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治病——中医与心理学视角下的躯体化疾病

2018-11-1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我们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身体经常不舒服,难受了就要去医院检查;

总是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病;

跟医生反复强调自己不舒服,结果医生给开了一剂葡萄糖;

……


前同事跟我聊起过她的经历:


连续加班十几天,7:30醒来起床准备上班,觉得自己脑袋一阵剧痛;


8:00,打开门的瞬间,脑袋疼得“嗡嗡作响”,于是急急忙忙请假去医院,排队预约各种检查,之后一直担心身体问题,没有心思工作。


几天之后终于等到了检查结果,居然一切正常。


她的经历很多人在高压环境下体验到过。


还有一种情况,没有查出问题后,依然感觉不适,反复就诊也不能打消疑虑,总怕医生漏诊。


对于这种情况,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曾提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被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在身体上爆发。


西方医学将这种持续地担心或过分地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情况叫做躯体化障碍。


你是不是曾经也经历过躯体化问题呢?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与壹心理一起,邀请到执业近20年中医谢万书资深心理分析师申荷永教授的博士后尹立一起,从中医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聊躯体化:


1.从心理学角度,“躯体化”可能由情绪表达困难引起的,那中医认为是什么引起的躯体化呢?


2.有哪些疾病被认为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有哪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比较适合帮助治疗躯体化疾病?


3.怎么根据心理分析和中医的原理来养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4.如何辨别不靠谱的中医和心理治疗师?


5.梦的内容与身体状况有联系吗?


6.其他


快扫描图中二维码,一起来围观吧~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