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堂课:《不再为钱烦恼》| 找到自己的金钱哲学

2019-07-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 前言 —

 

我身边的女孩前两年对感情吐槽最多,但是近两年,吐槽钱的频率远远高于感情,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女孩们进入了“先谋生再谋爱”的时代。大家的困惑包括不知道怎么管钱,挣钱太累不开心,还有人因为花钱大手大脚一时开心却换来了长久的紧张。

 

在我的读书课第23期,解读了一本关于怎么跟人谈钱的书,叫做《谈钱不伤感情》。那本书讲的是,在亲密关系里,怎么谈钱才不伤感情。除了不知道怎么开口谈钱之外,很多人对于金钱本身还存在很多困惑,比如,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怎么存钱、怎么理财等。

 

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就是为了解决你在金钱问题上的各种困扰。你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金钱哲学。

 

这本书叫做《不再为钱烦恼》,作者是来自日本的松浦弥太郎。


image.png


 

这位作者被誉为是“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他27岁开了自己的书店,后来成为了日本畅销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同时他也写书,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如果你不了解松浦弥太郎的经历,一定会认为,他真幸运。但其实,他在早期也经历了很多艰难。

 

松浦弥太郎高中就肄业了,不到20岁去了美国,刚去美国的时候,找不到工作,成了无业游民。虽然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一直坚持读书,一有空就泡在书店里,大量阅读。

久而久之,他慢慢从书店里找到了谋生的商机。他搜集了很多欧美的旧书、旧杂志,包括一些设计类的专业书,带回日本,卖给有需要的人。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代购,只不过,松浦弥太郎代购的不是化妆品,而是书籍。当大家想要找一本外文书但是又买不到的时候,总会想到松浦弥太郎,觉得他一定有门路能买来。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他就开了一家自己的书店。

 

今天解读的这本《不再为钱烦恼》,是松浦弥太郎在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写成的,融合了作者本人很多的人生经验。这本书里没有复杂的理财方法,但是却有很多关于“怎么跟金钱相处”的智慧。

 

接下来,分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讲讲怎样摆正你的金钱观,为什么要和金钱交朋友?

第二部分,我们讲“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养钱、爱钱”。

第三部分,主要来讲有钱人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得。


— 本节内容 —


image.png


 

英国作家王尔德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当我年轻时,我以为金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我知道这是真的。

 

正确的金钱观越早养成,对你的生活就越有利。钱能为我们换来生活必需品,能用来提升自己,也能满足虚荣心,还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要和金钱打交道。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对于金钱来说,我们到底是什么呢?

 

在《不再为金钱烦恼》这本书,松浦弥太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我们来说,金钱应该是朋友。我们和钱的关系,不应该是单方面的需求和供给,而应该是彼此间平等、互动的关系,对于金钱来说,我们也应该努力成为它的朋友。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跟钱之间怎么建立友谊呢?松浦弥太郎告诉我们,“只要把平时和朋友相处的方式,运用在和金钱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可以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了。”

 

他举了个例子。在日本,很多人对钱都会用尊称,给钱加上一个“御”字,称之为“御钱”。御是什么意思呢?古代皇上用的东西,才会在前面加上一个御字,比如:御膳、御医等。可见日本人对于金钱的尊敬。

 

作者说,把钱称为“钱大人”,是和金钱打交道的第一步。把钱称为“钱大人”之后,可以改变和金钱相处的态度,人生的风向也会随之改变。

 

你可能会说了:至于吗?这种金钱态度是不是太谄媚了?作者恰恰认为,如果你想要和钱交朋友,这种尊重的态度是必须的。

 

首先,要成为金钱喜欢的人。只有你珍惜朋友,朋友才会珍惜你。对待金钱也是一样。很多人都想知道,“怎么样成为一个有钱人呢?”作者真的去问了他身边的很多有钱人,得到的回答惊人地相似,那就是,“选择金钱会喜欢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自己成为金钱喜欢的对象。”你看,不是你去追逐金钱,而是让自己成为金钱愿意结交的对象。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结交人脉的方法呢?实际上就是我经常说的“利他思维”。在对待金钱上,你也要有利他思维。哪些生活习惯是金钱喜欢的?比如说,自律、不断学习、持续地成长,等等。金钱肯定不喜欢一个游手好闲但还成天做发财梦的人。

 

其次,不要整天把“我不在乎钱”挂在嘴上。如果你都不在乎你的朋友,常常在背后说他的坏话,那你的朋友对你会有好感吗?在你困难的时候,他会帮你吗?显然不会。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从更深的层面来讲,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如果你对金钱的看法非常消极,在内心深处认定有钱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钱也不会喜欢你。

 

比如,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金钱充满了铜臭味,钱财是粪土,是身外之物,不能为了五斗米折腰;有钱人都是掉进钱眼里的人,是唯利是图的人;有钱人的烦恼更多;有钱意味着要牺牲健康,要没日没夜地工作,没空陪孩子和家人;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等等。

其实客观地想想,这些想法真的都是正确的吗?

 

我有一个超级简单的方法,可以供你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金钱观,那就是换位思考。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你对金钱的认识,对金钱的看法都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哪个人?这个人自己富有吗?如果让你过他的生活,你愿意吗?你不见得会愿意的。

 

既然知道了要和“钱大人”交朋友,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被钱喜欢的人呢?

 

image.png 

你可能会说了,“我发现自己的金钱观有问题,我还不是钱大人的朋友,而且我也不是有钱人,这可怎么办呢?”

 

别着急。大部分人都属于这种情况。作者说,如果是年轻朋友,差不多十个人中,有十个人全都是这种情况。大家对这个人群的建议,十有八九都是“首先必须存钱”。

 

在这一点上,作者有不同的建议。他认为,和金钱交朋友的最好方法,有两条。


第一,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

第二,思考如何聪明地用钱。

 

(1)首先来说第一条,努力增加收入。

 

很多人在工作中啊,不知道怎么去维持自我发展和收入之间的平衡,觉得只要能提升自我价值,可以不需要很高的收入。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呀。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她的简历不错,也有相关工作经验。当我问到她对薪资有什么预期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李总,我来这里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工作的价值。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钱不钱的无所谓。”

 

这样的话,我听了好多次了。我承认,一开始我确实会被这种热忱打动,但是久而久之,我反而对这种热忱感到害怕。为什么呢?

 

第一,这类求职者的价值不好衡量。你不知道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不知道该给他什么样的任务。

第二,这类求职者的跳槽率往往比较高。前不久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当然咯,这只是一个调侃。但道理是对的。

 

因为热情和喜欢,完全是主观的,而工作内容和市场规律是客观的。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很多时候,光凭热爱,撑不起眼前的现实。当你面对一个暂时没有热情,找不到灵感的自己,还能不能继续调动出积极性,保持前进呢?这才是看一个人靠不靠谱的关键。

 

一个重视回报、重视金钱的年轻人,是值得欣赏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而且他也做好了为工作负责的准备。敢于负责,有能力负责,这才是金钱喜欢的工作态度。

 

(2)和金钱交朋友的第二个方法,是思考如何聪明地用钱。

 

作者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这样一来,你挣到的钱就应该是公司的。有人说,我赚的钱当然是我自己的,想怎么用钱,那是我的自由!

 

当你认为这是自己的钱时,如果你在商场里买衣服,很容易就会去买那些暂时穿不到的新款,或是趁着打折,买一些多余的东西。但如果是公司的钱,你就会有预算意识了,多花的钱如果不是必需的,就相当于“盗用公款”。

 

你看,作者的这个要求还是挺严格的。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是一件需要自律才能完成的事情。你还要努力去维持收支的平衡,作者建议,自己的公司也要制作资产负债表。

 

书里提到了一个“鲁宾逊资产负债表”,非常有意思。鲁宾逊是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公。他是个富二代,做事鲁莽大胆。他19岁离开家,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就当了一名船员。

 

在某次航海过程中,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从此开始了荒岛求生。为了激励自己,他每天都会记日记。在日记里,他自己给自己制作了“资产负债表”。他每天都会记录下自己的生存现状,把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全都写下来。

 

比方说:坏的一面是,“我漂到这座孤岛上,获救的希望渺茫。”但好的一面是,“船上的其他人都遇难了,只有我活了下来。”还有啊,坏的一面是,“我没有衣服穿了。”但好的一面是,“幸好这里是热带,几乎不需要穿衣服。”

 

作者从鲁宾逊的“资产负债表”里得到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的财产状况,大致应该分为三项,分别是:已经拥有的资产、负债、以及资产减去负债后的纯资产。这三项能明确地反映你的财务状况。即使很多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没有什么存款,但是只要没有负债,纯资产是正数,财务平衡就没有问题。

 

说完了和“钱大人”交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养钱、爱钱。


image.png


 

首先,作者松浦弥太郎提议,不管你是单身独居也好,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好,每个人都要建立一个金钱计划。这个金钱计划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要以一年为单位,不是一个月,也不是半年。第二个要求,金钱计划要和你的年龄相符。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不知道你有没有记账的习惯,对于管钱来说,记账是很有必要的。有的人每天都会记账,包括吃饭、打车、看电影,花的每一笔都会记下来。还有的人是以月为单位,这个月收入多少,花销多少,等等。

 

作者认为,以一整年为单位进行思考,更有助于你掌握整体的金钱状况。作者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会在每年元旦的时候,建立一整年的金钱计划。

 

首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未来一年打算怎么经营自己这家公司。其次,写出一年大致会有多少收入,写下的金额最好比自己估算的稍微少一点,因为即便是收入固定的上班族,奖金的额度也可能会有变动,最好一开始就少写一点。接着,再写下固定的支出,包括每月必须的生活费啊、房租啊等等。然后,再留出梦想基金,比如,想去哪儿旅行,想要报什么培训班,是否要换车,这些费用也要预留下来。同时,还要准备一笔应急资金,万一你在未来一年打算跳槽,这笔资金能帮你渡过难关。

 

其实作者的方法是让你对自己的收支状况有一个更宏观的规划和判断,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必每天花很多时间去记账;也不至于每个月刚好收支持平,成为一个月光族。

 

金钱计划还要和你的年龄相符。既然金钱是朋友,要相处一辈子,就要想象一下符合自己年龄的相处方式,作者建议,不妨以10年为单位好好规划一下。

 

20岁到30岁之间是自我投资的时期,也是试错的时期,你要把钱投资在自我提升上面,用来学习,积累经验,而不是急着去买一些奢侈品。作者的原话是,“20多岁的时候,不要去买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东西,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即使用了高级名牌,看起来也像是冒牌货,即使看起来像是真的,整个人的气质可能也配不上精品。”怎么样?这段话是不是特别扎心。

 

迈入30岁之后,目标就要集中起来了,重点培养几个核心技能。而且,大多数人在30多岁的时候会结婚,要开始学习在家人的支持下工作。

 

40岁之后,是渐渐迈入收获的时期。在年轻时候播下的种子,学习的技能和经验,你会收获成效。但是也不能停在这里,因为40岁是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你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50岁之后,才是持续收获的时候,因为你和金钱已经建立了良性循环的关系,你就可以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40多岁,他说自己已经在规划60岁以后的人生了。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很累,不是都说活在当下吗?我为什么要去想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呢?

 

因为啊,大目标比小目标更容易实现。如果你设定的是一个小目标,一旦遇到了问题,你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问题挡住,一眼望去,全都是问题。至于目标,已经被挡住了。这时你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下意识地再寻找一个新目标。等再出现了问题,就再设一个新目标。这样下去,就会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要设定一个财富大目标,这样一来,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很难动摇你努力的方向。

 

和金钱相处,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贯穿你的一生。年轻时播下种子,勤劳积累,懂得延时满足,将来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的回报。

 

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写了八十余部侦探小说。不光小说畅销,还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她晚年在距离伦敦三小时车程的地方,买下了一所花园洋房用来度假。年轻时努力工作的收入,让她度过了愉快的晚年。

 

这个以10年为单位的金钱计划,非常适合现在处于迷茫期的年轻人们。想象一下自己10年、20年以后想要的生活,或许就可以改变你目前对时间和金钱的认识。


image.png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爱钱、养钱呢?除了刚才说的“建立金钱计划”之外,还有一个你每天都会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花钱。关于如何花钱的问题,我们之前说了一部分,就是“鲁宾逊资产负债表”,那个是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收支状况,不要欠债。

 

那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把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呢?

 

作者建议,你应该把钱的用途分清。在花钱的时候,思考一下,“我这是在消费,还是在浪费,还是在投资呢?”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花费,比如房租、餐饮、交通费,等等。把钱用来改善生活质量,这不是坏事。

 

浪费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冲动的快乐所花的钱。比如,明明有很多衣服,但是看到新款还是忍不住买买买,这就是冲动消费。当然,偶尔的浪费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能给你带来激励作用,这种浪费就很值得。

 

投资是对未来有帮助所花的钱,比如,学一门语言、买书、旅行、报培训班,等等。在自我投资上花的钱,一定是不能省的,而且要随着你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才行。

 

值得一说的是,松浦弥太郎在整本书里,都没有建议大家去买股票和基金之类的理财产品,他也特别实在地说,不是每个人都有理财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你知识不足,资金也不足,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除了要把钱的用途分清,书里还特别提到了,你应该学一些和“奢侈品”的相处之道。

 

奢侈品不是不能买,而是要好好问问自己,为了什么去买的?假如有两个姑娘都想买爱马仕的包包,也都买了,但其中一个可能是为了炫耀和虚荣,而另外一个则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的文化,是为了激励自己而买的。那这两者之间就有很大的差异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中,戚薇扮演的****,在男友送了她一件299块包邮的假LV后,果断分手,并在当天买了人生中第一个LV包。有人骂她拜金,也有人看了之后说她爽快。不管外人是怎么评价她,这只价格不菲的包,在她的眼里一定不只是一个奢侈品那么简单,还代表着一个女人的决心。



image.png 


 

说到这里,我们介绍了几种和“钱大人”当朋友的方法,在最后一部分,松浦弥太郎主要讲的是“有钱人都有哪些心得”。

 

我在第15期解读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详细地讲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那一期呢主要是偏重于方法,在松浦弥太郎的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经验和心法。你可以把这两期音频结合起来听,效果会更好。

 

有钱人都有哪些心得呢?

 

作者列举了很多点,比如:时刻保持好奇心;持续挑战、不要让自己成为弱者;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凡事都要虚心尝试等。相信这些方法你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了。我从中挑选了两条最为实用的心得,分享给你。


image.png


 

首先是把钱用在大事上。真正能跟钱成为朋友的有钱人,都懂得花钱的分寸。他们不吝惜花大钱,但是在小钱上懂得不该花的坚决不花。

 

作者有一次跟一位年长的朋友吃饭,准备回家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按理说,叫个出租车回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那位朋友依然选择坐公交车回家。

 

我身边也有很多财力雄厚的朋友,一直都保持着搭乘地铁出行的习惯。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跟一个朋友吃饭,她是坐地铁来的,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开车出门,或者是打专车。她跟我说,上下班高峰期容易堵车,不想迟到的话,还是地铁方便,时间可以自己掌控,也省去了找停车位的时间。

 

其实能跟钱处好关系的有钱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很朴素的一面。

 

如果从“消费”、“浪费”和“投资”的角度来看,越是有钱人,在“浪费”这个部分所花的钱就越少。因为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藉由浪费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心情,而是会把钱用在“大事”上,比如,面对工作或是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他们会一口气拿出一大笔钱。

 

这样说起来,你可能会感觉有钱人都是吝啬鬼,平常不舍得花钱,积攒起来花一笔大的。其实不是这样,真正的有钱人,反而是花小钱的高手。

 

作者自己就是这样,他在去一些有格调的旅馆或是高级餐厅时,会随身携带一些崭新的现金,用来支付小费。当下属出差的时候,也会给他们一些路上用的钱。而且在给的时候,为了消除对方的心理负担,他还会说上一句,“只够买零食”。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可能你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光用话语不足以表达的时刻,这时候,不妨花一些小钱,来表达感谢、鼓励或是祝福,不管是钱也好,礼物也好,都能很好地传达你的心意。

 


image.png

 

很多人都想问,最挣钱的工作是什么啊?怎么投资理财才能迅速地变有钱啊?当你决心要向有钱人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挣钱最实用的方法,不是去找那些最挣钱的工作来做,而是始终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有钱人最厉害的一个心得,就是他们一直都能专心投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里。

 

作家茨威格给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写过一本《巴尔扎克传》,里面有一个细节。巴尔扎克很爱钱,可是他有一个改不掉的毛病,就是只要出版社送来样稿,他总是要反复地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为止。最后,他拿的那点儿版税全花在修改样稿上了。这说明啊,巴尔扎克尽管爱钱,想赚钱,但也明白文学作品必须有品质才能卖出去,而不是依靠名气随便写完就拿出去售卖。他宁愿少赚点,也要维护这个品质。

 

还有两位大家都很熟悉的女作家,张爱玲和亦舒,也都很爱钱。

 

亦舒写了两百多本小说,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创作。她爱钱,但是取之有道,她得到的一切都是靠一双手一支笔奋斗得来的。她的跑车是自己买的,留学的钱是自己赚的,各种奢侈品也是自己奖励自己的。

 

张爱玲也是如此,当初和胡兰成分手的时候,一把甩给了胡兰成三十万块的分手费,这些钱是她新写的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全部稿费。

 

说实话,相比那些鼓吹金钱无用论的人,我更欣赏这些大大方方爱钱、明明白白挣钱的女作家们。因为她们真实,而且踏实。与其为钱烦恼,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很多人一直觉得文艺青年不应该爱钱,更不应该为钱烦恼,否则就是对文艺的不尊重,这是很大的误解。我们看看民国女作家萧红就知道了。

 

前几年,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热映,汤唯在里面扮演萧红。媒体热议萧红的私生活,主要是说她感情生活过于混乱不堪。因为萧红有两次都是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开始了和新的男人的同居生活。

 

稍微读一点民国时期的资料,就会知道那时候的女人生存状况实在是很艰难,就业机会相当有限。对于女人来说,最正当的职业就是嫁人,因为只有男人才意味着经济来源。

 

萧红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在她生活在香港的那段时间里,她写出了伟大的《呼兰河传》。但她唯一的死穴就在于贫穷,贫穷又带来疾病。

 

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是1936年在日本独居的半年。虽然没有爱情,但她全身心地沉浸在创作中,异常的快乐和平静。她当时给萧军写信,她写道:“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片名就是来源于这句话。

 


image.png

 

在萧红贫病交加的一生中,她认定自己的“黄金时代”仅仅是那半年。因为那是她一生中唯一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她是这样写的:“最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

所以啊,金钱和梦想之间还是有很密切的关联的。千万不要把梦想和金钱对立起来,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松浦弥太郎在书里写到,每当他听到有人说“想要赚钱,就不能追寻梦想”的时候,他都会直截了当地对那个人说,“所以你才会这么穷。”即便被对方讨厌,他也不在乎。

 


image.png 


1、第一部分讲的是摆正你的金钱观,要成为金钱喜欢的对象,不要整天把“我不在乎钱”挂在嘴上。要和金钱交朋友,最好的方法有两条,第一,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第二,思考如何聪明地用钱。

 

2、第二部分讲的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养钱、爱钱”。首先要建立一个金钱计划。这个金钱计划最好以一年为单位,金钱计划也要和你的年龄相符合。在思考如何花钱的时候,你应该把钱的用途分清,想一下,“我这是在消费,还是在浪费,还是在投资呢?”

 

3、第三部分主要讲的是“有钱人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心得”。真正的有钱人会把钱花在大事上面,同时,也是花小钱的高手。他们一直都能专心投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擅长的事情上。

 

金钱对女人来说格外重要,因为大部分女人在生理上比男人脆弱一些,情绪又相对丰富一些,如果生活困顿,对女性的压力表现很可能比男性更大。希望今天的解读能对你有所帮助,改善自己的金钱观,不再为钱烦恼,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梦想中舒适、有尊严的生活,掌控自己的人生!

 

好了,这期课程就到这里。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困惑想和我交流,欢迎来我的微博,搜我的名字“李筱懿”,就能找到我啦!或是直接在课程后面给我留言,我会及时关注的。

我们下期见!

直播间

未找到

话题 1345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