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热锅上的家庭-学会认清那些普通但隐秘的家庭问题

2019-02-2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热锅上的家庭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书叫做《热锅上的家庭》,是2015年1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奥古斯都·纳皮尔 和 卡尔·惠特克。 

  

我们先来介绍下两位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

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

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你心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惑?

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其步步退避、不知所措,还不如快翻开这本书,看权威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解答. 


本书的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于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成为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本书。 


中国有句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几乎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很容易解决,而有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成员间的关系,甚至让家庭土崩瓦解。有一项调查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婚姻状况也面临严峻的形式,离婚率升高,婚外情泛滥,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儿童心理问题和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健康的家庭,家庭结构和氛围又是如何影响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呢?‍‍ 

  

好,在进入今天的分享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即将出场的人物,‍‍这些人物按照承担角色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治疗师,就是前面给大家介绍过的两位作者,另外一类是来访者‍‍家庭,一个五口之家,包括一对夫妇,一个16岁的大女儿,11岁的儿子和六岁的小女儿。他们的‍‍治疗源于一场危机。 

  

‍‍六个月前,大女儿开始频繁地和母亲争吵,慢慢的发展到离家出走,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父母不知所措,前来寻求家庭治疗师的帮助。‍‍而随着治疗的展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今天的分享将‍‍以治疗的进程为线索,分为两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有哪些? 

‍‍第二如何化解家庭矛盾构筑健康家庭。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本书中共总结出来四个真相: 

真相一,‍‍

家庭问题通常会以个人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真相二,‍‍

家庭问题会转化成家庭成员的个体冲突。 

真相三,

‍‍问题家庭的模式会代际传递。 

真相四,

‍‍表达合理诉求的冲突,会增强家庭凝聚力。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真相,‍‍家庭问题通常会以个人问题的形象表现出来。 

  

‍‍治疗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不约而同地将大女儿视为治疗的焦点,因为她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又试图自杀,大家认为她是十足的问题少女。随着治疗的深入,治疗师发现,‍‍大女儿表现出的这些问题行为潜意识中是为了拯救这个问题家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丈夫沉溺与工作,忽视了对妻子情感上的照顾。‍‍每次一回家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工作,妻子对此不满,但一直压抑着生闷气。‍‍大女儿看到妈妈生闷气,她也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妻子看到大家的表现,非常愤怒,就说到,你们就知道回避,各忙各的事情,家是我一个人的吗?‍‍在这样强烈的愤怒和委屈下,妻子将矛头对准了大女儿。 

  

这样一来呢,大女儿成为了‍‍夫妻矛盾的替罪羊,她满腹委屈,又不甘示弱,冲突一步步升级,最后发展到‍‍大女儿离家出走,甚至企图自杀的地步,‍‍虽然大女儿成为问题少女,酿造了家庭危机,但是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夫妻之间多了一些可以交流的话题,虽然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对大女儿的认识不同,而吵架,但这些争吵非但不会动摇夫妻关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两个人之间的连接,‍‍而其他的家庭成员也为了解决大女儿的问题而凝聚在一起,‍‍所以呢,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少女拯救问题家庭的故事。 

  

问题家庭通常会以问题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真相几乎存在与所有家庭的治疗中,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点,我们先来‍‍厘清以下的两个事实, 

  

‍‍任何家庭都至少有两个人构成。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可以构成一个小的‍‍系统。系统的观点是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石之一,‍‍家庭理论学家,林雯霍斯曼认为,当家庭面临危机的时候,家庭成员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去改变整个系统,‍‍我们了解了这些理论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大女儿的问题行为,其实是她不断地对家庭危机适应和调整的结果。 

  

她首先是回避了‍‍这些行为的冲突,在遭到了母亲的责难之后,进行反击,甚至是不惜伤害自身,大女儿的这些行为在意识上是为了让自己免受母亲的攻击,但在无意识中,她承受了这些攻击,并将家庭的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缓解了更‍‍深层次危机的到来,甚至让家庭系统达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在大女儿身上这样的调整和适应是无意识的,而在有些情境下,这些调整是有意识的。‍‍比如说这一家的小女儿,在父母吵架的时候就会哭,‍‍她一哭,父母就会停止争吵,‍‍所以布莱斯一家的家庭成员都在努力的调整自己,以维持家庭系统的整体稳定。‍‍即便这样,会使她们变成问题少女,或者是爱哭的小孩。 

  

所以‍‍我们说的第一个真相,家庭问题通常会以个人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因为在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会合力创造出一种模式,她们会改变自身,来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 

  

当改变的幅度超出了正常范围的时候,问题‍‍行为就产生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真相,‍‍家庭问题会转换成家庭成员的个体冲突,‍‍接着上面的故事说,‍‍在家庭治疗师解释了大女儿的行为动机之后,大女儿因为获得了理解,而如释重负,问题行为有所改变,‍‍按照常理,掩盖家庭危机的个人问题已经被清除了,接下来就应该解决家庭的核心冲突。也就是‍‍父母的婚姻关系问题了,‍‍但是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使得家庭治疗一直无法聚焦到婚姻问题上,‍‍究竟怎么回事呢? 

  

‍‍首先是本来已经好转的母女关系急转直下,‍‍在每次治疗时提及婚姻问题的时候,母亲都会将焦点转移到和大女儿的关系上,甚至为此刻意的制造和大女儿的冲突并动手打了大女儿。‍‍ 

  

之后,儿子和母亲又开始表现的矛盾,儿子开始表现的叛逆,不服管教,甚至在治疗的过程中和治疗师爆发了的肢体冲突,‍‍治疗室当中状况频繁,导致治疗室在一段时间之内,只能应对这些危机,而无法触及到家庭中核心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来访家庭阻碍治疗进展的情况特别普遍,‍‍这种现象在心理治疗中被称为阻抗,‍‍那为什么来寻求心理治疗的个体和家庭要阻抗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改变‍‍会带来痛苦,‍‍而快速逃避痛苦的办法,就包括回避,以及转移焦点。‍‍书中的这个家庭两种形式都出现了,先说回避,在母亲‍‍和大女儿的冲突解决下,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一家人的突然都表现得仿佛很有礼貌很成熟,‍‍但是治疗并没有因此转向父母婚姻的问题,相反‍‍父亲就向咨询师提出要结束治疗。 

  

‍‍理由就是父亲认为家里的主要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作者看来只是一种假象,他认为,这个家庭‍‍害怕改变来的太快,所以能创造了这种假象,借以逃避治疗。 

  

阻抗的‍‍另一种方式是转移焦点,‍‍前面说到母亲和女儿再起冲突,以及儿子对治疗师发难就是以转移焦点的方式来抗拒治疗,‍‍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女儿、儿子和母亲起冲突就是转移焦点呢? 

  

‍‍难道这样的冲突就不会使家庭破裂吗?‍‍要回答这个疑问,首先要掌握一个知识点,家庭普遍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也就是说,只要是夫妻关系没有破裂,家就是完整的,‍‍为了维持这种完整,最常见的一种应对方式,就是拉如一个第三者,把二元关系变成三角关系,进而增强关系的稳固性。 

  

‍‍我们这说的第三者,不是我们日常中说的小三,像孩子、父母都有可能成为夫妻关系的第三者。 

  

举个例子。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关系出了问题,但是都不想结束这段关系,‍‍他们就可能会把孩子拉进来,‍‍通过孩子来指责对方,‍‍比方说,经常会有丈夫或者妻子这样抱怨配偶说,‍‍孩子学习成绩这么差,你也不管管,‍‍孩子这么懒惰,都是学的你。‍‍或者是对孩子说,‍‍你爸是指望不上了,你一定不能让我失望,‍‍等等。 

  

这其实就是将夫妻的‍‍二元关系变成了丈夫孩子妻子的三角关系,‍‍通过这种三角关系,表面上维持了家庭的完整,但实际上是顺理成章的回避了夫妻间的问题。 

  

所以‍‍家庭问题的第二个真相就是家庭问题会转化成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这是因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为了避免家庭破裂,家庭会将夫妻双方的二元冲突变成三角关系,增强关系的稳定性。 

  

‍‍接下来的我要分享的第三个真相是,问题家庭的模式会代际传递,‍‍这个真相同样来自于作者在治疗中的发现,‍‍‍‍家庭成员间的冲突相继解决,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危机的根源在于夫妻关系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在第一真相中提到过,丈夫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妻子情感上的照顾。 

  

‍‍从心理治疗的视角来看,忽视本身并不引起症状,重要的是妻子如何解读丈夫的忽视行为。举个例子说,同样是面对一个忙于工作忽视情感的丈夫,如果妻子认为丈夫是为了养家,‍‍不得不加班加点的工作没办法顾及情感交流,‍‍她很可能会因此更心疼丈夫。 

  

‍‍但是如果妻子将丈夫的行为理解成对自己的回避。那她很有可能就会感到委屈和愤怒,‍‍这两种不同的理解会让妻子以不同的方式来对丈夫的行为作出反应,最后就会形成不同的夫妻关系模式。 

  

而书里的这个妻子,就认为,丈夫无视‍‍自己,‍‍这让她有些受不了‍‍,你凭什么这么对我呀,‍‍就有很多不满的情绪,‍‍为了研究个体在关系中某类行为的原因,更好的理解来访者,很多的治疗师会追溯来访者童年时候的经历。或者是原生家庭模式。 

  

‍‍治疗师从与丈夫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只顾工作不顾家的人,甚至他退休之后还是忙于工作应酬,‍‍另一方面父亲又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丈夫‍‍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愿望和想法。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丈夫,情感表达是受抑制的,所以他习惯于通过工作的方式,在人际关系网络中退缩。 

  

‍‍而妻子的原生家庭是靠母亲支撑,父亲则花了‍‍很多的时间看书,偶尔去工作一段时间,‍‍母亲经常因为父亲整天闲着而气愤。‍‍妻子,一方面很认同,母亲对家里的贡献,但是也因为母亲老生气,很害怕母亲。直到成年之后,还是想讨好母亲。‍‍对父亲则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怒和无奈,‍‍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妻子是极度渴望情感上的关注和被认可的,可以想象这样的两个人相处,妻子会‍‍因为感受不到丈夫的关注,‍‍而深感挫败,而妻子对自己母亲的认同又使得她不自觉的承担起支撑管理家庭的重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付出没有回应,感觉挫败,加倍付出,没有回应,更加挫败的循环中。 

  

‍‍特别是当她发现不只是丈夫没有回应,大女儿也躲着她的时候,妻子就终于忍不住爆发朝着女儿发火了。你可能会说,那么丈夫和妻子这么不同,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组建家庭的呢? 

  

‍‍其实还是跟原生家庭有关,妻子后来觉察到自己之所以选择一个工作狂丈夫,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投入到工作中,自己对父亲是愤怒和不认可的。因此‍‍找了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男人。 

  

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和夫妻组成的新家庭是相互纠缠的,就是我们会把原生家庭当中的关系‍‍模式以无意识的方式带入到我们的新家庭中,为什么这种问题家庭的模式是会代际传递呢? 

  

作者解释道,‍‍因为父母的婚姻是子女婚姻唯一的模板,这种模板会印刻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亲很强势,经常‍‍惩罚孩子,孩子在自己的婚姻当中,也会谨小慎微。‍‍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母经常不在孩子身边,或者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那么子女在他们的婚姻当中也会更有可能忽视伴侣的感受,或者预设伴侣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因而会特别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第三个真相,‍‍问题家庭的模式会代际传递。 

  

第四个真相是,表达合理诉求的‍‍冲突会增强家庭凝聚力。 

  

‍‍这个家庭‍‍在家庭治疗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冲突和焦点。最开始的时候,全家人的矛盾焦点是‍‍大女儿的行为问题。再往后演变成了大女儿以及儿子与母亲的冲突,最后落在了夫妻间的冲突上。而几乎每次焦点问题都是在冲突中解决的。 

  

比如大女儿和母亲的冲突‍‍的起因就是,母亲在家里布置晚餐,‍‍但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事,没人理会他,母亲压抑多时的愤怒爆发了,‍‍但矛头还是指向了‍‍大女儿。大女儿觉得很委屈,于是就顶撞了回去,母女就这样再次爆发了冲突,在冲突当中,母亲还打了女儿。 

  

在咨询室里,两个人都把自己的委屈述说了出来,女儿认为大家都没有帮忙,为什么总是我受指责呢?‍‍母亲则坚定的认为,我绝对不允许女儿那样顶撞我。‍‍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又在咨询室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后,母亲摊牌,‍‍要么服从我,要么离开,‍‍在这次的争吵当中,母亲一步步逼迫女儿,最后女儿愤怒且恐惧的想要离开治疗室,但是因为门锁坏了,没能成功。 

  

那‍‍治疗师是怎样把这样的一场冲突转化成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新型母女关系模式的呢? 

  

‍‍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在治疗室中争吵,事实上,‍‍在第一次治疗当中,治疗师就给大家下达了一个指令,那就是不要在治疗室外吵架,‍‍治疗师认为。如果是只在治疗室里争吵,就能将争吵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过程。 

  

‍‍第二步是理解和支持吵架双方背后的需要,‍‍比如说母亲坚持不让步,是因为想要维护母亲这个家庭角色的权威。‍‍女儿愤怒还击,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些需要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争吵的双方都只能看到对方的攻击性行为,而看不到行为背后的诉求。 

  

而治疗师的工作就是看到双方行为背后的诉求,并且把这种诉求公开‍‍表达出来,‍‍通过治疗师的转换和表达,双方从不可理喻变成了可以理解。彼此的关系,也从敌对走向了缓和。 

  

‍‍最后一步是,鼓励母女两探索新的相处模式,‍‍既然双方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那在攻击对方之外,有没有别的方式能够满足这些需要呢?这需要治疗师和家庭成员共同去探讨和尝试。 

  

在这个家庭当中,母女冲突后,母亲就给每个成员分配了家庭任务。即树立了母亲的权威也尊重了女儿‍‍的感受,通过治疗师和求助家庭的共同努力,一种新的沟通模式逐渐建立了起来。通过这三步,冲突就变成了促成关系的契机。使在家庭在经历冲突之后焕发出了更蓬勃的生机。 

  

‍‍所以表达‍‍合理诉求的冲突会增强家庭凝聚力,这是第四个真相。所谓合理就是成员在冲突背后的需要应当是符合情理的,就像上面的例子当中,母亲需要确定自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女儿需要被尊重,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冲突会增强家庭成员的相互了解和家庭的凝聚力。 

  

到了现在,这一家人已经了解了自己家庭问题背后的真相了,‍‍经过治疗之后他们家是否出现了转机呢?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就描述了,结束治疗后,这一家人的状态,‍‍丈夫和妻子的婚姻关系出现了转机,转机的原因就是他们通过与原生家庭的和解,‍‍接纳了自己,丈夫在治疗中,向自己的父亲表达了自己被他压制和操‍‍控的愤怒。 

  

妻子则在治疗过程中,数次回家探望父母,‍‍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妻子慢慢发现了真实的自我,她从家庭主妇的角色当中走出来,开始寻求新工作的挑战,孩子们则各自长大,逐渐与家庭分离。‍‍继续各自的学业生涯,‍‍家庭成员自我独立,相互之间又有紧密的链接,这是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理想家庭模式,那么我们‍‍怎样构筑这样的家庭? 

  

作者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

父母要看到存在与问题‍‍小孩背后的问题家庭。


举个例子,‍‍有些父母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揪心。把孩子送到各种解除网瘾的机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孩子沉迷网络中可能是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转而去寻求网络上的满足,如果把家庭看做是一个树,沉迷网络的孩子就是疏于照顾的家庭这根枝干上接出来的果实。 

  

如果只看到坏掉的果实,而忽略歪曲的枝干,那么即使清除掉了坏的果实,还是会有新的果实变坏,所以要保持家庭这棵树整体的健康,就需要我们不仅看到坏掉的果实,还需要看到弯曲的枝干,勤于修剪,树木才会茂盛。 

  

‍‍第二个启示是,

父母不要把孩子卷入夫妻之间的冲突中。

在前面我们说到,夫妻经常会把二元关系,变成三角关系,以增加家庭的稳定性,‍‍而孩子通常被卷入其中成为整个家庭的替罪羊,夹在中间的孩子会有一种两面受气的感觉。这对于孩子心理的感觉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家庭当中,儿子情绪崩溃就是因为父母在对自己晚睡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不同,母亲说,你‍‍赶紧去睡觉,‍‍父亲却说,‍‍你可以有自己的安排,最后父母让‍‍儿子自己决定怎么做。儿子不想令父母当中的的任何一方不高兴。为此情绪崩溃,引发了又一次家庭危机。 

  

‍‍第三个启示是,‍‍

为了构筑健康的家庭,我们应当努力阻断或者是减少问题模式的代际传递,‍‍具体的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自我觉察,‍‍如果你的家庭正陷入困境和危机当中,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行为模式是什么?‍‍这和原生家庭当中的人际相处模式是不是有某种关联?‍‍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虽然现在身处的家庭环境和小时候不同,我们承担的角色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但是,我们是用‍‍同样的行为模式,应对环境,‍‍很多时候一旦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改变就完成了一大半。 

  

‍‍其次是试着理解父母的行为,试着把他们的行为放在他们的环境当中去理解。认识到他们是有他们的局限的,他们的行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孩子没有办法接受父母的行为,是因为在孩子的心目当中,父母的形象往往是理想化的,‍‍如果孩子能意识到并且接受父母也是存在局限的,‍‍他们可能会在释然之后,开启新的人生。 

  

最后一个启示是,‍‍构筑健康家庭需要我们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系统,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启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就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妻子在对丈夫发脾气的时候,‍‍可能就是在表达,我需要你的关注,‍‍母亲在对女儿的学习成绩表达不满的时候,也许就是想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母亲在训斥儿子不该到处冒险的时候,也是再说,我很担心你的安全。 

  

‍‍所以,‍‍家庭冲突背后隐藏的动机都是善意的,‍‍但是家庭成员却用一种会伤害对方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系统技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心意,又不使得对方受到伤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这些善意的、内在的、动机用没有攻击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你想要与家人沟通,但是情绪正好不好,你可以先该自己一段时间冷静下,想想怎么去表达你想要释放的信息,才能使对方接收到,‍‍如果你感觉到,别人正在攻击你,那先不回应,‍‍想一想他在攻击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呢?‍‍然后用对方能够接受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是如何理解他的需要的,同时表达出来,你自己受到攻击时候的感受,‍‍你在这个时候所做的,就相当于一面镜子,即让他看到了自己的需要被理解了,也让他看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伤害,‍‍那这样的话,冲突就可能变成一种进一步沟通的契机。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美满的家庭是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


我们中国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爱的表达总是讳莫如深。其实,我们对家人的爱要合理的表达出来。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家人的沟通中。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分析下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和老公说话中是起冲突,看看我们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只有连根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才能收获美满的家庭。


最后祝每一个姐妹都能通过学习力量让自己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直播间

女人课堂

话题 382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