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级,写作真着急 第六急:没创意

2019-07-15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第六急 没创意

 

欢迎来到“语文可以这样学”公众号,我是你们的旮旯老师!

这已经是第六集了,回答一下大家在留言中提到的问题

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旮旯老师,我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一个月读一本书,每天写一篇日记,是不是就可以了?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如何读书了,开卷有益和掩卷沉思不能分,学而不思可不行。

但是全靠学而思也不行,你还得学而练。

能每天坚持写日记当然好,只是你每天有那么多想写的东西吗?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反正,我是没有,但是我有随手记的本子,一有灵感,马上记录,后来发现随手记的本子比日记本还厚,而且这些灵感是你心甘情愿记录下来的,随手记还没完,必须随手翻,我一没事就翻这五六个本子,有好多旧的东西在时隔几年以后会给你全新的思考

说到这个全新的思考啊,有同学给旮旯老师留言说“老师,我觉着我能想到的话题都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我再写什么也写不出新意了”

这些同学啊,不是写作时下不了笔,而是想在写作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让自己的作文更上一个等级,那么今天旮旯老师就教你一种方法,送你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还是回到日记,旮旯老师小时候和大家一样,迫于作业的压力,写过无数篇日记,今天我又去哪里玩了,很开心,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你就认为游记类作文无非就是这个套路嘛!当你开始思考套路的时候,这个作家就死掉了,什么叫作者?就是文字创作者,你放弃创新,就想着怎么下套,那套住的只有你自己。所以写作必须丢掉套路,下面我们请出王安石先生教你化腐朽为神奇,王安石也曾经写过一篇游记叫《游褒禅山记》,人家没写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褒禅山,明年我还来,而是记录了自己的一次遗憾的旅行,他们几个人发现了一个大山洞,入洞口不久就发现了许多洞外从没有见过的美景,当王安石还想往洞更深处走的时候,有同行的人说:咱们的火把估计快烧完了,还是回去吧。于是他们无奈返回了,告别了探险,回到洞口之后,大家又说好可惜啊,其实火把还足够照咱们走更远的。就这么一件事,王安石没有就此打住,没有像灰太狼一样:“我还会再回来的”!而是开始思考: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我的学生把这段话当做人生信条的,之乎者也的魅力,现代汉语不具备,现代汉语的美,文言文也取代不了,都要学好)

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这段文字分析了哪里才有真正的美景,人迹罕至的地方、领域,什么人才有资格看到真正的美景,必须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才能成功,否则就留遗憾,旅游其实大多是遗憾的艺术,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伴随着我们的旅程。

别人游完就完了,而你有所得,这个所得不是买了纪念品,而是思想上的所得,你的文章就可以提升一个级别。写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游记,你试着写过旅行中的遗憾吗?这些遗憾对你的人生又有什么影响?去好好读读《游褒禅山记》。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儿子看到经过自己家门口的爸爸,上前抓着衣服问: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怎么不回家,大禹抚摸着孩子的头说:爸爸是大家的首领,就要领着大家谋幸福!大禹的儿子点点头,发誓长大以后也要做爸爸一样的人,从此中国“家天下”的世袭制开始了!

这后半部分是我的杜撰,前半部分是别人的杜撰,但鲁迅就可以将故事新编,还给这个故事起了个名字叫《理水》,文中除了嬉笑怒骂,鲁迅还提出了谁才能救中国,为何他能救中国,怎样做才能救中国,这一宏大命题,并做出了时代的论断。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就是这篇文章。

这是不是给了我们全新的启发吗?别人已经写过的故事,我也可以故事新编发现全新的思路。

刚才我们提到游记类文章,中国还有一篇更著名,《桃花源记》,你应该读过吧,想想你能读出什么新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注意这个“忘”字,我们去旅行,很难忘路之远近,常常会问:“我们下面去哪里?多久可以到?”可是如果你真正陶醉在风景中,就会“忘路之远近”。“忘路之远近”以后,马上就会“忽逢桃花林”,所以说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现在你茫然不觉的时刻。旮旯老师就给你举这一个例子,你自己去用全新的视角来品读《桃花源记》吧。

旮旯老师讲课总是不忘提一下动画片,在本系列课最后啊,我也不忘提提动画片,你有没有思考过,灰姑娘为什么一到十二点就要赶快跑回南瓜车上?她怕什么?又说明王子在她心中是一个看重什么的人?如果是你会跑回南瓜车上吗?你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的外表吗?自己再想想睡美人为什么怎么推都唤不醒,偏偏一个吻就苏醒了?这说明要唤醒别人你需要什么?或者想想历史事件,假如荆轲刺秦时有个帮手他会不会成功?再或者,你有没有思考过海明威的那部作品为啥叫《老人与海》,不叫《老人与鱼》呢?

当你对一些看似已经非常熟悉的人和事开始重新思考时,你就会发现新大陆,你的作文便有了创意。

本系列课的最后一讲,我们下个系列课再见,如果还有下个系列课的话。


光说不练,嘴把式

旮旯老师教大家写了那么多篇作文

我自己也写两篇

请各位指导

材料: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儿子,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成家,经过艰苦的考验才有今天,他劝勉儿子要奋发图强,敢于吃苦,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父亲的一番劝勉,激发了儿子奋斗的勇气,于是他发愿:我要出去历练,我要做个成功的人。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树木高达十余公尺,在一片大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木经过一年时间让它外皮朽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发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不像别的树木浮在水面而会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

  青年把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树木,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始终使他的信心动摇,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天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他跑回家得意的回家告诉老父亲,老父亲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香木

 

 

 

人才“寂寂”

 

                   作者:赵旭

 

有人为沉香变木炭而扼腕,而我更为凤凰变山鸡而叹息。前者无非是木材的损失,而后者却是人才的悲剧。

试问,龙凤之才为何甘心拔掉自己尾上绚烂的长翎来做一只土头土脑的山鸡呢?苦笑,答曰:无人赏识它的美,凤毛麟角甚至被睥睨为怪异之状。于是它想到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类的古训,抖落华美翎毛的选择是痛苦的,但被当做华而不实的怪物的痛苦,远大于此。别笑凤凰蠢,顶住歧视的有几人?

微笑,还好,确有几人。

当世人还在为名利熙攘之时,庄周抖了抖翎毛上的俗尘,振翅九万里,随鲲鹏而去。

当刀笔之吏争相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时,司马子长用修美的翎毛饱蘸浓黑的墨汁,书写下历史的良心。

当宗教淫威肆虐整个欧洲之时,布鲁诺于烈火中展开华美的双翼,那一刻,凤凰涅槃,真理重生!

    也许我们每个人本就是一只凤凰神鸟,试问现在又变成了哪般模样?

    我们没能成功,也许是因为没勇气像他们那样坚守初心。正如鲍鹏山先生所言:他们就像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这是一种已被我们忘却许久的随心所欲之感了

    凤不常鸣,但一鸣则惊人,圣贤给予我们这些人多少含英咀华的享受,而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呢?孤独,寂寞,冷。我们还能如此心安理得的享用着那些圣贤给予我们的一切吗?我们还让人才在寂寂中了此一生还要将“凤凰”送到烈火中方可得永生?醒醒吧!那样这个世界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人才了……

我们可能再也变不回凤凰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别再让更多的凤凰沦为山鸡了,去呵护每一只凤凰吧,呵护他们就是呵护我们的初心,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试想沉香成林,凤舞九天,那是怎样的一个美丽新时代

人才“寂寂”到人才“济济”,你我责无旁贷。

 

     

材料:

一半,即二分之一,或者约得其半。讲话留一半,叫“欲说还休”;做事做一半,为“有始无终”。一半既可看做靠近成功,又可视为距离目标还很遥远。生活中的“一半现象也处处可见:人类一半男人,一半女人;文化一半精华,一半糟粕;心情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灵魂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请围绕“一半”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纯”属虚构

                  作者:赵旭

 

有人一生都在追求“至纯”境界,人要纯真,物要纯粹,景要纯美,情要纯洁。我虽不是那些德高望重的批评家也不是悲观厌世的颓废种,但总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并不一定存在,即使存在,也并不一定美。在我看来,世间万物本不是由单一元素组成的,恰恰是一半一半,并行不悖,和谐相生,方有声有色。

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浊气下沉,将混沌世界分为两半。日月东升西降,阴阳割出昏晓,各占一半。女娲也好上帝也罢,在造人时都不忘男女对半,平衡灵长。金庸笔下的任我行曾说过一句话: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既已为人,不论你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都要懂得福祸相倚相生,善恶一念之差,绿肥也许红瘦,父严必定母慈,大师总有怪癖,女神难逃断臂……可见不论自然还是社会,这个“江湖”一半一半皆为常态。

“一半哲学”有时甚至会给人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西施捧心让人更生怜爱;结着愁怨的丁香才引人叹息它逝去的芬芳;一幅山水,虚实相生;一首诗词,动静相和;西湖天堂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成于刚柔韧恰相济……

当然,这种体验并非都是美好的,有时一半理想不得不向一半现实妥协,才有了山楂树下美而凄的爱情;才有了西厢记里哀而婉的送别;才有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也只有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洗礼后,才明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见一半丰满的理想一半骨干的现实令人成长,懂得珍惜,这样参悟也不失为因祸得福吧。也许一半加一半才是真实而完整的人生吧。

总听长者说,人生半辈如同登山,身处半山腰,少了在山脚时的顾盼,多了对山顶的期盼,偶尔驻足远观,这等高度何等美丽!想到此,不禁哼唱出了那首李密庵《半半歌》:

心情半佛半神仙,  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  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少半却饶滋味,  多半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  会占便宜只半。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