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引论

2020-11-0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听课列表
  • 用户评价

简介

    《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部分。


第一编《过失心理学》共四讲,主要讲述属于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的内容,通过对过失的理论研究,诸如口误、笔误、遗忘、放错东西等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的分析探讨人的潜意识问题,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义;


第二编《梦》有十一讲,属于梦的解析部分,通过对梦的分析探讨人的潜意识问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梦的检查作用和象征作用、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第三编《神经病通论》共十三讲,在阐明精神分析有关神经病的理论与治疗技术之余,还深入讨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如果把前两部分看作精神分析的理论层面,那么神经病通论则属于精神分析的应用技术层面,它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方法。


弗洛伊德以“心理冲突”和“泛性论”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过失行为、梦及神经病三项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在他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是有意义的,是心灵中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牵制而趋调和的心理行动。


弗洛伊德指出,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同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视的心理现象。梦也是有意义的,梦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经病的最好的准备,而且梦本身也是一种神经病的症候,有显义和隐义两种。


记得的、可以说出来的梦是梦的显义,被伪装了的、由释梦的工作所揭示出来的是梦的隐义。梦的隐义常常是被压抑的,他通过种种伪装才能在梦中表现出来。儿童的梦未经化装,其显义和隐义一致。


第三部分《神经病通论》讨论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病的症候背面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义的,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书中他讨论了神经病症候的意义,症候和潜意识欲望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历程中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问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对性的认识,性的冲动与精神病、文化的关系;讨论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讨论了神经病治疗中的病原学及一些技术问题等。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