部期望让他们充满动力。他们早上一醒来就会想:“我今天必须做些什么?”注意一个词:必须。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他们是很好的家人、同事、朋友。但是,因为他们为别人做事很容易,为自己做事却很难,很被动。

 

比如,如果让义务者加两个小时的班,他们很容易接受。但是如果他们自己打算下午去公园慢跑,可能到了傍晚他们也不一定真的会去。

 

因为对于义务者来说,公众角色比个人角色重要得多,只有在外部责任驱使下,他们才会去认真做一些事。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养成一个新习惯很难,也比较被动。

 

(4)第四种是“叛逆者”

 

跟上面三种不同,叛逆者会抗拒所有期望。不管是外部责任还是内部责任。他们会想:“我今天想做什么?”他们讨厌被别人控制,但他们也并不想自我控制。做事完全出于自己的选择,或是出于自由,比较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我就遇到过一些叛逆者类型的人,其中有一个是服装设计师,她跟我说,“我要做的工作,我自己心里都有数,但如果别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或者给我设定一个期限,那我肯定就完成不了了。”

 

作者提醒你,如果你身边有叛逆者类型的人,那就得时刻提防着了。千万不要一不小心触动了叛逆者的神经,否则事情就会走向反面。比如,如果你的男朋友假如刚好是一个叛逆者,那你最好在催婚这件事情上谨慎一点。


作者认为,你身上的倾向是天生的,很难被改变,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四种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无论是支持者、怀疑者、义务者还是叛逆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符合自己的性格倾向,并且承担这种性格带来的后果。

 

因此,只有了解了你自身的倾向,才能以一种比较令自己舒服和信服的方式来塑造习惯。

 

那么,怎么找到自己养成习惯的最合适的方案呢?


image.png

 

作者认为,习惯应该适合你的天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养成那些没有成效的习惯,你需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塑造适合自己的习惯。

 

因此,作者整理了一份问题清单来帮助你明确自己的个性。你可以对照着自己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你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会觉得精力充沛?什么时段会感到效率低下?

你喜欢迅速地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还是喜欢慢慢转变?

你喜欢花更多时间和朋友相处,还是喜欢独处?

你能连续几小时做同一件事情而不感到厌倦吗?

 

以上这些问题,能帮助你找到规划时间的习惯。如果你在早上精力充沛,那就把重要的事放在早上完成,如果你下午精力充沛,那就不要逼迫自己必须早起,或是早上办公。

 

还有关于怎么分配精力的一些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下:

 

你比较喜欢节约时间还是节约金钱?

如果你有500块钱可以用来享乐,你会怎么花?

你喜欢听专家的建议,还是喜欢自己通过查资料把问题弄清楚?

对于花钱参加的活动,你会不会感到犹豫不决?

 

如果你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精力,那可能就需要相应地花费一些金钱,比如说很多同学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就买了我们的课程,在花费少量金钱的同时,大量节约了自己的精力,也收获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很多人可能想问,有没有最好的习惯呢?哪些习惯最有效率,最能让人获得幸福呢?

 

作者提到了一本书,叫做《日常生活》,作者是梅森·卡里。这本书里对161名作家、作曲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习惯展开了详尽的研究,然后弄清楚了一件事:所有的聪明人拥有的习惯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很清楚哪些习惯对自己有用,而且他们会努力保持这些好习惯。

 

说到这里,相信你对自己的习惯类型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确认。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坏习惯和好习惯两方面来说。首先我们来看,如何改变不良习惯?


image.png


 

| 从最紧要的事情开始改变

 

有专家认为啊,当你在培养某一种健康习惯的过程中,改进其他方面的习惯也会相对变得比较容易。比如说,你在坚持健身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日常工作上有更好的状态。所以,当你想要改变一个不良习惯的时候,应该从最重要、最明显的问题开始。

 

这个方法其实我们在之前的好几期课程里,都提到过了。它来源于一本书,叫做《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在这本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了“要事第一”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你手头同时有好几件事情,不知道先做哪一件的时候,就挑出最重要、最紧急的那件事情开始做。

 

在众多的习惯当中,有一些基础习惯,拥有特别优先权,是你首先要改善的。分别是:睡眠、运动、合理的饮食、还有整理。

如果把你身上所有的习惯,看成是一座高楼的话,那么这四个习惯就是地基。先把地基站稳,对于养成其他习惯都有好处。这四个方面的习惯最能强化你的自控力,而且它们能相互强化。比如说,你坚持锻炼,就有助于睡眠;当你睡得好了,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会有所提升。你的饮食习惯比较合理,就有助于控制体重,那么在运动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压力。

 

但是啊,尽管道理简单,但做起来还是很难。而且据我观察,很多人的基础习惯不好,是因为自己在跟自己较劲。

 

我有一位朋友,常年晚睡。有一次跟我抱怨,生活压力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每天早上起床都感觉像被人打了一顿一样。我就跟他说:“如果你每天晚上能提前一至两个小时入睡,你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他一听,赶紧摇头说:“那怎么行啊?我下了班,有时候要辅导孩子作业,有时候要应酬,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那么两三个小时。要是这点时间被用来睡觉了,我不就等于卖给公司了吗??”

 

这种逻辑很多都有,可是到底是卖给公司这种不爽的感觉重要呢?还是自己的身体重要呢?这是一个答案不难的选择题呀!

 

在运动这件事上,很多人也喜欢跟自己过不去。

 

微信里不是有一个微信运动吗?它会统计你每天走路的步数有多少。有一次下班,我在公司外面看到一个认识的姑娘,拿着手机,不停地来回绕着停车场走路。我就问她:“你在干什么呢?”她一脸倔强地说:“我的前男友啊,今天走了两万步,占领了我的微信运动封面!我看着来气,想着必须超过他,把封面抢回来!”我当时就笑出声音来了,你看这又是跟自己在较劲,实际上我知道她每天都坚持健身,运动量一点儿都不少。

 

还有些女孩,受到一些时尚健身博主的影响,对马甲线啊、A4腰啊,特别地执着。然后就给自己定一些魔鬼计划,比如,三十天练出马甲线、六十天练出A4腰等等。但其实我发现,好多用目标来激励自己的,最终就算是练成了,也很快会失去继续锻炼的动力。与其给自己定目标,不如把运动变成一个长久的习惯,你会更加受益的。

 

在整理方面的习惯,我就不多说了。在我们的读书课第十四期,专门解读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那里面有非常好用的整理习惯,可以去复习一遍。

 

这部分我们小结一下,睡眠、运动、合理饮食和整理收纳,这就是四个基础习惯。讲完了基础习惯,我们再来讲怎么改掉不良习惯。

 

| 监控你的习惯

 

对于不良习惯,作者给出的建议只有一个,那就是:监控。不是让你在家里装摄像头啊,而是让你学会使用各种手段来监控自己。

 

监控策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它并不要求人们去改变什么,但是呢,通过监控的手段,却常常能带来改变。

 

比如说,你在一条人烟稀少的宽敞大道上开车,一不留神就超速了。这时候,车内的测速仪会提醒你:赶紧慢下来!你就会稍微控制点速度。但是如果没有测速仪,你就不会意识到自己超速了。这就是一种监控的手段。

 

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也给自己做了一项监控,就是每天记录下自己当天吃的食物。记录了几天之后,我发现,原来我对自己的食量一无所知啊。我原本以为自己吃得挺少的。结果,每天在无意间吃的东西,积累起来,总量还是挺壮观的。

 

在某项研究当中,被测人员估计自己每天大约平均要走四英里,而实际上呢,大多数人只走了不到两英里。

 

所以,监控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我们只靠猜测,常常会错得离谱。准确的监控能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值得为某种习惯花费时间、金钱以及精力。

 

在书里有这样一个例子,是关于教人怎么戒酒的。一位女士通过计算发现,她在六年时间内,为了买酒,总共支出了大约3万美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3万美元如果用来买衣服鞋子包包,或者是改善生活品质,该多好呢!于是这位女士很快就下定决心开始戒酒了。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监控手段改掉不良习惯的例子。

 

监控手段还可以改善婚姻当中一些不好的习惯。

 

人们总是很容易关注伴侣做错的那些事情,对好的事情却常常选择性忽略。因此,有一项监控实验,就是让被测者通过写“婚姻日记”的方式,来记录伴侣在生活中的体贴行为。数据说明,在那些坚持记录“婚姻日记”的人群中,有70%的人,改善了夫妻关系。

 

我们之前提到的微信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监控手段,类似的运动类APP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搜一下。我就常常在午休的时候,听到有同事说,“哎呀,我今天才走了一百多步,我得赶紧出去跑两圈,或者赶紧去健身房运动一下。”

 

除了这些监控手段之外,制定日程表也是一个最简单好用的办法。

日程表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把一项活动转变成为习惯,当习惯以一种被自己掌握的方式,不断重复的时候,你就可以迅速地养成这种习惯。

 

当然,日程表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能起到作用。还记得我们一开始说的四种类型的人吗?

 

支持者会很容易接受日程表,并且也会照着自己的计划往前推进,他们会很享受把已经完成的事情从日程表上划掉的快感。怀疑者呢,只有在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她们才会把一件事提上日程。对于义务者来说,只要自己制定完日程表,尤其是工作日程表,那么,自己选的路,真是跪着都会走完,因为他们特别看重责任。但是,如果是叛逆者的话,如果一件事情被落实到了日程表里,那反而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就不想去做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首先看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再好的习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而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除了日程表之外,你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来监控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养不成习惯,是因为缺乏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从哪里来呢?从外界可以获得。

比如,对于一个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来说,请一个私人教练就比自己健身效果要好,其实私人教练教你的东西,你自己也完全能完成,但是有一个好处是,他会经常盯着你,问你今天的运动量达标了没?今天是不是又吃了油炸食品?昨天为什么不来健身?等等。这就是来自于他人的一种监控,有助于你及时纠正行为,养成习惯。

 

书里还提到了一种“借助他人力量”的方式,那就是,公开你的决定和行为,让你身边的所有人监督你。

 

比如说,你在公司里难免会遇到一些饭局应酬,你又不想喝酒,那怎么办呢?你最好在第一次饭局的时候,就申明,自己确实不会喝,而且有严重的酒精过敏。这个话一说出来,既是 前在骗人。这就很好地监控了你的行为,也养成了饭局不喝酒的惯例。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怪你了。


这部分我们说了如何改掉不良习惯。首先从最紧要的四个基础习惯开始改,分别是:睡眠、运动、合理饮食和整理。其次,对待其他的不良习惯,作者建议采用监控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制定日程表和借助他人的监督。

 

说完坏习惯,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image.png


 

| 及时把握改变的机会,迈出第一步

 

中国有句老话,叫“万事开头难”。同样,作者也认为,想要养成一个新习惯,最难的就是第一步,下定决心开始做。

 

因为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启动成本”。

 

比如,换上健身服去健身房这件事,就比健身本身更有挑战性。因为当你想到两个小时要挥汗如雨,你可能根本不想换上健身服。但是,一旦你走进了健身房之后,一切又都变得容易了起来,你会下意识地就完成了今天的训练。

 

作者自己也觉得,迈出第一步特别难。她说,在决定要写这本书的时候,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文献,做了大量的笔记,整理了一大堆关于习惯的材料。然后她面临的问题就是,究竟从哪天开始写呢?哪天才是“黄道吉日”呢?

 

纠结了半天,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难以迈出第一步。于是当机立断,决定就现在立刻开始写。

 

所以啊,很多事情的“启动成本”,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理成本。首先你在心理上想通:反正迟早都要做,那么晚一步不如早一步,就现在开始做。

 

在我筹划这门读书课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启动过程。我和我的团队每天都在讨论、开会、做方案,为的就是能提供更优质的读书课给大家。但是,准备时间越长,我发现,问题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来。因为如果你抱着一个过于高的要求,你就会不断地想要去优化。后来我做了个决定,那就是赶紧先做出这门课,然后再不断优化和改进。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我们的读书课从开课到现在,经历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调整。

 

所以,开始一个新习惯并不难,难的是迈出第一步。尤其是要及时把握住改变的机会。这些机会往往是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比如说:新年、元旦、生日、搬家、换工作、养宠物、孩子的出生、甚至分手,等等。作者把这些节点统称为“清零状态”。

 

我有一位“工作狂”朋友,她前两年换了份工作,她当时跟我说,“希望这次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而不是像上一份工作那样一直拼命加班。”后来她就真的做到了。

 

还有,搬家也会给我们的习惯带来巨大的改变,因为环境变了,你的习惯也很容易就能改变。还记得上一期课程里的“幸福计算公式”吗?我带你复习一下,H=S+C+V,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可控的变量。生活环境是构成幸福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一项关于“改变习惯”的研究中,有高达36%的人是因为来到了一个新环境,而成功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习惯。

 

说起来好像挺容易的。但其实啊,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清零状态”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常常会说,“新的一年,要轻装上阵。”其实就是一种清零的智慧,也是养成新习惯的仪式感。

 

| 养成好习惯的策略

 

书中还列举了10个养成好习惯的策略,比如:应对突发事件的“闪电策略”,化繁为简的“方便策略”,不设终点的“回报策略”,暂时休息一下的“分神策略”等等。

 

接下来,我主要挑两个比较常用的策略来展开介绍给你。

 

(1)第一个是拒绝诱惑的“自制策略”

 

虽然我们都知道,适度和适量很重要,不要放纵自己。但通常情况下,就是很难抗拒多出来的一杯酒、一份甜点,或者是一时冲动的买买买。

 

书里有一个故事,是关于18世纪的散文家萨缪尔·约翰逊的,有一次,一个朋友劝萨缪尔·约翰逊“喝一点酒”,萨缪尔很抱歉地说,“我一点也没法喝,因为我根本就不喝酒。禁欲对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节制对我来说却很难。”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彻底放弃一件事情,要比适度去做容易得多。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女孩都开始戒糖,她们会要半糖的咖啡奶茶,一个甜品分两次吃完。但是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她决定戒糖之后,直接把碳酸饮料、奶茶、甜品全戒了,一点都不沾。她跟我说,“直接拒绝一件事,比翻来覆去想到底要不要做这件事容易得多。自制力不需要任何脑力劳动。”

 

自制策略听起来很难,但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容易,至少它比适量策略要容易。因为人的欲望对“适量”这个词没有概念。研究表明,我们越不纵容自己做某件事,我们对这件事的渴望程度就会越低,然后慢慢减少。

 

(2)第二个策略是给自己小惊喜的“奖励策略”

 

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会让我们感到疲惫,这时候,奖励能提升我们的状态,发挥大作用。当我们身心愉悦时,会感到充满活力、感到满足,从而提高自制力。研究表明,那些因为收到惊喜的礼物或因为搞笑录像而感到快乐的人,他们的自制力也会有所增强。

 

比如,当你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之后,奖励自己一顿大餐或是一件心仪已久的东西。在接下来的工作里,你会觉得更有干劲。还有,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好朋友一起喝了个愉快的下午茶,你也会感到生活更有精神和动力。

 

因为成年人的秘密就是:如果我给予自己更多,我就能对自己要求更多。所以啊,关注自身利益,懂得犒劳自己,并不是自私,也不会破坏掉你的习惯。


image.png


1、我们从三个步骤解读了这本书,分别是:一、认识自己,找到最适合你的习惯;二、如何改掉不良习惯;三、如何建立好习惯。

 

2、作者把人们对待习惯的态度分成了四个类型,分别是:支持者、怀疑者、义务者和叛逆者。只有了解了你自身的倾向,才能以一种比较令自己舒服和信服的方式来塑造习惯。

 

3、如何改掉不良习惯?先从最紧要的四个基础习惯开始改,分别是:睡眠、运动、合理饮食和整理。其次,对待其他的不良习惯,作者建议采用监控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制定日程表和借助他人的监督。

 

4、如何塑造好习惯呢?要及时把握住改变的机会,也就是“清零状态”。另外,我还讲了两种塑造好习惯的策略,一个是拒绝诱惑的“自制策略”,一个是给自己小惊喜的“奖励策略”。

 

希望你能通过改变习惯,来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让自己比从前更好、更强大!

 

好了,这期课程就到这里。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困惑想和我交流,欢迎来我的微博,搜我的名字“李筱懿”,就能找到我啦!或是直接在课程后面给我留言,我会及时关注的。

我们下期见!

直播间

未找到

话题 1345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