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寻隐者不遇

2018-02-24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词译文:
    去寻访那位隐士,非常遗憾的是,没有能亲自见到他。在苍翠的青松下,我询问了隐士那位可爱的年少弟子,他告诉我: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他还对我说,师傅就在这座大山里,只是因为山中总是云雾缭绕,不能确切知道他的行踪。 
三、诗词注释:
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7、处:行踪,所在。 
四、专家解读:
贾岛的这首五言抒情诗,短短二十个字里,既有环境描写,还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情感极为丰富,它的奥秘就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且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从诗的题目就能清楚地知道,“隐者” 外出,而诗人却满怀希望、心情轻快地询问其“童子”,巧妙省略问话,只写出“童子”的答语“言师采药去”。童子的这一答,却是诗人的答非所想,心情从希望满怀瞬间变为失望,那么言外之意是:“我” 专程来访,而“隐者”“采药去”了,按道理和心情,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会继续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而这一问,诗人还是没有明写,而是用童子所答“只在此山中”把问句隐在其间,却把诗人的心情弄得一波三折,使他刚刚的失望又萌生出一线希望。而结句“云深不知处”,这一答复里,却饱含着诗人的多个问题,比如:你师傅采药的地方究竟在山前还是山后?是山顶还是山腰?随着故事的推进,诗人的情绪变化更加鲜明,他的怅然若失与无可奈何尽在其中。明明是三番五次地问答,按一般记叙须多句才能表达清楚完整,但是贾岛却采用了以答包问的手法,用简笔写繁情,层层深入,使感情跌宕起伏,抒情特色在平淡中见深沉。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仅凭语言简炼,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更在于它的抒情较好地凭借了艺术形象,色调极其丰富。从表面看,整首诗似乎白描无华,看不到色彩,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妆淡抹总相宜。看那郁郁的青松,悠悠的白云,这典型的形象与纯洁明快的色调,恰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匹配。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再见茫茫白云,深邃渺远,捉摸不定,引起人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联翩浮想。
 知识拓展: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贾岛是以“推敲”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古人云:“笔扫千军,词流三峡”,足见贾岛功底之深厚。
     在诗中,贾岛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自己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白云喻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越是写寻访不遇,越能衬托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名作。
六、考试链接:
1、传说贾岛骑驴作诗,专注间遇上了哪位著名诗人,他们讨论的诗句是什么?
2、这首诗里共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