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陈卫平:学历史,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明白人!

2019-07-1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亲爱的家长朋友和小朋友,大家好!我是陈卫平。


欢迎收听《陈卫平讲给儿童的历史课》(中国篇)。这堂历史课来自我很多年前编写的一套书,书名是《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后来有机会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成为青少年最受欢迎的历史通识读本,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喜欢这套书的家长和小读者。

 

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要做这门《陈卫平讲给儿童的历史课》(中国篇),把历史讲出来。

 

这些年,我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家长和小朋友的反馈,这也更加让我相信,历史并不完全只是发生过的事实这么简单,它还包含了你我这个时代的人,对发生过的事情持什么样的看法,这些看法中的价值判断,一起塑造了我们的参照系统,也构成了我们看待当下和未来的思维与智慧。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对中国历史的白描,所以,孩子们读到的是历史的主要发展线索。然而,在有限的篇幅里,很难完整表现更多的细节,也不容易铺陈精致的思辨与启发的观点。


这种阅读体验,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呢,如果把这些细节和思考都放进这套书,也难免会让这套书过于庞大冗长,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让我惦记在心。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音频方式,来对原书做一些有益的补充,同时又不增加孩子阅读负担。所以这也是我花两年时间,希望以写给儿童中国历史为基础,另外开展出更为丰富的思考,和贴近现实生活实践上的例子与空间。因为历史如果不能帮助我们产生实践上的用处,它就成为无用的学问了。这就是目前推出这门《陈卫平讲给儿童的历史课》的真正原因和契机。

 

我相信很多朋友对中国通史并不陌生,或者还看过一些中国通史的书,那么我为什么要给孩子来重讲中国通史呢?

 

我们常常说,历史即新知。也就是说,历史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知道的旧故事。对于已经发生过的旧故事的解读和认识,正好反映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这才是最重要的新知识。如何看待和理解历史,几乎是一个孩子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智慧去面对未来的最重要标尺。

 

我们家长常说,一个人三观要正。一般来说,我们从生活的直接体验中获取营养,塑造三观,但是我们的生活范围太小了,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抉择加在一起对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文明来说,也是沧海一粟。所以我们的孩子需要从他人,甚至是浩瀚的中国历史中找到三观的准则。

 

很多小朋友问我,什么是价值观啊?我说价值观就两件事:第一是,什么不能做第二,什么更重要。什么不能做,是我们价值观的底线而什么更重要,是我们如何做选择。


所以,这堂历史课,我需要重新用书中无法展现的细节和思考,把中国通史精讲一遍。最主要就是把很多历史事实放到一个更加丰富的视角里去看待,而不是简单地用好人坏人道德优劣这些指标去衡量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但是,我又不会把过于复杂的世界呈现给孩子们,因为,可以说做出版多年的我,知道如何掌握给孩子讲解知识和启发思考的分寸。所以我说的重讲,并不是要推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的内容体系,而是适当地对原有历史脉络进行了必要的细节丰富、思考训练以及价值观形成导引。

 

做这门课还实现了我的一个心愿,就是与孩子们的思考对谈,回答孩子们对于历史的提问。那么,为什么我要回答来自真实世界的问题呢?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出版以来,我做了很多场读者见面活动,小读者一路上也给我提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也逐发现,很多问题背后实际是孩子们看待世界的一些共同困惑,所以,我就把这些小读者关于历史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精选,挑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深思熟虑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答。

 

这也是我对这套书的完整性进行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升级。这是新技术带来的全新创作可能,更是读者参与写作的最新尝试。新的知识,是由读者和作者互动产生的,这也打开了通识知识创作的全新境界,我和你的孩子是这们课的共同创作者。

 

再来说说,我为什么如此重视让小朋友提问呢?

 

因为在我看来,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好的问题才代表着孩子的思考能力的边界。在优秀的课堂里,教授和老师最喜欢的并不是那些听话勤奋的孩子,而是那些热爱思考,总是提出好问题的孩子。有好的问题,才有好的答案。世界上伟大观点的出现发明创作的诞生,都是始于那些有质量的困惑。简单的困惑,只会找到简单的答案。

 

所以我对孩子们问题的回答,并不是告诉他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启发他们思考更有质量的问题。这也是我做这套课程的心愿。

 

举个例子吧。这门课程中,有一位小朋友,针对尧舜禹的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舜的故事讲的是他爸爸、后妈和弟弟都对他不好,甚至多次置舜于死地。舜不但不计较,还仍然孝顺友善。看到这里,小朋友就问了,舜的父母对他不好,为什么还要孝顺他们呢?我们一般认为,一个人经常帮助对他不好的人,这个人就是一个傻瓜嘛小朋友往往会敬佩舜,但是并不同意舜的做法。那孩子到底是应该学习舜的做法,还是不学习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真实感,和我小时候听到舜的故事,想法简直一模一样。这就是小孩子最关心的问题。这是从儿童的内心出发,以他的生活为参照,提出来的问题。是他最关心的,也是他可以感到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极为深刻。家长的三言两语,或者是教科书里的回答,还真的解决不了他们的疑问,或者说带给他们的思考量是不够的于是,孩子思考能力的成长就被限制住了。

 

那么,我是用什么方式回答这些问题的呢?

 

关于孩子提的舜的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面对那些对我们不友善的人,采取敬而远之或是反抗或是教训他的方式,其实也都不算是很好的办法。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你避开他,他也恨你;你教训他,他更恨你,没完没了,或许还会惹出更大的事端呢。

 

而舜的故事却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思考,那就是借着家人对的折磨、他的委屈来锻炼自己的品德修养。无论怎么样的逆境下,他都不生气,不气馁。故事里的舜,不是因为害怕或者巴结而顺从。他的态度与其说是孝顺,还不如说是一种照顾。不计较小的人,最后的收获却是最大的。这种孝顺和乐于助人让他很快就远近驰名。如果他与家人计较、生气或者报复,那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小人物。统领天下的领袖位置,怎么会轮到他呢?

 

这样回答,就可以从舜的提问中,启发孩子多一些角度来思考。甚至还可以让他在生活中练习一下,找机会来照顾他的父母,照顾他的老师,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要坚定地告诉孩子,高与大指的是志向与心量,而不是指的身高和年龄。

 

不过,虽然我给出了回答,但是我并不认为我说的是标准答案,希望孩子可以借着提问,开启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这样读历史才有价值。所以,这里也告诉正在收听这门课程的小朋友,欢迎你继续给我提问,让我们相互启发,一起思考,我将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做出回答。

 

家长朋友和小朋友们,欢迎你们跟着我一起,听历史,学思辨,成为真正的明白人!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