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不让重病拖垮你的家庭,重疾险如何挑选?

2019-03-0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友情提示:老师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图片及数据,结合文字稿收听音频,技能提升效果最佳哦!

上一节的内容我们讲了,人生中的第一张保单应该是重疾险。

具体讲了什么是重大疾病保险?

我们为什么需要重大疾病保险?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我们来回忆一下,

重大疾病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涵盖人们发生重大疾病的时候,所产生的收入损失和康复疗养费用。

我们需要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因为他是一种面对疾病的时候,更加聪明的做法。让我们不至于在疾病面前,因为无力承担损失而家庭破散。

本节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该如何来挑选重大疾病保险?

这可能是本课程当中最为复杂的一节课,请大家认真收听。

选择一款好的重疾险,我认为有四大维度:

1.公司品质

2.产品责任

3.核保标准

4.服务水平

本次课程主要讲前三点,因为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无法量化,暂时不谈。

1.公司品质

说到保险公司的品质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财务的稳健程度。那么,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健程度如何来评价呢?一般有三个指标:

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计量一家公司的可量化的风险。

2)风险综合评级,计量一家公司不可量化的风险。

3)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SARMRA),计量一家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刚接触保险的同学们,可能会非常关注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但是这个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它只能说明这个时间段保险公司负债和资本的关系,每个季度都有可能变动。

SARMRA则是分析这个公司管控风险能力的指标,有了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公司,即使暂时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高,最后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进行调整,所以对于一家保险公司而言,SARMRA指标的高低可能是更具有代表性的参考。

综合这三个指标,可以测量出一家保险公司的身体健康状况。

一般来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300%之间,风险综合评级为A,SARMRA指数能在80分以上,那这家保险公司的身体状况就算非常良好。

而当你挑选的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红线100%,风险综合评级为B或者C,SARMRA指数在70分以下,就得小心公司的风险了。

这三项指数都会在保监会的官网进行数据的公开,如果想了解的同学们可以自行的查找一下。文中我也贴了两张图,没时间查找的同学可以重点看一下。

image.pngimage.png 

 

2.产品责任

挑选重疾险的第二大维度是产品责任。现在国内的重疾险产品的种类非常多元化,这也是重疾产品逐渐步入成熟的一个标志。

当重疾险刚开始引入中国的时候,它仅有一个形态就是寿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

这时候的重疾险相当于寿险的零部件,只是当这个被保险人发生重大疾病的时候,提前把寿险的额度分配给你而已。

那时候高发的重大疾病种类也没有统一,各家的条款制定的参差不齐,有些疾病的尺度定的非常之严格,以至于发生了「保死不保生」的说法,重疾险的意义受到了广泛质疑。

所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为了给重疾险正名,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

将前6种主要的高发重疾变成了重疾险的必选项,例如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另外19种重大疾病也统一了条款的定义。

条款的规范使得重疾险的发展真正走上了正轨,重大疾病保险变成了真正可以帮助消费者们抵御疾病风险的防火墙,后续重大疾病保险的多样化和长足发展也植根于此。

所以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重疾险的病种种类多就一定好吗?其实答案是不一定,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年《中国消费者白皮书》来看:

image.png 

理赔最高发的疾病,集中于保险行业协会所规定的6种重疾之中,也就是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和终末期肾病。

而市场上的100种、150种的疾病种类,其实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个噱头,真正的理赔概率并没有那么高。

保险公司们为了满足客户们的各种需求,不断的开发与创新,逐渐推出了重疾险的多项责任,比如轻症责任,轻症豁免责任,多次给付重疾责任,多次给付恶性肿瘤责任等等。所以大家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要仔细阅读产品责任这一块。

比如:

2001年,新华人寿推出了第一款分红终身重疾险。

2009年,中国人保推出了第一款多倍赔付重疾险。

2010年,光大永明推出了第一款轻症赔付重疾险。

2013年,太平洋人寿推出了第一款轻症豁免重疾险。

2017年,招商仁和推出了第一款真·癌症多倍赔付重疾险。

我附了一张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image.png 

我稍微和大家说一下轻症责任这一块。轻症的出现是为了应对重大疾病的早期状态,一般来说使用的手段也更为缓和,比如恶性肿瘤的早期状态是原位癌,而原位癌的早期状态是更容易治疗的,损害是可逆的。

那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轻症责任要怎么看呢?

我们还是看理赔概率,最高发的六种重疾对应的轻症非常关键,比如:

1)极早期恶性病变

2)(非开胸)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3)轻微脑中风

4)不典型性心肌梗塞

5)(非开胸)主动脉内手术

和轻症相关的另外一种重疾险的产品责任是轻症豁免,这使得重疾险更加人性化。轻症豁免是指被保险人得了轻症之后,后续的保费可以免交,而且还可以享受其他的重疾险责任。

其他的产品责任还有多次给付重疾责任,多次给付恶性肿瘤责任等等。要讲清楚这几种产品责任,需要从重疾险的类别开始讲,大家可以做好笔记,或是看我文中给出的图片,会更清晰一些。

常见的重疾险大约分为两大类别:

储蓄型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

image.png 

储蓄型重疾险继续沿用着:寿险+重疾险+轻症+轻症豁免的产品组合。这类的产品至少可以理赔基础的身故保额,保障更为全面。

从细分来看,演化出的多次给付型重疾险的保障更为全面,可以提供被保险人获得多次的重疾险理赔。多次给付型的重疾险是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疾病发生率,以及逐步完善的医疗手段。这部分产品更多的是应用在儿童重疾险上,我们在儿童重疾险那一章会详细的解释。

另外一个储蓄型重疾险的细分类别是返还型重疾险。顾名思义,返还型重疾险是当达到一定的年限,如果没有发生重疾险理赔的时候,可以返还所交的保费,可以理解为购买重疾险的同时,又配了一份理财险。返还型也是有利有弊,利是能同时享受保险和理财的功能;弊是返还型重疾险的收益率可能不及其他理财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挑选。

而重疾险的另一大类别是消费型重疾险。

这类的特点是把寿险与重疾险做了一个拆分。单独的把重疾险的责任拿出来,而舍弃了寿险,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利有弊。

好的地方在于,单独买重疾险责任的花费更低,非常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但缺点在于拿掉了寿险责任之后,如果没有达到重疾身故的情况,只能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大约是你所交的保费减去保险公司的管理费和人员佣金所剩余的钱)。

比如脑中风后遗症有非常明确的时间限制180天,购买保险后必须超过180天才能理赔。如果说小明单买一个消费型的重疾险,还没有达到180天的时间限制,就发生重疾身故了,那小明只能理赔保单的现金价值,这个在投保前期的现金价值是非常低的。

所以如果真的需要购买一个消费型的重疾险,我建议搭配寿险一起购买。否则容易出现责任上的缺失。

经常有人和我讨论,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孰优孰劣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类型并没有好坏,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

这就好比问我,可乐和汉堡一起买好,还是可乐和汉堡分开买好,这并不是一个是或否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一些误导消费者的媒体,将两个责任完全不同的产品进行价格对比,以此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种做法是非常不专业的。

还是要遵从我们购买保险的五大核心原则的第一、二、三项原则。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家庭为单位,按需求定制、保额是关键为基本的核心逻辑。

再根据自己的收支情况、健康情况、家庭结构、产品偏好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3.核保标准

再说回来,挑选重疾险的第三大维度是核保标准。什么叫做核保呢?

官方的定义是:

保险公司于承保前,对投保标的信息全面掌握、核实的基础上,对可保风险进行评判与分类,进而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的过程。

翻译成人话就是:

“根据你的财务及健康情况,来审核你是否可以有购买保险的资格。”

简单说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想买保险都买得了的,保险公司会做健康和财务上的审核,来判定你是否有资格购买保险。当然,重疾险的最关键指标在于健康。健康是投保最大的资本。

当然了,在目前的体检报告异常率达到97%的情况之下,完全健康的人群是少之又少的,如何最大程度的满足我们投保的需求呢?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健康核保会有五种不同的结论:正常承保、加费、责任免除、延期承保、拒保。大家看文中的图5会有更清晰的理解。

image.png 

如果身体健康,一般来说能够标准体正常承保的自然是最优的情况。

如果是亚健康或者非健康人群,次标准体承保可能会要加一些费用,或者除外某一类疾病。

而未承保就是风险较大的情况,出现了被拒保或者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观察的延期承保。

如果你现在已经达不到标准体承保的情况,我们就要来关注一下各家保险公司的核保尺度来决定选购了。各家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项目有所不同,对同一个异常情况的核保判定也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对一的专业咨询服务来帮助你去挑选对你来说承保条件最好的产品和公司了。

总结

好了,如何去挑选重疾险产品你学会了么?

首先挑选重疾险产品的四个维度是:

1.公司品质,尽量挑选三项指标都较好的保险公司。三项指标的数据都能在保险会的官网上查询,也是非常方便的。

2.产品责任,重点关注重疾险中的病种种类。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按照我们所讲的五大核心原则来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3.核保标准。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尺度,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可以帮助你挑选承保条件最好的公司和产品。

4.服务水平。各家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比较难以量化衡量,这一点我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行衡量。

本节课主要展开讲解了前三个,内容非常的多,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呢?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你来评论区与我们交流,谢谢!


直播间

功夫财经

话题 158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