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细节决定成败?有毒的工匠精神

2018-03-2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1

最近公司有个重要客户来访,负责该客户的同事有些紧张。

有一天她告诉我,希望能够在大门上贴印有公司名字的腰封,这样客户在一进门的时候就能马上看到加深对公司的印象,我答应了。可是,当两天后她给我发来四张腰封设计图让我挑时,我瞬间就燃了:“堂堂一总监级人物,你能不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能出价值的事情上啊?设计图根本轮不到你来做,抠这种小细节干吗啊?”

“我想过,可是担心其他同事不够了解你未必能够让你满意,所以我才来做。做都做了,你就挑一张吧。”,她说。

我回复道:“我不挑,我没有时间和精力管这些事情。你也不要管,做好当天的Presentation准备,比什么都强。”

事后的事实证明,负责腰封设计的同事把工作完成得很好,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操心。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之前一朋友的吐槽,堂堂数百员工的公司老板,连垃圾桶的颜色都要管,美其名曰“细节决定成败”。

说细节能够决定成败的,大抵就相当于说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一样。

诚然确实在许多成功的故事细节做得非常好,又或者在失败的故事里有很多细节上的处理不当,可是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就例如我们能不能从“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或者“肺癌患者多数爱吸烟”这两个统计得出“吸烟导致肺癌”这个因果?不能的,因为也有可能是因为肺癌导致了喜欢吸烟啊,又或者吸烟的人多数也喜欢熬夜,可能是熬夜导致了肺癌对吧?因此吸烟和肺癌,他们只有相关性,而没有因果性。

因此,从“成功的人一般细节做得好”或者“细节做得好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之中,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得出“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结论。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实际上是一种错误归因,把导致某个结果的原因,归到某一个错误的因素上。这也意味着,假如我们第一次创业成功了,并且把成功的缘由认定为是细节做的好,并且将这条“成功之路”复制到二次创业上的时候,结果一定会很扑街。
2

人之所以容易钻进细节里面出不来,是因为细节乃是最容易抓住的东西。

就好像把word里面的字体弄得整齐一些。
就好像把PPT里面的图片做得清晰一些。
就好像把Excel报价单的颜色弄得再漂亮一些。

之后再为自己的“工匠精神”感到得意洋洋。

不是说这些都没用,而是在职场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必须不一样。

菜鸟阶段,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靠细节把1.1给提升到1.9.
可是作为一名经理、高级经理乃至总监,假如再怎么死磕细节也不外乎就是把1.9变成1.999,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跳出原有的框架,去把这个1变成2,甚至10,甚至100呢?这个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啊。

所以细节并不是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到底适不适合死磕细节?或者说,这些细节到底能够给我带来多大的价值?又或者说,这些细节该不该由我去死磕?

在这儿,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叫做“细节颗粒度”,也就是到底什么才是你应该关注的细节最小单元。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销售总监,他是销售专员,你们要合作一份PPT用于下个星期的重要客户来访。

那么销售专员的细节最小单元就会是字体、字号、图片、语法、拼写、颜色等等,而你的细节最小单元,则顶多只能够去到PPT模板的选择,再细的事情不应该由你管,也不能够由你管,花费半个小时只为了找到一张更加清晰的图片这种事情,就更加愚蠢了。即使你对销售员工作上的细节不满意,你也只需要告诉对方“我不满意”以及为什么不满意,至于怎么让人满意那是他的工作,你的工作是要制定一个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PPT逻辑与框架,以及要如何借助这份PPT来实现本次客户来访的目的。
3

完美并不等于极致,完美是客观上的存在,而极致是主观上的最大努力,假如为了1%的更加完美却必须付出100%的额外力气,我认为这并不划算,毕竟许多时候,细节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就例如一个词“非补偿性决策法则”,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首先为了能够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其次才轮到如何更好或更低成本地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非补偿性决策法则呢?说的就是优点再好也没有办法弥补缺点的不足,从而没有办法被决策所选择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的IOS系统就是我的非补偿性决策因素,安卓系统的手机再便宜,再炫酷我也不会买,所以即使我现在整天对着三星手机的颜值流口水,我也只能够祈祷新一代苹果能够在颜值上做改进。

所以这也意味着,假如我的竞争力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即使我在这一点上做得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又或者反过来说,只要我的竞争力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而竞争对手们根本做不到,细节还有那么重要吗?就好比假如你的客户是完全价格导向型的客户,而你的价格是全行业最低的,那么即使你的英文邮件全是谷歌翻译过来的也好,即使你的竞争对手服务做得再好,开发信写得再动人也罢,只要价格一天达不到客户的最低要求,那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因此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商场,我们都是要先做对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对,就例如:

选择一家好公司是“对的事情”,之后才是好好沉淀“把事情做对”;
选择一个跟公司定位匹配的客户是“对的事情”,否则就算是把客户当成上帝一样来膜拜,每天24小时on call也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对”;
创业时候的打砸抢和千方百计让自己能够存活下来就是”对的事情“,制定一堆乱七八糟的规章制度SOP妄图从细节管理发力不叫”把事情做对“。

事实上,这个难道不也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吗?

直播间

门徒俱乐部

话题 478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