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深度工作-如何用每一点脑力深度工作

2019-01-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深度工作


不知道你的生活是否也是这样的状态: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力吗? 


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名为《深度工作》,它作者是[美] 卡尔·纽波特,2017年0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作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他在书中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一些肤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而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


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

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那下面我们就进入本书的内容。


◇◆◇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叫做深度工作?


书中有一个定义说,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没有深度工作,我们就只是浅层次的不断重复。


那么与之相对的就叫做肤浅工作

肤浅工作的定义是对认知不高的事物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比如说,你在嘈杂的环境下,回复那些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邮件。或者和很多人坐在一起,不停的开会。开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但是如果开会的时间过长,就会变成一种肤浅的工作,因为它缺少大脑深度的思考。


乔布斯经常把自己关在一个禅室里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是一种深度工作的形式。


这本书的作者说,未来有三种人能够越来越贵,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哪三种人呢?


1. 能够和机器对话的人。

比如那些编程的程序员。因为企业只有他们可以操纵机器人,所以在企业里有非常高的地位


2.IP就是一个像明星一样的人,比如像莫言,像孙俪,他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很多的粉丝。比如商家在推广产品的时候只要打上孙俪同款的东西就可以大卖,成为爆品,就是这个道理。


3.资本家。

资本家有钱能投入到更多的产出中去。


所以这三种人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贵。


怎么才能成为这三种人其中的一类呢?

这就要求要么你能快速掌握一门复杂的工具,或者你的工作质量和速度达到了精英层次,但无论你是要快速的学会一门复杂的机器语言,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到一个精英的层次,具有洞见,创造力,和执行的速度,都需要深度工作能力的帮助。


我们大脑当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物质叫做髓磷脂,髓磷脂是在神经元之间产生链接的东西。


所以通过刻意练习,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出现更多的髓磷脂,而如果我们天天从事的是肤浅工作,我们髓磷脂的数量就会不断下降,所以你的大脑的链接力就会不断的下降。


但实现深度工作,其实挺难的,为什么呢?


第一个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周围让我们分神的机会太多了。


第二个是度量,是一个操作中的黑洞,就是你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到底多少,你自己很难度量不知道,大量的人的反应是,不知不觉,这一天就过去了。很多人的一天就是发朋友圈,刷朋友圈,点赞,


人们为了轻易的获得他人给自己大量的点赞,而获得存在感,甚至有时候会发一些特别无聊的东西。本来想我就看五分钟手机,但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这就是外部的原因和我们上网时间无法度量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最小阻力原则。

就是说,人的大脑有一个习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我们的大脑在遇到周围一大堆复杂的事要处理的时候,我们优先选择的都是那些容易处理的事。


就比如说回电子邮件,或者发一条朋友圈,我们总是喜欢做自己最容易干的事。为什么呢?因为阻力最小。


如果你不能优先做阻力最大的事,你就没法进入深度工作,因为你总是在那个肤浅的层面上不断的浪费精力。


第四个非常不好的问题就是忙碌代表着生产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度量一个人有没有成绩,就是看他是否忙碌,看他有没有加班。所以大量的人喜欢在公司里扮演着特别忙碌的角色。把自己搞的好累,似乎这就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而这些呢,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所以一定要小心,你是不是在用忙碌度量你的工作。

 

◇◆◇


那么深度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有本书叫《程序员修炼之道》在这本书的前言当中,应用了古代石匠们的工作准则,他说,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


这就是一个深度工作者的喜悦之情,一个深度工作者用这种崇敬的心情去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加入自己的深度的思考在里面,他会感受到幸福。所以有句话说: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深度工作呢?

实现深度工作要实现四个准则。


  • 第一,工作要深入

我们都有放松的欲望,休闲的欲望,有走捷径的欲望,我们希望最小阻力。欲望在一波一波的不停的攻击着我们,这样那样的欲望会阻挠我们进入深度工作。所以在深度工作之前,我们要给自己一个仪式感,把手机放在一边,认真的去思考。


要做到这一点,有这样几个步骤:


  • 1. 你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哲学分为几类,

第一是禁欲主义的哲学,

就是像禅师那样,每天生活的很简单,他们让自己深入起来就是做深度的思考。他们只需要自己去创造,在大脑当中去思考问题,对肤浅的东西一概不看。


第二个是双峰哲学,这种哲学是把自己的一天的时间分为两份,休闲的时间,和专注工作的时间。定期闭关,也是典型的双峰哲学。


第三种叫节奏哲学,

节奏哲学就是养成一个习惯。自己的时间规划和任务分配都是固定的,形成一种生活的节奏。


第四种叫记者哲学,

有些作家在生活中,不管在买菜,在逛街,在做运动,只要他有灵感了,他就会马上拿出纸笔记下来,随时随地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这就是一种记者哲学。


这四种方式都是不同的深度工作的哲学,你可以从中选一个,来形成自己深入工作的习惯。


接下来,你就要做到习惯化,就是当你选好了一个哲学以后,你要把它变成你生活的习惯。


在一开始的20多天,或者是一个月之内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你是在和自己扭着干。但是你相信,一旦过了20天,它成为了一个习惯以后,就轻松了。所以挺过这一段,你发现它就不再很累了。


  • 再就是,用商业般的计划来看待你的工作。

很多人对于深度工作没有追踪,也没有考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只是下定了一个决心,干了几天慢慢的又回到过去了。所以我推荐用商业的监督目标的方法来监督你深度工作的效果,效果就会倍增。接下来也需要有自己的安逸时光。一个人在一天当中能够进入深度工作的时间,据统计,是4个小时。休闲和安逸的时间能够提升你的洞察力,恢复能量。


人的专注力是耗费精力的。一个人要长期专注或者要控制自己,是需要耗费很多能量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休息来补充回来。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轻易停的。在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浅意识的层面还在想你深入工作时的问题。所以很多人会在休闲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就是休闲时光给我们带来的灵感。


我来总结一下深度工作的第一个准则:工作要深入,需要有一套哲学,需要习惯化,跟踪你的计划。

 


  • 第二、你要学会拥抱无聊。

人们总是停不下来刷手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恐惧无聊了。我们觉得无聊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情。


有个科学家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随时就要拿起手机看,那么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样的积习。更具体的来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的无聊时光,比如说排队等五分钟,或者在餐厅等朋友,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的,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被重新编排,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进入深度工作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拥抱无聊的原因。


你必须要学会和自己独处,大脑才不会发生器质性的改变。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慢慢地训练自己不去刷手机,当你试着去拥抱无聊的时间时,它会让你的大脑慢慢地学会专注。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你的手机设置成静音,真正想要找你的人,他们会想办法找到你,如果不想找你的人,你再关注也没用。


作者列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学习方法。罗斯福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是一个博物学家了,他所发表的鸟类的论文已经能够达到专业级别,但即使他这样深度地沉浸在鸟类研究上,他别的学科成绩照样很好。


因为罗斯福每天学习的方式就是突击式的深度学习。他每天留出六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这时候,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自己,他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所以他可以既做鸟类博物学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把那么多繁重的功课做得非常好,这就是罗斯福学习法。


我们再来看一下哲学家康德,一生从来没有出过他们的小镇,他们整个小镇的人,会把康德的节奏当做时钟来对待。因为他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固定,他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经常做深度思考。在散步的时候,会进行冥想,他因此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我们说无聊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学会和自己相处,慢慢的就习惯了。所以第二条准则就是学会拥抱无聊。


  • 第三、学会远离社交媒体。

在生活中免费送小礼品的商场总是排起了长龙,扫码送礼物也总是围着大堆的人,只要有一点点益处,人们就会忽略它带来的负面结果。


在美国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很多的农场主有大片的农场,农场会长很多的草,同时他们还会养牛。那他需不需要买一个干草压捆机呢?


买一个干草压捆机就可以把地上的草打成捆放在地上,按照正常人的想法,那当然应该买。因为你是农场主,不应该有这个设备吗,有这个设备去压捆,就不用去买别人的草了。


但是有一个农场主,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等算完账了,大家发现,原来买这个干草压捆机,这么花钱啊!买了干草压捆机确实可以自己打包草,不用买草了,但坏处是:

第一,买干草压捆机需要花钱;

第二,压捆了草还需要交税;

第三,如果你自己做了这些草,你就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比如说养殖。


所以,当他把买干草压捆机的投入和产出,包括机会成本全部算了一遍后,发现正常人都不会买它,都会干脆买别人打好包的草,因为这样更便宜。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做深度的思考,只要觉得听起来有好处,就去做。所以,任何益处都会导致我们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乱。


那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关键少数法则,也就是二八法则。


在你的人生当中,给你创造百分之八十的价值的东西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公司中创造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突破。


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带来关键性突破的少数事情上,而不是全面的花费精力。


作者的办法是,你可以试着很多天不用你手机上的应用,过段时间你看有没有反应。有反应的,你就把它留下。如果你一两个星期没用过这个东西,都没有反应,你就把它删掉好了,不要再用,这可以减少你手机的应用数量。


还有一个是要重视一天中的另一天,什么意思呢?有很多人认为,一天最重要的是工作的8个小时,很多上班族白天都元气满满的去上班,然后晚上疲惫不堪地下班。


一旦晚上疲惫不堪的下班后,就会发现他会挥霍剩下的这16个小时。这16个小时只留出一点时间睡觉,甚至很多人舍不得睡觉而不停的刷剧。在他心里,把工作的8小时当成了一天而把剩余的16个小时当成了赠品。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作者说剩下的16个小时,你应该把它看做是一天中的一天,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是你和别人有区分的时候了。


有人说这要求太残酷了。我上班已经够累了。你让我回来再更累吗?其实你搞错了一件事,我们的大脑和我们四肢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四肢肌肉如果工作了八个小时,那再做八个小时的工作,你可能会累趴下。但是我们的大脑不是,大脑想了8个小时这样的问题,再换个角度想8个小时那样的问题,大脑根本不会疲倦。


反过来,如果在一天当中产生了新知,你第二天会生活的更加愉快,更加轻松。大脑的运作机制和我们的肌肉的运作机制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你剩下的16个小时不建议你再去继续体力劳动。


但如果你从事脑力劳动,或者你从事体力劳动,你剩下的时间,应该去做脑力的工作。思考当下在工作当中没法深入思考的东西,每天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时间来进行深度的思考。


我们说,人和人的差别,从来都不是现在工作的8个小时,而是工作之余的8个小时。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才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公司里,人和人的成长速度会不一样的原因。以上就是我们讲的深度工作的第三个准则,叫远离社交媒体。


  • 第四、摒弃肤浅

美国的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把工作时间改成了每周4天工作制。当他们在硅谷宣布这个工作制后,硅谷其他的公司特别恼火。大家说,你这样做,让我们的员工怎么办。我们的员工听说你们公司4天工作制,他们也要求这样做。


而这家公司的老板说,我们是4天工作制,但我们工作量没变,我们发现,员工为了在4天里完成这么多的工作,他们的效率提高了。他们之间闲谈,扯皮,开无聊会议的事件大幅的减少,大家可以很快的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中,能够留出一天时间来思考工作,保持创新。


所以工作量没变,但时间缩短为4天,这样效率反而提升。

 

还有一个叫肤浅工作预算,就是如果老板让我做更多的肤浅工作,我需要找他要预算。


很多公司会招一些实习生,那实习生就是肤浅工作预算。公司把大量的肤浅工作,外包出去,让更年轻的人做这些肤浅工作。因为肤浅工作是很容易做的,比如定票、预约个会议室、完成一个合同,校对等等,如果我们能给每个员工配一个活力四射的实习生,实习生会认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自己有了锻炼的机会。他们能外包我们很多肤浅工作的话,员工才能针对自己的岗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时候就能大幅的提升公司的效率,而关键是每个人都会得到成长。


所以你也可以找你的老板要肤浅工作预算,不要无休止的工作,不要把自己安排的连轴转,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充电的时间,让自己空下来,去进行深入思考。


最后一点,你要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在职场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收到邮件当天一定要回,如果当天不回就会被视为没礼貌,但如果所有人给你发邮件,当天都要回的话,你会发现你这一天什么也做不了了。


所以这本书向这个准则发出挑战。为什么我要回所有的邮件,很多邮件本来就是无所谓的。生活中不但有很多的垃圾邮件,还有很多垃圾电话,比如,推销的,调查问卷的,它们不管你在什么状态,总是肆无忌惮的打过来,发过来,分散你的注意力,浪费你的精力,所以你要学会让自己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但是你需要平衡。如果你是个职场新人的话,你让自己不容易联系,可能很快被老板开掉了,所以你要平衡在礼貌和深度工作之间的关系。如果用自动回复的方法,或者给自己设计一个签名档的方法,有可能本身就能达到礼貌和深度工作的双赢。那这些内容在我们女人课堂的《蜕变100训练营》的系列课程中也讲到过的。

 

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四个深度工作的方法: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以及摒弃肤浅。


深度工作为什么难?简单点说,就是深度工作对抗的是我们内心当中的向下走的动力。


我们总喜欢休息,或者我们总喜欢取悦他人,我总喜欢获得存在感,这些东西都能够很方便的通过我们现在的电子产品,和互联网链接,就会让我们得到麻醉的感觉。


但是越是轻松的方向,越是不能让我们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不是任由自己松懈下去。


我们应该认真的思考关于深度工作这件事,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现在就开始做吧。未来一定属于有能力约束自己的人!


直播间

女人课堂

话题 382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