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中国画用色基本技法常识

2017-12-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温馨提示:
        中国画一般多强调物象的固有色,不太受自然和光源色的约束。在整个色彩关系中,以白色(白纸)和墨为基础,以色彩为辅。 早期(如:唐、宋)的中国画,多是以重彩来表现。元、明以来,随着宣纸的出现和普及,带来了水墨技法的演变。同时,又因大量文人士大夫的加    入和文人画形式的出现,使绘画逐步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的面貌。
        墨在国画色彩中不仅只是一种“黑”颜色,更是作为一种调整画面整体关系的“全色彩”的存在。我国传统画论中有“墨分五色”的理论,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
        设色的方法:有纯用墨色体现的水墨画,有色墨结合的淡彩画,也有色彩艳丽的以色为主的重彩画。总归色与墨的用法不相同,体现出不相同的特性与相貌。
国画颜料配色表(比例仅供参考,不必拘泥,感觉对了就可以了)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 花青+墨
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 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 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 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赭红色:朱磦+墨+少许曙红
土黄色: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青蓝色:石青+酞青蓝
淡橘红色:朱磦+少许曙红
赭黄色: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暖灰色: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许酞青蓝
朱红:曙红+藤黄 (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各种颜色+水可以使其变深或变淡
一般中国画多以纯色为主,如用复色,则中有调一点墨的习惯,是为了色彩更协调一些。
中国画颜料的原色虽然只有三种,但是它颜料的原材料性质却是有很多种的,这也代表着中国画用色也是相当讲究的,不同的画风,颜料也是有所不同的。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