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引导培养情商德商良好习惯之三

2019-06-27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弟子规》引导培养情商、德商、良好习惯之三

           三生命宝宝贝空中课堂


主讲人:杨拮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这句话的本意是:

父母亲如果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教。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在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可能不太容易出现父母不喜欢子女的情况,但是在子女比较多的家庭,就比较容易出现父母对某个子女不喜欢,对某个女子特别偏爱的情况。

 

这句话,放在今天,对已经为人父母者,是有反向的教育意义的。特别是对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来说,不要因为自己对孩子的偏爱和喜好,给某个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生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同样是你的子女,要给他们一样的爱,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对某一个孩子特别的偏爱,对另一个孩子表现出厌恶。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往往从小得到偏爱的孩子,长大后反而发展的不如从小被父母冷落的孩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的偏爱,会让得到偏爱的一个孩子受到更多的爱伤,来自父母的宠爱让孩子成为逆子的事例太多了。

 

父母的不公平爱,也会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甚至是仇恨。

所以三生命宝宝贝在些特别提醒有俩个以上宝宝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有了二宝,对大宝的爱是引导他对二宝一起爱,而不是对大宝的冷落。

 

这里就引出弟子规出则弟中的一句: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这句话的本意是: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对于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会引导自己的孩子,相帮互爱,和睦相处,无论男女,都要给他们平等的爱。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孩子。

今天的法律已经赋予也他们平等的权力,做为父母,你也应当给自己的孩子平等的权利,并且赋予他们同等的责任。

只有这个,你的孩子之间才能真正的互帮互助,和平相处。

 

中国有句古话,不养儿,不知父母苦。我们今天都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有了自己的子女,你对子女的倾心尽力地爱,也应当能反过来体会到,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浓浓爱益。

 

也正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才会产生对我们下一代的隔代爱。

 如果他们不爱我们,怎么会那么痛爱我们的下一代呢?

 

但是现在,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年老的父母不会带孩子,把孩子都给宠坏了;不会教孩子,饭做的不好等等;

 

这就引出弟子规中另一句: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这句话的本意是: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老人带孩子不会带,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育儿培训,只是沿袭了最古老的、最本能的带孩子,把孩子带大的思想。

这些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并不是她们的错。我们今天接受了培训,知道孩子的脑神经细胞的树突在三岁就停止生长了,脑神经的轴突在六岁就停止长粗了。

一个人一生80%以上的能力是在三岁之前形成的,要从孩子出生起,直接为孩子写上好习惯,等孩子大了,再用一种习惯替代一种习惯就非常困难了。

 

但是,当你抱怨父母没有帮助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把相关的培训信息一并耐心地传导给你的父母呢?

 

如果你的父母与你的信息不对称,你单纯的抱怨,是不是就很能没有道理?是不是就很苍白无力?

你对你的宝宝说话的时候,往往都是柔声细语,可是你对父母说话的时候,用了怎么样的语气呢?

或许,今天这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我们也知道了如何和自己的父母说话,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样的语气,对我们说话了。

常言说,孩子是你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影子。

你经常对自己的父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孩子慢慢也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对你说话。

 

这句弟子规,不仅是对父母,对子女,用在夫妻关系方面,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当你发现你的另一伴有过错的时候,你转变一下语音,语调,转变一个方式 ,或者能让家庭变的更加温馨幸福,而不是鸡犬不宁,争吵不断了。

 

这句具体的语音语调方面的引导,可拓展到很多方面。

对父母 ,对宝宝,对家人,不一样的方式,往往就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后果。

 

一些人说了,我说了多少次了,就是不听,怎么办?弟子规告诉我们: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句话的本意是: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受鞭打,也毫无怨言。

 

今天,我们很多年轻父母,往往对老人有太多的抱怨,很少的劝谏。为什么呢? 因为不知道怎么劝。劝少了不听,劝多了容易闹矛盾。

 

怎么办呢?谏不入,悦复谏,我们可以找时机再劝,或者让父母喜欢的宝宝去说,或者让父母亲近的人去劝,或者用父母能理解的方式,如科学的方式,医生,朋友等来劝。或者用事实来证明都可以,不一定非要自己去说。

 

有时候,我们教育宝宝做一件事,是不是会非常有耐心呢?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可能也是一样的非常有耐心,那我们对父母进谏是不是也应当更有耐心?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当你成了家庭的支柱的时候,就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往往争吵不断的家庭都是因为缺少了那么一点点智慧导致的。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成为那个更有智慧的人!

 

这句话,更多的,三生命宝宝贝想说:对育儿的引导意义。

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说孩子,孩子不听的时候,往往一些家长就忍不住要动手。其实,你可以多说几遍,毕竟孩子还小。

当我们教孩子时,孩子学的慢,或者不尽人意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是何等地有耐心!

 

为了让孩子叫一声妈妈,学一声爸爸,我们不止要重复几十遍,上百遍都有,孩子叫出第一声时,我们多么地开心,兴奋!

教宝宝学走路时,我们是多么地有耐心,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当宝宝迈出一小步时,我们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是何等的幸福!

伴随孩子的成长,孩子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们发现自己忍不住要发脾气,忍不住要放弃的时候,

三生命宝宝贝要问一下,你的的耐心是不是越来越小了?你自己是不是对对孩子的要求是不越来越高了?

在交通事故中,十个事故九个快。在家庭矛盾中,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与没有耐心,总是想着快点完成,有很大的关系。

脑潜能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脑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孩子学点东西,也是一样,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有的孩子接受慢一点,如果你更有耐心一下,可能孩子就能有更多的进步回报给你了,

相反,如果你没有耐心,总是想着拨苗助长,那孩子给你的回报可能就是我不干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我记得以前给大家举过一个实例,一个妈妈,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外语特别好,兴趣非常浓,一天到晚喜欢外语。于是就不断地往家里购买与外语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料,结果半年后,她发现孩子对外语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最后连看都不想看了。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大山一种的学习资料给压跨了,压没了。

 

实践中,宝宝贝发现,那个妈妈带远成任务的心态,带着压力给孩子看卡,那个宝宝就看得不好,相反,那个妈妈越有耐心,越没有压力,越相信自己的孩子,那个宝宝就看得越好,给妈妈的反馈越惊喜。

 

育儿,需要巨大的耐心、重复、和不厌其烦。因为孩子太小,集中注意力时间太短,心智还不完善,但是大脑成长却非常的迅速。

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既要抓住这个造脑期,还不能太急燥的狂风暴雨,或者一曝十寒的办法,而要用春天阳光一样的温暖,轻风细雨的手法去滋润他们,他们才能开出更大更美丽的花朵。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这句话的本意是: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当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这一点,我相信能加入到宝宝贝里来的家长们,都是有孝心的,都能做到这一点。

 

这句话,也再现了今天母爱父爱的伟大,在宝宝生病的时候,最着急地是父母,特别是妈妈,当宝宝生病的时候,母亲们真得是: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三生命宝宝贝想说的是:如何引导宝宝。

当我们自己有点不舒服的时候,你有没有让宝宝给你端一端手,拿一拿药?

当宝宝二岁后,如果你还没有开始这一项教育,那你就必须要开始了。

因为这样的实际教育,能让宝宝体会到照顾亲人的真实感受,能让宝宝与你之间有更多的心灵的沟通。会让他更有担当,更懂事。

 

相反,如果你总是让宝宝远离你,他就会对这件事产生陌视,时间久了,他就不懂得如何关心,我想没有那个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不会关心别人的人。

所以,这一项我们要从孩子二周岁起,甚至更小时候起,就要开始着手教育引导宝宝对人,对事关心了。特别是对家人的关心,用实际行动来体谅父母对自己关心,这是必须的一课。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这句在话的本意是: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现在孩子少了,小朋友之间,也应当相互尊重,关爱。大的爱护小的,小的敬重和服从大的。不然就会打架了。

我们做家长的需在教育引导自己的宝宝,要学会友爱,关爱,尊敬长者。

如果学会不会这一点,在家不听父母,在校不听老师的,在单位不听领导的,那就会遇到太多的麻烦,因为你违反了社会规则。

这样教育出来的宝宝,往往都会吃亏连连!

 

小朋友打架,生气大多数是因为争抢玩具。这就引出来弟子规下面的一句: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这句话的本意是:

如果彼此都把献身物看得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

如果说话时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忿恨自然就会消除。

能多替对方着想,就会减少很多矛盾。忿恨也就会自然消陕除了。如果若不然,孩子就会打成一团,甚至家长也会打成一团了。

所以呢,一方面我们家长不要太看重财物,别一方面引导自己的宝宝,不要去抢,去急玩具,如果不小心因为争抢,而打破了头,那就真的得不尝失了。

 

有时候学会舍,反而得到的更多。例如有一个小朋友,他每天把自己的一些玩具,好吃的,分享给小朋友们玩,结果他慢慢就成了一群孩子的头。

孩子不仅都喜欢与他一起玩,还喜欢听他的。

这就是中国智慧中的舍得智慧。

三生命宝宝贝早早教祝愿广大会员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爱心宝强公众号标准用图.jpg

直播间

记忆流

话题 920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