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堂课:《灰度决策》| 如何处理高风险的难题

2019-07-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01 认识“灰度决策” ,认识“灰度问题”

 

灰度决策,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灰度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大家估计对“灰度问题”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


“灰度问题是指那些极其复杂又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难以解决,却又拷问人性的问题。”


这是书里给的定义,有点绕口。我理解的灰度问题,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灰度问题。

 

你因为工作出色,其他部门主管来挖你,想让你去他们部门升任副主管。你去不去呢?

去了→面临跟现在部门产生隔阂和误解,以后工作也不好开展。

不去→意味着弃升职机会,多可惜。并且,现在的部门不见得有同样的升职机会。

是不是两面为难?这就叫做「灰度问题」。

 

女朋友经常会问男朋友一个问题,“要是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

救妈妈→抛弃爱情

救女朋友→抛弃亲情

怎么选都是送命题,这也是个不好解决、让人抓狂的灰度问题。

 

再比如,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写的: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在感情中,不存在绝对的理性选择,但人又特别容易不甘心和后悔。


所以,这也是一个经典的灰度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高风险的难题呢?


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灰度决策》,它和一般的管理学著作不太一样。


这本书不教你解题方法,而是给你提供一些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不仅对管理者有用,我们普通人也同样能收获很多启发。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面对大量的高风险难题,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决策者。

 

02 解决灰度问题的2个思路

 

在这本《灰度决策》里,作者巴达拉克用一句话,概括了答案——


“当你面对灰度问题时,你应该像个管理者一样,处理工作;像个“人”一样,解决问题。”


怎么理解呢?它是把解决灰度问题的思路,分成了两个维度:


维度一:像个管理者一样处理工作。就是通过分工、合作、授权,去充分思考、谨慎分析,然后寻找实际方法来解决问题。


维度一:是像个“人”一样解决问题。所谓“像个人”是指抛开你所有的社会身份,什么主管啊、记者啊、程序猿啊、十佳青年啊……你先把你的社会身份抛掉,就仅仅以一个自然人的身份,来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本质。

 

03面临问题时5个思考路径


这本《灰度决策》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五种思维方式,来解释、说明,我们在遇到灰度问题时,究竟该怎么解决。分别是——


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五种思维方式是互相补充、同时使用的。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挑选了三种最实用、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思维方式,来为你一一讲解。

 

04 思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当你面对一个灰度问题,做决定时需要考虑:这个决定,对所有人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的总和。注意啊,这里有两个“所有”。

 

在“想要做的”和“正在做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具备全局思维,而不是只想着“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尤其是,如果这个选择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和感受的时候,就更要计算好所有的结果了。


那你可能要说了,难道就不能选择自己的梦想吗?难道就只能选择眼前的苟且吗?


生活需要考虑到很多复杂的利益关联。

 

| 考虑到所有人、所有结果


作者提出:正确的解决困难的方法,是尽量全面地思考,然后想:“什么能够促使最多的人感受到最大的幸福。”也就是说,在做重要的决定之前,你要先看看这件事对每个人的结果,比如说是否大家都会感到幸福。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我们既没有办法完全理性地思考,又没有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结果啊。那怎么办呢?

 

05思考问题必经的5个步骤


Tep1. 当你必须对灰度问题做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草率下结论。不要意气用事,也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

Tep2. 聚焦过程。别管太遥远的结果。记住,你的基本任务,就是让过程正确,让你现在在做的每一件事是正确的。

Tep3. 找到正确的人一起做事。让过程正确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人,他们有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Tep4. 画一个决策树。这一条是针对管理者的建议,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完全能用得到。

小贴士:如何画决策树?


决策树法.jpg


首先,列出所有能解决问题的选择。

然后,写出每一个选择对应的、可能的结果。

最后,根据结果,修剪选择,造成太坏结果的选择,我们就要把它修剪掉。做决策树的好处,就是可以逼迫自己去直面最坏的可能性。

Tep5. 做了决定,分析可能导致的结果。


针对管理者来说,把一个团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独立进行分析工作和行动计划,鼓励独立思考。或者是,指派团队中的1-2个人,专门唱反调,来刺激团队,鼓励大家说真话。


对于非管理者来说,第五步可以变成:多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综合考量你的决策。

 

小结:第一种思维模式,在于“不要过于相信直觉,尽量全面地思考”,考虑到所有人、所有结果的总和。


灰度决策之所以难做,就在于我们很难一时半会儿判断结果。所以,先做手头最应该做的事,用最合适的方式,保证过程的正确性。

 

06 确定我们的核心义务


作者在书里假设了这样一个实验:假如某天晚上,有警察来找你,警察告诉你,现在有六个人在附近的医院进行急救,他们都急需要器官进行移植。


然后,警察找到了你,准备把你强行带到医院去。


这个时候,你会接受,牺牲自己,换取其他六个不认识的人的生命吗?你肯定会说,那当然不能同意啊,没有人能强行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啊。如果你站在医生和警察的角度上来想这件事呢?你也很难做这种决定,对吧?

 

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六条生命比一条生命多,但是牺牲无辜的人总是不道德的,我们的道德义务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所以,在灰度问题面前,如果光考虑结果,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高管,部门里有一位老员工,已经在公司工作三十年了。这位老员工最近状态很差,工作总是出问题。其他的管理者,想要辞退他。你呢,和这个老员工很熟悉,你知道他曾经为公司做过很多贡献。如果在这个时间点开除他,他很难再重新找到工作,很可能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你会怎么做决定呢?


| 案例分析


如果只看结果,那公司是以赢利为目标的。直接开除,当然是最理性的决定。如此以来,可以避免你和其他高管产生意见冲突。


但考虑到道德层面,你需要找这个老员工谈一谈,给他做做心理建设,然后给他一笔补偿款,至少能让他接下来的生活有保障。


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的话,你要判断一下:这位员工被开除后,是否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呢?比如说闹事啊、或是抑郁啊。


考虑到这个层面,你就要重点安抚对方的情绪。


| 解决方法


面对灰度问题,你的决策就应该从三个角度来思考:首先,追求利益;其次,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不能忽略人性。


若没有从这三个角度全盘考虑过,那你的决定就很有可能存在风险。这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种思路,称之为“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


当我们面对灰度挑战时,作者巴达拉克建议:


我们应该具备同理心,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如果你就是那个人的话,会怎样想?真正需要的、想要的是什么?


07多重身份下处理问题


对于一个工作比较忙的人来说,怎么把时间分配给不同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灰度问题。


我刚创业那会儿啊,工作占用了我绝大部分时间,我必然挪用一部分陪伴家人和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是没有时间参加朋友聚会和家人聚会。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长,我越感觉不对劲。


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得每天十六小时、全年无休地扑在工作上,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但是,我的身份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啊。身处在这些角色中的核心义务,不能是空白。

 

有一本书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里面提到的第二个习惯,叫做“以终为始”,他说啊,不要以家庭、事业、生活、社交等等任何一个点为中心,而是要以原则为中心,他说的原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不要忽略人性”。


史蒂芬·柯维说:在事业的压力之下,人们会对家庭的重要性熟视无睹。但是你的工作只是临时的,如果你从一个商人、银行家、设计师的职位上退下来,马上就会有人顶上,公司还会继续运作。但是你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永远不会结束,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史蒂芬柯维不仅是个管理大师,他同时还是9个孩子的父亲,他既不是那种事业型男人,也不是家庭煮夫,他就是始终贯彻着“以原则为中心”,把每一部分的生活都处理的很好。他的九个孩子也都非常出色。

 

08思考“接受什么样的后果”


这是今天要讲的第三个思维方式——“我能接受什么样的后果?”


不论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带来响应的后果。什么叫做“能接受”的后果呢?作者说——

这是指你不得不接受或者忍受一个决定。你做了所有你能做的,但只能满足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简而言之,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做出那个最糟糕的、自己都没法承受的决定。

 

09 恋爱到结婚该不该生子?


年轻人都要面对的一个灰度问题:就是到底应不应该要孩子?


我也经常被九零后问到这个问题,她们经常问我,“什么时候适合结婚生子啊?是工作扎稳脚跟了之后,再去考虑这件事;还是先把这事儿解决了,再专心发展工作呢?”


一般情况下,会先评估一下“要孩子和不要孩子”这两个选项的价值。深入考察一下身边的人,看看有孩子的家庭和没有孩子的家庭,日子过得都怎么样,然后再衡量一下自己想过哪种生活,对吧?


没有孩子的家庭→熊孩子多讨厌啊,没孩子没烦恼,自己挣钱自己花,还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好啊。


有孩子的家庭→虽然累,但你拥有的幸福和经历的成长,是任何事物都没法替代的。


那么,你该听谁的呢?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励志学、成功学和人生指南,都在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然后给你提供解决方法。事实上,这些解决方法根本不存在。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应该怎么活,也永远都不能预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在要不要孩子这个问题上,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出一个百分百理性的决策。因为你除非亲身经历,否则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准确评估这个选项。

 

作者提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内心,做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然后去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

 

10 本节回顾


①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都是灰度问题:它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去衡量、解决。

②在《灰度决策》书里,作者提供了5种思考路径。我们重点学习了三种思路:“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我能接受的后果是什么”

③第一种思路:是以结果为导向。考虑到所有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不要相信直觉,尽量全面地思考,在无法判断结果的时候,先做手头最应该做的事,用最合适的方式,保证过程的正确性。

但是,有时候如果我们只重视结果,损失会更大。

④第二种思路就是,弄清楚“我们的核心义务是什么?”首先,追求利益;其次,考虑到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不能忽略人性。

⑤第三种思路,是问自己,“我能接受的后果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认清自己的内心,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至少不要让自己后悔,并且你要去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非黑即白的选择,在黑白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灰度。我们永远都有第三种选择。


把握好第三种选择,找到你的舒适区,不要害怕、不要让选择绑架了你的人生。

 

听完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学会这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那些高风险难题,捋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直播间

未找到

话题 1345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