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课37:重新认识“挫折教育”

2018-09-1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之前咱们经过一番咬文嚼字,得出的结论是:抗压能力的关键不是“抗”,不是跟压力对抗,不是像举重那样顶住压力,抗压的关键在于主动减压、及时复原的能力。这个能力,当今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非常受重视,英文叫resilience,关于中文的译法,为什么不直接叫“复原力”,这个概念的核心不就是“弹回来、复原”吗?的确,复原确实是核心,但是在养育这个问题上,从长期的心理建设角度,我们要帮孩子做的,还不是简单的复原。

 

李岩老师通过一个案例,进一步解释:resilience,为什么更倾向于把它称作适应力?

一是因为“适应”这个概念我们都能直接理解它的含义和重要性,适应新环境、适应压力等等,

二是因为“适应力”是可成长的,不是像弹簧那样的简单的复原。人的适应力却是可以成长的,因为人的适应力的生理基础,是大脑中不断生长变化的神经系统。

 

适应力的成长,需要2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适当的逆境、适当的挫折,或者说适度的压力,另一个条件是在适度的压力下,情绪状态能够及时复原。

 

有了以上讨论做基础,我们就可以跟随本次课程,一起来重新思考:对挫折教育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什么?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