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

2018-10-31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诺布妈妈。学国学小常识,做新一代智慧小达人。《国学的十万个为什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传统文化大宝库里寻宝藏。今天寻宝图为我们指示的宝藏是“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小朋友们问大家两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一个节气最先被确立吗?你们知道在中国哪一天的太阳照射地球的时间最短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就是冬至这一天。
冬至啊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一阳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实际上在古代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用土圭观测太阳,就测定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大概是太阳历的12月21日到23日。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这一天以后太阳又开始向北回归。阳气开始生发,所以这一天也叫一阳生。冬至这天在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传说北方冬至吃饺子跟我过伟大的医圣张仲zhòng景有关。
饺子原来的名字叫“娇耳”,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据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各地灾害很严重,很多人都生了病。南阳有一个名医叫张仲景。张仲景呢医术非常高,不管你得了什么病找他,他都能给你看好。而且重要的是,张仲景这个人医德非常高,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只要找他治病,他都非常认真、非常努力诊治。所以啊,他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当官的时候常常为百姓救死扶伤。有一年,这个地方发生了瘟疫[ wēn yì ],有点像现在严重一点的流行感冒。张仲景就在官府的衙门口制了一口大锅,煮祛病[ qū bìng ]的药汤免费给大家喝,救了很多人的命。长沙人民特别爱戴他。
后来张仲景告老还乡的时候,走到家乡南阳,当时正是大冬天,很多穷苦的百姓忍饥受寒,因为天冷,很多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大家。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很大的医棚,支起了一口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始,给穷人免费提供药汤。
这药汤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驱寒娇耳汤”。具体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有驱寒功效的药材一起放在锅里煮,煮好以后把羊肉捞出来切成碎末,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再下锅煮。煮熟以后盛出来分给病人吃,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驱寒娇耳汤以后开始浑身发热,血液也通畅了,两只耳朵也变暖和了。就这样,张仲景在寒冷的冬天里常常给大家煮药汤。多了一些时日,病人冻烂的耳朵就好了。张仲景很开心,继续给大家煮药汤,一直煮到了大年三十。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纷纷庆祝新年,也庆祝耳朵的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而且就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吃。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美味又驱寒的食物叫做“饺耳”、“饺子”等,主要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就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帮助穷人治病的日子。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我们不需要再用娇耳汤来治疗冻烂的耳朵了,但是大家都还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依然在冬至的时候吃饺子。
这就是为什么冬至吃饺子的原因。
那北方人喜欢冬至吃饺子。南方人又为什么冬至吃汤圆呢?
南方人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啊大概是在中国的明朝、清朝的时候形成的。有一句古诗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意思就是说当看到家家户户开始捣米准备做汤圆了,就知道冬至节来了。据说当时在江南一带啊,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夜,所以冬至那天,天还没有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煮熟以后先敬天祭祖,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一年风调雨顺,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汤圆的寓意呢一个说法是表示太阳逐渐回来,因为冬至以后白天就开始慢慢变长了。另一个说法呢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能团团圆圆。
这个寓意是很美好的,那到底吃了汤圆对身体又有那些好处呢?吃过汤圆的小朋友们应该知道汤圆的外面那层是用糯米做的。糯米味道甘甜,物性温和,能够补养人体的正气,吃了以后还会全身发热,能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特别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而汤圆里面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这些都是对身体非常有益的食物,不但味道好吃,更重要的是能滋补身体。所以啊,小朋友们也要记得在冬至吃汤圆哦。但是任何东西的食用都有一个度,汤圆可以吃,但是不能多吃。
好了,今天的国学探秘就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到《国学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寻宝藏,小朋友下次再见。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