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如何避免被别人引起的情绪爆发?

2019-10-23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终身学习,抱团成长!

欢迎来到干货帮推出的干货读书节目——《让你快速进阶的100本好书》

拆解100个最实用的方法技巧,学最有用的知识,做最优秀的人!

你好,我是这档节目的策划人——依夏。

————————————————————————————

今天和你分享的这本书,书名叫《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使我们倍感愤怒、焦虑、抑郁、内疚的人或事。

先说人,有些人总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比方说:一个惹人讨厌的同事,一个过分挑剔的上司一个牢骚满腹的朋友,一个服务不到位的服务生,一个老跟自己过不去的对头……

再说事,有些事也会让我们情绪失控。比如,你买好电影票了,却被朋友放鸽子;你着急上班,却遇到交通拥堵;你不得不去完成一项枯燥或困难的工作;你跟喜欢很久的人表白,却被拒绝…… 

为何我们总是被一些人和事牵着鼻子走呢?《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被称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他认为,我们的情绪之所以被一些人或事所左右,是因为我们对人或事总是产生一些不理性的看法。《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中,总结归纳出了人的三种病态思维方式和10种非理性信条,以及对应的纠正方法。

我今天要讲的是以下两种非理性信条及纠正方法: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

纠正方法:用“想要而非需要”来重塑认知

非理性信条2:害怕失败

纠正方法:用“失败≠失败者”来重塑认知

 

————————————————————————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

生活中,我们都很希望得到他人的青睐、喜欢、爱或尊重,因为这些念头,绝大部分人都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于是产生很多不理性行为,这种情况太多了,

比方说:

有些人就为了让别人羡慕一把,他们去买名牌衣服、化妆品、手机,去美容、旅游、吃大餐,消费完全超出自己经济水平,导致信用卡刷爆、负债累累。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会不高兴,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他们很难态度坚定或说一个“不”字。结果把孩子惯坏了。

还有一些人在晚会和其他社交活动中缩在角落里,因为他们害怕万一跟人说话被拒绝了怎么办,或害怕出洋相。

 

在工作上,在乎别人怎么看的想象也普遍存在。

比方说:

有人因为没有从同事或老板那里得到足够的表扬而心里不痛快。

有人尽管有好主意,但在例会上一声不吭,因为他们生怕被批评、被嘲笑或被责备。

有人不敢坚持自己的主见,面对领导总说“是”,像个应声虫。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还不敢多一句嘴,因为那会让上司生气。

 

过分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意味着你忽视了自己的需要和心理。

许多人耗费了大量精力去博取他人的喜欢和尊重。他们避免发表可能会产生争议的意见,竭力对别人投其所好。他们像变色龙改变颜色一样改变自己的立场,并且“随波逐流”。私生活上,他们担心自己不被人喜欢、不被人爱、不够受欢迎、不被人接受、不吸引人、不出彩,也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

 

如何改变“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这种非理性信条呢?

作者给出的方法就是,用“想要而非需要”这一想法,去替代这种非理性信条。

“想要而非需要”指的是什么呢?这种想法的内容就是:“我也许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我并不需要它;我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的认可!”

你要知道,要想生存,你只需要少数几样事物:食物、水和住所。而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你生活的基础。你是为自己而活的,而不是为别人的看法而活。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不会再过度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了。这种新想法,可以使你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比方说,你希望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但你并不会为了得到别人的青睐、喜欢、爱或尊重而把自己弄得很悲催。如果你得不到别人的喜欢,遭到拒绝,你就面临两个选择:①我接受你不喜欢、不爱或不尊重我;②我可以放弃这段关系或找到能满足我要求的关系。”

这时候,你就已经踏上不受制于人或事的漫漫征途了。

——————————————————————————————

非理性信条2:害怕失败

简单地说,害怕失败指的是,你对搞砸的结果太忧心忡忡。一方面,你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我失败了,别人笑话我、看不起我怎么办?我岂不是很没面子……”;另一方面,你怕面对“能力不足”的残酷现实:“如果我拼尽全力,结果却不太好,不就说明我很无能?这简直太可怕了。

当你害怕失败时,你可能会干脆放弃尝试或者减少努力的程度。比方说你是一名学生,害怕考试考不好,你就故意不努力,整天打游戏、睡大觉。考试考砸了,你就轻描淡写地说: “我只是没努力而已,只要我稍微努力一下,这都是小case

这样一来就保全了面子和自尊。

害怕失败时,你还可能会不敢冒险,惧怕挑战。很多时候直接放弃,甚至不愿尝试一下,因为你预设自己不可能做得足够好。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失败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给我们灌输了“失败是不好的”概念。所以,我们开始害怕错误,讨厌失败,甚至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我们挣扎着坐起来,蹒跚着学走路,这时期在不停地犯错,反复经历着失败,但我们内心并不会痛苦,更不会畏缩不前。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进入幼儿园了,如果我们成绩不好,表现不如人,老师和父母可能会皱眉头,向我们表达不满、批评我们。大人的这些表现,使我们对失败有着错误的认知:让我们觉得失败是丢人的、耻辱的,愚蠢的,是应该被嘲笑的,失败意味着自己不够聪明、没有才能,意味着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

当我们长大以后,这种错误认知仍然跟随着我们,一旦失败了,就会评价自己为失败者。

 

如何改变“害怕失败”这种非理性信条呢?

方法就是,用“失败≠失败者”重塑认知。你要告诉自己,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

比方说,当你考研失败了,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搞砸了!我尽所能去做了,但是我没做好,我可能这方面比较差,但没关系,我还有很多其它优点。我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讲义气,我人缘好,厨艺好,长得漂亮……”

这样一想,你虽然因为考研失败觉得不快乐,但是你对生活里的其他事并没有退缩。

失败是人生中很自然的现象,仅仅是需要你去面对、去解决,并从中学习的一个课题而已,并不能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当你失败的时候,想想那些有很多失败经历的名人,比如爱迪生,他在灯泡实验上几乎搞砸了800次后才成功,再比如亚伯拉罕•林肯,历经11次失败才竞选上议员而后又当上总统;再比如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失败了1009才卖出肯德基配方。你只是搞砸几次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今天我讲了两种非理性信条及纠正方法: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

我们都很希望得到他人的青睐、喜欢、爱或尊重,因为这些念头,绝大部分人都很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于是产生很多不理性行为。

纠正方法:用“想要而非需要”,重塑认知

“想要而非需要”这种想法,指的是:“我也许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我并不需要它;我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的认可!”

 

非理性信条2:害怕失败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失败呢?这是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给我们灌输了“失败是不好的”概念。所以,我们开始害怕错误,讨厌失败,甚至为了避免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纠正方法:用“失败≠失败者”,重塑认知

你要告诉自己,你在某件事情上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失败是人生中很自然的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

————————————————————————————————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有任何疑问和感受,欢迎你在节目下方留言互动!我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会陪你读书的依夏,我们下期见!

 


直播间

干货帮

话题 216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