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榕、曾奇峰、施琪嘉等:你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你说话?

2017-11-0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李维榕、森福、曾奇峰、施琪嘉
 
李维榕, “结构派家族治疗”的主要人物之一、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总监、美国纽约“米纽庆家庭中心”督导。
 
森福,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心理治疗与心身医学系前任系主任、终身教授,德国心身医学与医学心理疗法协会前任主席。
 
曾奇峰,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施琪嘉,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中国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席、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课程内容】

 

(1)

 

 “宅童”“塑料孩”

“新城市留守儿童”

 “电子产品玩伴化保姆化”

这些新名词似乎都不足以描述

我们的孩子所面临的种种缺失与煎熬

 

(2)

 

在研究古希腊和东方社会时

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比喻:

希腊是“正常的儿童”,中国是“早熟的儿童”

时至今日,这个比喻依旧生动、准确、深刻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

这个“早熟的儿童”凭借超强的意志力

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然而,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却越来越忽视自己的孩子

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和隐痛

 

(3)

 

我国儿童的精神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约有3000万儿童被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困扰——

 

身居高楼、关门闭户,远离儿童集体游戏——孤独

IPAD、电动玩具随手可得,却看不到磅礴的日出——远离自然

保持卫生的观念使孩子们远离了泥土的芬芳——感觉统合失调

不学习时活泼可爱,一旦面对老师和书本就畏惧——厌学逃学

可以在超市买到进口食物,却不能好好吃一口饭——厌食贪食

总是诚惶诚恐地看大人脸色,而不能自由自在地玩耍——焦虑

父母太忙,偶有陪伴也是一家人各自玩手机——缺乏亲子交流

天天听汽车和广告声,却听不到河水的吟唱——缺乏美学陶冶

 

总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而童年的记忆却是没有色彩的――空洞的心灵

 

(4)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弥补孩子的缺失呢?

怎么做才能给孩子创造不缺失的成长环境

使他们长大后远离高孤独感、高话语权、高情感负担呢?

作为咨询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和父母呢?

 

今天,让我们与四位顶尖的心理专家一起

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儿童缺失及心身问题

试着帮孩子们找回失去的童年色彩

直播间

开森课堂

话题 1141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