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 情绪的科学与自我疗愈

2018-10-2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两种情绪的科学分类
生存保护情绪Vs.自我意识情感

 

第一类:生存保护情绪Emotions

由大脑的杏仁体(Amygdala)掌管,会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之中启动,来保护我们的生存。
 

第二类,自我意识情感Feelings

我们的主观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讨厌和害怕等等。

自我意识情感的神经回路不在杏仁体,主要在:大脑的岛叶皮层、扣带回、基底前脑、中脑、脑桥、第二体感皮层,眶额叶皮层,还有神经内分泌中枢下丘脑。


自我意识情感Feelings的神经回路
Neural correlates of feelings

图片来源:《神经科学原理(第5版)》Principles of Neuroscience 5th edition




举个例子,来说明两类情绪脑区的运行方式。

假设,你出去旅行,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走,突然,一只会吃人的大黑熊出现了,杏仁体会本能启动恐惧保护反应,立刻指挥下丘脑“战或逃”身体机制,让肾上腺素飙升,协同基底前脑和脑桥,把血液和能量集中到肌肉骨骼,带动身体逃跑。

 

生存保护情绪反应的神经回路控制
Neural control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external stimuli

图片来源:《神经科学原理(第5版)》Principles of Neuroscience 5th edition

 

根据科学研究,杏仁体害怕,让下丘脑发出逃跑指令80毫秒之后,你才会开始跑,而岛叶皮层、第二体感皮层、眶额叶皮层、扣带回感觉到自己害怕、正在逃跑,是在跑起来之后的100毫秒。两类情绪发生,相隔的时间才不到0.2秒。所以,我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有两种情绪的科学分类。
 

生存保护情绪:一种无意识启动的学习记忆


科学界把杏仁体掌管的生存保护基础情绪,归为一种隐性的无意识学习记忆。

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认知分子生物学家Eric R. Kandel,研究过软体动物海兔的恐惧生存保护情绪,证实了人类和动物的隐性学习记忆,用的是相似的细胞分子机制——

短期的学习记忆,只会让细胞进行化学分子的信息传递,而长期记忆却会让神经细胞发生结构性变化,长出新的突触来(突触指的是细胞用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触角)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能长出几千个突触, 正常人类的大脑里,至少有一百万亿个细胞突触连接。我们学过的每一个人生经验,养成的生活习惯,学会的生存情绪保护机制,都是细胞突触帮我们记住的。

科学分类的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包括:杏仁体掌管的生存保护情绪、纹状体掌管的生活习惯、小脑掌管的运动技能等等,这类记忆由无意识或潜意识启动。

我们平时说的记忆,指的是需要主观意识去调动的记忆,比如: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学习过的知识,这一类在科学上叫显性记忆(explicit memory),主要由海马体和中颞叶掌管。

 

两种长期记忆:显性记忆VS.隐性记忆
Two forms of long-term memory

图片来源:《神经科学原理(第5版)》Principles of Neuroscience 5th edition

科学家们做过很多记忆实验。一个失去显性记忆的钢琴家,会不记得自己学过弹钢琴这件事,但仍然把钢琴弹得很好。因为弹钢琴的身体技能,跟生存保护情绪一样,都是能被无意识本能调用的隐性记忆。科学界认为,隐性记忆也构成了人的个性(Individuality)和行为倾向。

 

情绪行为 VS. 生存保护解决方案


本质上,情绪是我们的生存保护机制。一些你自己很讨厌、但又控制不了的情绪困扰,也许只是你曾经隐性学习过的生存保护机制,并不是完全不好的东西。

原谅自己并不代表不解决情绪问题。相反,原谅才是解决情绪的第一个起点。

因为反抗、压抑或者自我责备,都是意识情感脑区在不断关注杏仁体情绪,于是形成了更复杂的情绪神经回路运作,导致痛苦、矛盾不断加深。只有原谅,才能开始平静、客观地从根源上去解决情绪问题。

 

情绪预期误差:奖励机制的错误信号


情绪预期误差,涉及的不仅是两种情绪的脑区,还包括前脑的奖励机制神经回路,用逻辑判断,来告诉我们,哪种方式更快乐、更有利于保护生存。

科学家们发现,情绪预期误差,最极端的例子是吸毒。长期吸食冰毒的人,神经细胞的安非他命受体进入“习惯化”状态(habituation),完全不传递快乐的信息给情感脑区,甚至毒品会让人呕吐、晕倒,无比痛苦,这个人仍然在渴求毒品。

这是因为前脑的奖励机制神经回路,形成毒品的长期学习记忆,一看到毒品,细胞就大量释放化学分子,出现预期误差信号(Prediction error signal),告诉前额叶皮层:毒品将会是一种超乎想象的惊喜和快乐。尽管实际上,毒品已经让情感脑区麻木,给身心造成了无数痛苦。

 

奖励机制神经回路
Neural pathways and structures implicated in reward

 图片来源:《神经科学原理(第5版)》Principles of Neuroscience 5th edition

 

情绪预期误差 VS. 情绪困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不会产生吸毒这么夸张的情绪预期误差。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容易受情绪预期误差的困扰。

潜意识里,我们都会认为曾经保护过自己的方式,现在也一定能保护自己或他人。我们想解决生活问题、保护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于是就更加容易认为,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

在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时,我们就很容易不开心。如果别人还不能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我们也很容易对情感关系感到失望,或者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对方的认可。

其实,每个人的个性、经历不同,用的方式也不同。很难说清谁的方式更好。如果我们能看到,情绪模式会带来痛苦,但同样也会带来成就和快乐。我们就能原谅自己个性的劣势,去更好地发挥优势。也可以用这样的同理心,去原谅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更好地帮助别人发挥优势,解决问题。

 

细胞的幸福学说


从科学的角度看,神经细胞必须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才能不断更新突触记忆,获得满足感,科学上,叫做细胞的“敏感化”(Sensitization)。每天重复同样的情感体验,甚至是吸毒的极乐,神经细胞也会出现不传递快乐信息、不更新突触的状态,科学上,叫做细胞的“习惯化”(Habituation),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审美疲劳。

细胞的运作机制,也是情绪疗愈的科学真理——原谅情绪模式带来的困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先天优势,在面对新的人生挑战时,学习更多元的情绪保护机制。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越来越强,情绪困扰自然会越来越少。

同时,不断拓展人生情感体验,还能收获没有审美疲劳、永远新鲜年轻的幸福感;也能拓展同理心,理解他人的个性,尊重他人的情绪保护机制,同时也不自我责备,伤害自己,收获长久美好的人际关系。

 

打开心胸,快速释放情绪

 

【练习功效】
 

1、快速缓解情绪困扰,减少神经回路的强迫性重复运作。

2、打开心胸,释放情绪

3、防止产生更痛苦的抵抗式情绪

4、帮大脑获得清晰的思路

 

【芳疗用油位置】


1. 涂抹膻中穴,轻柔按摩


2. 涂抹人中穴

 
 

【体式练习方法】
 



1. 准备练习,把手伸向身后,手臂向后向下,手掌按住臀部后边的椅子两侧,手指尖朝后,背部轻轻挺直。



2. 吸气时,轻轻向前向上打开你的胸腔,同时手臂向后向下用力,手掌按住椅子,帮助肩膀向后向下打开,注意臀部也不要离开椅子。呼气时放松,背部还原。重复做10-20个呼吸,快速释放情绪压力。


长按识别图片测试你的体质能量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