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课36:被误读的抗挫折能力

2018-09-1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孩子一有情绪,我们就主动出手帮助,长期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抗压能力,或者叫“抗挫折能力”呢?

 

毫无疑问,抗挫折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养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但是,对于如何培养抗挫折能力,却存在相当大的争议。而争议的最大原因,恐怕来自对抗挫折能力的不同理解。

 

所谓抗挫折能力,不在于“单次能扛得住多大压力的能力”,而在于“在遇到压力时,可以多快缓解压力、平复情绪的能力”。

 

从字面含义本身,抗挫折、抗压,这里面的这个“抗”字,确实容易引起误解。因此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另外一个词,这个词的英文是resilience,中文翻译过来意思是弹性、复原、恢复原状,再稍微扩展一下的意思是适应。本次课程,会带着大家一起咬文嚼字,深入理解resilience在心理学上的含义:resilience是面临逆境时能够良好适应的过程,是能够从不良经历中“弹回来复原”的能力。

 

也就是说:培养孩子适应力的关键不是教他“顶住压力、坚持住”,也不是简单地要他“摔倒了爬起来”就行了,而是培养他缓解压力、从急躁、挫败的情绪中复原的能力。

 

因此,孩子做作业、滑雪以及学习各种技能的过程中,当孩子产生情绪,我们及时提供帮助,引导他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慢慢教给他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这个过程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所谓抗压能力,相反正是培养孩子适应力的必要过程,因为抗压的关键在于主动减压。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