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堂课:转变心态 | 我们都在以“受害者”的心态吵架

2019-04-0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刘筱
夜听3000万人气情感主播。每天10分钟,陪你一起成长。
主讲人:刘筱
主讲人介绍:夜听3000万人气情感主播。每天10分钟,陪你一起成长。

3.28(2).png


大家好,我是刘筱。每天十分钟,陪你一起成长。

 

l 案例引入


今天的案例来自夜听课堂的学员小涵,小涵说:


我和老公结婚两年了,平时相处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一点,我特别不喜欢他整天打游戏。


每天下班回家,不是手机游戏就是电脑游戏。在家啥事儿不做就算了,他可以打游戏打到我跟他说话也不回应,当我不存在一样。


我跟他说过好几次,不要一回家就打游戏,可以多看看书,上进一点,别这么不务正业,我们还有房贷在身,多放点心思在工作上。


可是,每次说这些他就特别不乐意,说我不体贴他,还说我多管闲事。


我为他好还要被他误解,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

 

l 问题分析


在两个人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最经常做的一个动作就是,不假思索地指责对方,把过错都归咎于他,然后发泄自己的不满。


其实啊,我们的“指责”行为往往都源于一种“受害者”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对方的错。

 

有“受害者”心态的人,通常都有两个通病,一是“急于为自己辩护”,二是“还没认清自己到底在不满什么”。


首先,什么是“急于为自己辩护”呢?


就是很容易去丑化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忽略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于是在对话中,变得不尊重和不信任对方。


比如,小涵觉得,自己是为老公好,可老公却误解他,觉得很委屈、很冤枉、很不满;而小涵的老公却觉得,自己上班已经很辛苦,回到家想休息一下,老婆不体贴不说,还要干涉他下班后的娱乐生活,觉得很恼火。


你看,他们都觉得自己没错,是对方伤害了自己,是对方错了。

 

不过啊,小涵是不是真的清楚自己在不满些什么,这我觉得要打一个问号。这也就是有“受害者”心态的人的第二个通病,“还没认清自己到底在不满什么”。


“不满”的这种情绪,其实是一种要求对方做出改变的提醒。那么,如果小涵能再审视一下自己的不满,问问自己,我不满的到底是他打游戏,不够上进?还是不满他赚钱不多还不花时间陪我?如果不满的背后没有一个真实的诉求,那对方也不可能转变为你想要的样子。


好,那老公说:“我不打游戏了,我出去健身,也挺上进的。”但,这是小涵真正想要的吗?


所以啊 ,尽可能地认清自己到底在不满些什么。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你的真实诉求,表达给对方的是另一种诉求,那对方又怎么能让你满意呢?

 

对于小涵的问题,总结下来有两个:


1. 她需要弄清楚自己的真实诉求,并有效地传达给对方

2. 她需要转变“受害者”的心态,主动去倾听对方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具体怎么做呢?

 

l 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真实诉求传达给对方。


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九字真言:说事实、谈感受、表愿望。


如果你是小涵,你可以这么说:“老公啊,你看你每天下班回家都在打游戏,我跟你说话你都不理我。(这是在说事实)我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会觉得很孤单,很难受啊。(这是在谈感受了)我们现在生活压力也不小,还有房贷在身,是需要努力奋斗的阶段,我知道你压力也很大,但是不是我们一起多花点时间在工作或者自我提升上会让我们过得更舒服呢?(这也是在说事实)当然,我不是要把家里的担子都压在你身上,只是,看到你一直打游戏,我就会有些心慌,担心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入不敷出。(这是在谈感受)我想要跟你一起努力,也想要你多陪陪我。”(这是在表愿望)


表达完自己真实的情绪和诉求,还不够。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倾听对方的真实情绪和诉求。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需要我们来完成。

 

就是,需要我们从“受害者”转变为伴侣的“解语花”。


比如,当在你对伴侣行为感到不满的时候,花一分钟时间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其中有没有我的原因?”


还是拿小涵来举例,在她向老公抱怨之前,其实可以花一分钟想一想:

为什么他老打游戏?


为什么我是在为他好,他却嫌我不体贴,嫌我烦?

这其中有没有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是不是他最近工作压力很大,需要通过游戏来缓解呢?


具体可以这么说:“老公,最近是不是工作压力很大呀?你赚钱辛苦我也不能帮你些什么,来,我帮你捏捏肩吧。”


先主动卸下“受害者”面具,对方也能放下心中的防备。

 

当然,我不是说这其中没有小涵老公的问题。相反,我认为小涵老公应该做出更多的改变。只是,我们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他人的问题。就像我们坐飞机时安全须知里说的那样,氧气面罩要先为自己带上。只有当我们从受害者的心态中转变出来,并且自己先付出行动,有效地倾听才有可能达成。

 

最后,我想在这里列出一些“受害者”心态的句式,也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句式,比如:


1. 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这样!

2. 你还好意思说我?你看看你自己!

3. 你就不能为我考虑一下吗?

4. 都是你,不然我就可以……

5. 凭什么就你可以,我不行?

 

这些话是不是听着就来气呢?所以,千万别不管不顾地把这些话脱口而出哦,否则,无休止的争吵,或是长时间的冷战可就在所难免了。

 

l 活学活用:


今天请大家对一个听友小A的案例进行分析:


“我和老公结婚4年了,一直和他父母住一起。可是同住一个屋檐下,我和他父母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有冲突,一开始我比较能忍,后面时间长了也就没什么好脸色了。我跟我老公说了很多次,想要搬出去住,不然我会过得很辛苦。可他却说我只想着自己,不尊重他的父母,因为这事儿我俩一直闹别扭。我该怎么办?”


请大家思考:

小A的“受害者”心态是怎样的?她的真实诉求是什么?她该如何转变?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儿了,咱们下节课再见!

直播间

夜听自习室

话题 343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