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2019-03-2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卓越密码

 

大家好,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书是,《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本书2018年4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田志刚。

 

田志刚是‍‍知识管理中心创始人兼高级咨询顾问,‍‍最活跃的中文知识管理社区,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网站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是中国知识管理的重要推动者,‍‍被誉为最了解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人,‍‍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堪称该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为多家企业、机构,和知识工作者,提供知识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和知识员工的成长。

 

只要找对方法,下足功夫,每个职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专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微克,沃德瓦曾断言,‍‍在未来20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抢走所有人的饭碗。这听起来有点吓人,有人觉得这是在制造恐慌,‍‍也许沃德瓦的断言过于绝对,但是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原先,摩根大通的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要花费360000小时去审阅合同,但现在,德勤最新开发的财物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财务的工作,而且可以每周24小时*7日的工作。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只需几秒就能完成!

 

荷兰ING银行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听一个电学天才,梅因泰斯的故事,‍‍相传某个公司的发电机出了故障,请梅因泰斯去修理一下,他听了听机器转动的声音,‍‍然后用粉笔画了一道说,这个位置的线圈减少两圈,工人们于是按照他的说法做了,机器果然就修好了。他因此赚了1000美元。在场的‍‍有些人表示不服,纷纷质疑,‍‍用粉笔画一道就值一千美元吗?梅因泰斯幽默的笑了笑,然后‍‍开了一张收据,上面写着,‍‍用粉笔画1道值一美元,知道在哪值999美元。

 

像类似于这个故事中,‍‍没有明确规则,需要根据实践经验作出判断的工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换句话说,只有在某个领域做到顶尖水平,‍‍才不会被替代,这也正是,卓越密码这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


在卓越密码这本书中,作者从学习、实践、和思维三方面入手,‍‍为我们讲述普通职场人如何成为自己领域内专家的方法。

 

‍‍这本书尤其适合那些希望通过修炼,提升专业技能的职场人士阅读和参考。书中一些理念和方法一定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卓越的秘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

‍‍持续学习是你成为领域内专家的基础条件,


‍‍第二个重点是,

没有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提炼,任何人都成为不了专家。


‍‍第三个重点是,

任何领域内的专家都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持续学习是你成为领域内专家的基础条件。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我们的前辈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实践,为我们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学习前辈们的知识,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因为这些知识都已经被反复验证过,等于我们是吃现成的。

 

任何领域内追求卓越成就的人都是爱学习的人,没有例外,‍‍只有在相关领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就拿写文案来说,你‍‍只有去多读一些文案类的相关书籍,或者经典案例,掌握了文案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才能写的出好的文案。只有大量的输入,才有高质量的输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拉开我们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呢?

 

‍‍首先

我们应该确定学习方向,结合自己的优势,职业规划,以及社会需求,来确定学习方向。

学会做减法,‍‍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你现在从事设备管理的工作,‍‍正常来说。你的努力方向就是设备管理专家,‍‍但是你又想做一个斜杠青年,想拥有多个职业,‍‍比如说,打算考心理咨询师,注册会计师等等,‍‍这种想法本身是没有问题,但前提是,你综合考虑自身优势及‍‍发展目标作出的决定,而不是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

 

一旦认准了方向,就要学会聚焦,下足功夫去做这件事情。


‍‍其次,

我们要对学习内容的质量严格把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如果没有较强的鉴别能力,我们很容易就会被海量的信息淹没。比如,看一整天的朋友圈,‍‍阅读量超过几万字,你的知识和能力也不会有任何的增长。作者建议我们多读一些自己领域里高质量的论文,以及知识含量较高的专业书籍。‍‍这样我们就能积累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也能够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最后,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

先来听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但是‍‍澳大利亚黑天鹅的出‍‍现,却颠覆了他们之前的认知。

 

现在黑天鹅成了人们的惯用语,‍‍用来表示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你可能‍‍也会犯这样的类似的错误,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设计机构上班,‍‍你立志要成为一名专家设计师,‍‍但是刚走出校门的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就尴尬了,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知识,也没有办法去学习去获取知识,‍‍这是许多人尽管很努力的去学习,确收获甚微的原因。‍‍为了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你需要多跟别人讨论和交流,‍‍最好能够得到行业前辈的指引,‍‍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能够启发你。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清楚到,该去学些什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述下,如何去学习。‍‍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虽然看过很多书,也去鉴别了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可就是感觉知识和技能‍‍没有任何进步,解决问题时,还是做不到得心应手。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方法不对。没有找对路子。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分享了三个学习的方法,我们来一一看下。

 

‍‍首先

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去看自己领域内的知识,‍‍在看的过程中,我们能对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识以及所在的行业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实际上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找出差距,‍‍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比如一个从事临床医学的大夫,如果想达到专家级的水平,那么他就应该尽可能多的去看一些临床领域内的相关书籍。找出自己欠缺的部分,用来指导自己接下来的学习。

 

‍‍其次,

将知识可视化,

‍‍我们都知道,相对于文字,人的大脑对图像和图形更加的敏感,‍‍比如,思维导图就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够让知识更全面更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最后

要建立知识体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有将学习到的外部知识与你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学习。

 

具体的做法就是‍‍先了解某个领域核心基础知识,然后在具体的问题中去验证知识,最后再总结出理论。

 

举个例子,‍‍新手老师一般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生的知识体系,‍‍为了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她会去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通过学习,她就会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知识,比如说,‍‍怎么引发学生的兴趣,怎么面对叛逆的学生。也可以向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方法。‍‍然后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办法去教育学生。‍‍这其实就是一个验证总结的过程。‍‍新手老师,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面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时候,就可以分析,从哪里下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以上为你分享的就是第一个重点,‍‍持续学习是你成为领域内专家的基础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重点内容,‍‍没有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提炼,任何人都成不了专家。‍‍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习知识固然重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际上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即使我们掌握了海量的知识,解决不了问题,干不了活,也是没用。‍‍

 

‍‍举个例子,‍‍有些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刚去工作单位,可能都不会写一篇,简单的会议报道,‍‍按道理来说,他们的理论知识应该不会差,可就是写不出来,‍‍到底还是因为实践的少。有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写过这样的稿子,‍‍那么这篇简单的会议报道,自然就难不倒他。

 

再举个例子。‍‍一个刚刚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实习律师,有可能比资深律师对于具体法律条文的记忆都要好,‍‍但是你能说实习律师就比资深律师的业务水平更高吗,‍‍好像不能吧,在记忆法律条款上,实习律师确实更厉害,‍‍但是他们缺乏对客户需求,不同法律问题解决的情景,以及法治精神的了解,他们不能准确的把握客户的需求。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解决复杂的利益纠葛的问题。

 

‍‍因此任何领域的专家一定是解决问题的行家,他们解决工作中棘手问题的能力一定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换句话说,没有大量的实践,任何人都成不了专家。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说你想要做一个重要的项目,也得有机会,‍‍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我们主动的去争取机会。

 

‍‍大部分人都喜欢找那些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据统计,考公务员,现在已经成了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在差的也是央企和外企,‍‍其实很多人,都被所谓的好单位给耽误了。‍‍这些单位很可能成为你成长路上的一个坑。‍‍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那些能给你压担子,让你有足够多解决问题机会的单位,才是一个好单位。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个行不通啊,这样有价值的工作机会太少了,的确,这种情况是存在,我们在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外部环境以及个人因素。‍‍打个比方,你学的是钢铁或煤炭专业,‍‍这些产业现在已经处于严重低迷状态,属于夕阳产业,‍‍这个时候你找一份工作都会很费劲,更别提选择工作单位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呢?‍‍作者给出了两个建议。


我们分别来看下。

 

第一,

在工作单位内部,争取机会。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做到极致,主动接手一些‍‍难度比较大,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并且能够把他做好。‍‍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一旦有重要的项目,领导就会优先想到你。相反,如果领导让你做个简单的ppt你都完成不了,那领导怎么可能把一个重要的项目放心大胆的交给你呢?

‍‍

第二,

跳槽到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地方工作。

‍‍对多数人来说,跳槽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你真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那么你应该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那里有着太多的牛人,在积极上进工作氛围中,你不得不去努力。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说只要多实践多干活‍‍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仔细想想,好像也并不是这么回事。职场中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人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但是让他们独自挑大梁去完成一个项目就很难了。‍‍做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做着做着就成了专家,而有些人却成了操作工,‍‍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没有去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名词叫复盘。复盘是围棋里的一个术语,通俗来说,复盘就是总结的意思。‍‍很多企业在知识管理上都会用到这个方法,通过总结,我们能‍‍获得及时的反馈,‍‍能够清楚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比较差,‍‍这样我们就能够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在做下一个类似的项目时,我们可以结合之前总结的经验教训,就能更好,更快的完成这样项目。换句话说,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有利于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有总结,还不能让我们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我们还需要再深入一个层次,我们需要提炼。提炼就是把实践得出的结论,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换句话说,总结是回顾,而提炼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在提炼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的概括能力,并且进行更深刻的思考。‍‍过程本身,也能让你达到较高的水平。‍‍


比如在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要及时的去总结。‍‍但不是那种应付差事的工作总结,我们首先要分析下,那些完成的比目标好,好在哪,那些完成的比目标差,差在哪,然后提炼出一套规律性的理论。能够作为接下来的工作规则和框架。总的来说,总结提炼的能力是那些致力于成为专家职场人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们再蜕变100课程中曾给大家推荐过的。

 

上面讲的就是第二个重点,没有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提炼,任何人都成不了专家。


下面我们来说第三个重点,任何领域内的专家都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思维。

 

ibm旗下有一款叫thinkpad的笔记本电脑,think就是想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就是思考本,它的名字来源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据说,托马斯约翰沃森,在任职ncl高级销售主管时,他每次召开销售会议的时候,很少有人积极主动的发言,那些被要求发言的销售人员,只会敷衍了事,而且其他销售人员也是心不在焉。这让沃森很是恼火。他大声斥责在场的销售人员。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些销售人员回答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主管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只要多跑跑业务,多签单就可以了。没有其他的想法。听完之后,沃森先是沉思了一下,然后走到黑板前,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他就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多去思考,靠动脑才能赚更多的钱。不止靠多跑腿,勤动嘴。

 

沃森后来创办了ibm公司,并且把think这个理念带到了ibm,今天的thinkpad就是来自于这个理念。‍‍专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之所以能够快速地作出判断,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和框架,能够快速的调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

 

‍‍那什么是思维,‍‍通俗来说,思维就是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找出事物内部的规律,‍‍然后将其归纳出来,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三个常见的思维方式,我们依次来看下。

 

首先,

我们来看下框架思维,框架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全局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够更系统更全面的看待问题,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去锻炼自己的框架思维,


‍‍一方面

是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有点到面地看问题,‍‍不要只看到问题的本身,要尽量全面系统的思考。

 

举个例子,‍‍投资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理论叫做格兰理论,‍‍是由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果提出的,‍‍这个理论什么意思呢?‍‍查理芒格认为最科学准确的投资模式,应该是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结合起来,‍‍比如说心理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等,综合考虑后在作出投资决策。

 

听到这你也就明白,真正的投资高手是从多维度考虑问题的。有自己的一套投资框架。


‍‍另外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框架。

比如说,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你向其他同事求助,‍‍他可能没有做过这个工作,但他却能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你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这就说明了他运用的框架思维去思考问题,把之前积累的经验知识转变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框架。‍‍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在借鉴别人的框架的时候,要清楚他的使用范围。‍‍不要生搬硬套,那样就成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要记住真正的思维框架一定是在实践过程中摸爬滚打得来的

 

接着‍‍我们再来说一下‍‍概念思维,概念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将事物,现象,以及问题能够用几个基本概念概况出来。有助于我们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事情的规律。

 

‍‍咱们举个例子,‍‍现在满大街的共享单车,美团外卖都可以成为OTO,‍‍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意义,‍‍**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曾这样解释,**做OTO的初衷,他说通过OTO‍‍能够提升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效率,‍‍比如美团电影院,可以让电影院的上座率提高三倍以上。‍‍这就是典型的概念思维,‍‍通过概念思维我们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本质。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概念思维呢?

作者建议我们多读一些经典的理论性书籍。通过阅读经典的理论性书籍,我们可以掌握一些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被反复的验证过的。能够保证其准确性。‍‍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能够用相应的概念去解释。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反,你大脑里没有这些成熟的概念,你‍‍重新定义一个概念就会难很多。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指的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用户的需求。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得到用户的认可才会有价值,‍‍用户不会考虑你的水平高低,他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给他带来愉悦的体验。

 

‍‍打个比方,一位客户买了一款化妆品,但是用过之后不大满意,那他下次就肯定不会再买了。等于是一锤子的买卖。而且现在社交工具这么发达,随便发一通吐槽,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专家,必须将用户放在第一位。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与用户交流讨论,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用户接触的越多,你就越能收集到更多的用户反馈。这样我们就可以基于用户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提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举个例子,戴尔电脑公司起步较晚,而且外观设计很无趣,被乔布斯戏称为“沉闷的盒子”。戴尔成立第一年名不见经传,无法靠经销商、渠道竞争,没钱打价格战、搞促销,甚至没钱请咨询公司设计一个好名字,只能以创始人的姓“戴尔”命名。

 

那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能够后来居上,取得如今的成绩呢?秘诀就在一张印有戴尔承诺的小纸片上。上面写着,买戴尔电脑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打电话,电话解决不了他们第二天就上门帮你解决。

 

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戴尔公司逐渐成为行业霸主。在接下来的20年,他们不断蚕食其他电脑公司的市场份额让很多公司慢慢消亡。

 

好,上面就是为你分享的最后一个重点,‍‍任何领域内的专家都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思维,

 

到这里,本书的内容就为大家讲述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下,

‍‍首先

我们说到了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在相关领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成为专家的基础条件。‍‍我们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述了学习的过程,‍


其次

我们说到了要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实践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除了要多干活,我们还有学会总结提炼。‍‍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


‍‍最后

说到了,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快速的做出判断,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又为大家讲述了常见的三种思维方式,包括,

框架思维,概念思维,以及用户思维。

亲爱的们,你学会了吗。



直播间

女人课堂

话题 382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