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魅力董卿-用努力和勤奋诠释美丽

2019-02-13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董卿传

 

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魅力董卿》。

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作者李少聪,畅销书作家。对女性心理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她的文笔细腻,入木三分,善用最通俗的案例阐释人生哲学,主张圆融处世,追求心灵和谐与生命富足。已经出版《柴静的沟通力》等畅销书。


《魅力董卿》这本书她从董卿的奋斗历程、语言魅力、气质修养、情商修炼等各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董卿的认真与坚守。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我们女性比较关心的角度开始今天的分享。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94年到浙江电视台工作,开启其主持生涯。1996年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工作, 1999年到上海卫视任节目主持人。2002年走进央视,先后主持《魅力12》、《欢乐中国行》、《我要上春晚》等多档栏目,并凭借大方亲和的主持风格获得观众喜爱。2004年因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使其事业脚步


稳步前进。2005年,颇具黑马气质的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晚,随即被观众所熟知。此后,连续十三年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

 

关于读书


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爱读书的女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时候,董卿因为容貌而自卑过。幼年的董卿最难以接受的是,父亲命令她每天不许多照镜子。不仅如此,董卿还说:“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时间照镜子还不如多看书。”

 

此外, 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把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这对于当时还是小女生的董卿来说很痛苦,于是,她开始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来。

 

董卿曾说,如果让她只带三件东西在荒岛上生存,她决定带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书,可见书在这位知性女子心中的分量。

 

中学时期,为了培养董卿良好的读书习惯,母亲在寒暑假给她开列书单。董卿三五天就通读一本。有时读书实在太快,心存疑虑的母亲还会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董卿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此时的她总能对答如流。

 

长大后的董卿曾表示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她说:“阅读是我睡前的必修课。我必须有自己的空间。我养成了自己的作息规律。

 

每天都是十一二点才结束工作回家,然后上网浏览新闻,到了一两点,心静下来,便是我的阅读时间,总有一两个小时。而睡觉的时间就要到凌晨三四点,这是我的生物钟。”

 

关于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很多人敢想不敢做。


董卿说:“年纪轻轻就依赖一种所谓被市场认可的风格,是危险的,只有大胆尝试过各类风格的节目,才能分辨清楚自己的最佳定位,最佳风格。”

 

 正如董卿所言:“人的一生总应该有所追求,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年龄。”

 

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当时在上海已经发展很好的董卿下定决心,放弃上海安逸自由的日子,放弃上海的一切,独自北上,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发展。这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才让董卿有了更大的舞台。

 

初到北京的那些日子,董卿生活无忧,却很孤单。夜里回家,一推开门,就有淡淡的浮尘,还有并排放着的行李箱。她有时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留在这房间。

 

她问自己:“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吗?坚决不回!”董卿逼回眼泪。很快地恢复了惯常一丝不苟的标准微笑。

 

为了自己的追求,她的固定行程是一个月跑6-7个城市,平均3天一个地方。不记得什么叫周末,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董卿说,“人最难的是超越自己。”的确,很多人拥有了安逸舒心的生活以后往往会安于现状,不会再有新的突破。但董卿,她敢于不断突破。

 

后来在事业巅峰期董卿选择出国,她谦逊地说:“我发现近一两年来,所主持的节目形式上有些雷同,没有太大的突破。因此,我必须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调整工作计划,暂时放下话筒,去海外学习深造一段时间。希望在美国这一年的学习能够开拓视野、更新思路,未来以更好的状态回归舞台。”

 

当有记者问董卿:“你为什么突然想到去美国学习?对你来说,已经把主持做得水平一流了,还去国外念书,这对你还有什么意义?”

 

董卿回答说:“我们每个人都和更好之间有一段距离。电视媒体现在竞争很激烈。真需要认真学习新知识,好好充电。”

 

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写下这样的感悟:“当然会遇到困难,也会有孤独和无助的时候,但我相信任何一段生命的过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就算有人不理解甚至误读……我依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关于工作

 

做为央视“拼命一姐”的董卿,每年有120场左右主持的工作量,作为台里工作量巨大的主持人,每一期节目,她都投入了异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

 

2009年,董卿曾在录制现场摔过一跤,导致尾椎第四节骨折。医生说起码要趴着静养两周,连坐都不行。但董卿仅仅休息了两天,就又站回了舞台,现在穿高跟鞋站久了,尾椎都会隐隐作痛。

 

很多人都知道董卿是个魅力四射的主持人,但很多人不知道董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到走上春晚的舞台,董卿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她付出的努力很多人都看得到,她的成功是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现在的大红大紫也是她拼命得来的。

 

出道十多年,董卿从不觉得自己天资过人,但她承认,自己的确非常勤奋的工作:“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快上台了,没背完稿子,急得要撞墙。”

 

难道她就没有累的时候吗?董卿这样描述自己疲惫的程度:“每天做完主持回家,突然感到自己像火焰熄灭了一样,我一点力气都没有,感觉力气都被抽走了。”但即便如此这仍是她最喜爱的工作,最投入的舞台,为此付出再多也值得。

 

 董卿为了《欢乐中国行》,一周跑四个城市,时间大多是在飞机上度过。有一天,她坐在化妆桌前照镜子,感觉自己不认识镜子里的那个人了,脑子已经麻木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想着就哭了,她说,“那是我第一次累到心疼我自己,也是唯一一次。”

 

董卿曾经用三个词这样形容自己:执着、诚恳、内心充满激情。即便是为了工作需要四处奔波,董卿依然“爱它如初。”

 

董卿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可谓是达到了痴狂的境界。据青歌赛工作人员的回忆,董卿每天下午2点到央视以后,马上就到后台去做功课,准备准备再准备,确保工作的完美不出错。

 

只有在热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寻找工作的快乐,让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载体。

 

 当有人问董卿,做了那么多“观众看不见”的事,是为什么,她只说了两个字:责任。董卿喜欢极致的感觉,这一点在她的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也正是因为如此,董卿迈上了事业的巅峰。

 

关于失误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可能犯错,而董卿也面对过这样的失误。她是怎么解决的呢?

 

200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董卿在相声《五官新说》出场报幕时,将“有请马先生的儿子马东……”错说成了“有请马先生的儿子马季……”说完以后她当时并未察觉。晚会结束后,董卿就遭到了来自各地网友和观众的批评,也有网友要求其公开道歉。

 

董卿事后回忆:主持节目回家后反省至凌晨,第二天在不安稳中醒来,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在深深自责与无比懊悔中度过了难捱的大年初一。在董卿心中,一丁点儿的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为了弥补错误,董卿决定主动道歉。

 

董卿针对自己的失误,诚恳地向导演、马季的儿子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后来,在元宵晚会上董卿依然担当主持人。

 

当马东上场表演时,董卿再一次道歉。站在董卿旁边的马东感动地说:“为了我们爷俩的名字,董卿这个年都没有过好!”此话一出,全场顷刻间掌声雷动!这掌声让一直处在舆论风口的董卿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得到了彻底释放。

 

错了就是错了,用再多华丽的语言去辩解自己的过失,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同情与原谅。真诚的道歉不仅不会使人觉得你软弱可欺,反而认为你是一个胸襟宽广、有度量的人。真诚地承认错误,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内心的解脱。 

 

自我的修炼

 

在交际中,亲切的笑容是一张有情无言的名片,是无需任何成本的感情投资,是施展亲和力的“开场白”,是开启成功交际的金钥匙。董卿在2004年央视的歌手大赛中以其落落大方、充满亲和力的甜美微笑,赢得了选手的信赖,被同行戏称为“上海开花,北京结果”,也征服了广大观众。

 

然而董卿曾经自己透露,初到北京,总给人一种“距离感”,让她很是困惑。她说,我到了北京后,很多朋友就来问我,你是不是上海人?我就问为什么会看出来。

 

他们说,上海女孩总是给人一种距离感,哪怕是微笑的时候,笑容里也有一种距离感。之后,董卿注意了一下,确实是这样。渐渐地她开始学着改变,主动和人拉家常,慢慢练就没有距离感的笑容。

 

董卿说:“生活中,我不属于特别爱笑的。舞台上我爱笑,很多人也很喜欢我的笑容,觉得很真诚。我心甘情愿地把这个最好的、最美的我,留给观众。站在舞台上,我就很开心。非常享受工作的感觉。有时心情不愉快,但上了台就全忘了。” 

 

董卿认为“主持人是文人不是演员”,她不能容忍某些同行的虚假与世俗。她认为做事要先做人,镜头掩盖不了人本身的弱点。她不愿意端着虚浮的架子、让人产生距离感,因此她在任何时候都呈现给大家亲切可人的一面。

 

关于理解

 

在一次比赛中,一位少数民族选手第一次走上央视舞台,但成绩并不理想。董卿温柔地对泪水汪汪的她说:“我能拥抱你一下吗?”当小姑娘和董卿这个大姐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后,她破涕为笑了。这个场景打动了现场观众,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时,真正温暖人心的关怀并不在于是否每天都嘘寒问暖,只要你通情达理,富有同情心,温馨细致,具有亲和力,留心细节,在不经意间给予对方最需要的关心就够了。

 

很多人发现,董卿会在台上讲述选手参加比赛背后的小故事,这样亲切的介绍不仅让选手们觉得温暖,也让观众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选手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殊不知这些故事的背后,董卿需要做足功课,她在每天下午彩排间隙,都会抽空采访选手,倾听他们的故事。

 

而这时,董卿就是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倾听选手的喜怒哀乐,挖掘他们最感动人的瞬间。正是因为台下认真地倾听理解,才造就了台上拿着话筒淡定从容的董卿。

 

说话的艺术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尴尬场面,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损坏自己的形象或使他人很没面子,从而影响活动气氛。

 

如果随机应变,幽默一下,巧妙回答,不但能够很好地化解尴尬,而且会使气氛更加浓烈。

 

在2009年春晚首次彩排中,歌手王莉在上场的时候不慎摔倒,单膝跪地,虽然没有影响到声音的效果,但现场气氛还是有些尴尬。

 

对此,董卿临时发挥说了这样一段话:

 

刚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但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幽默的话语化解了当时的尴尬气氛。

 

幽默如同一杯下午茶,会让你觉得心灵与情感得到温柔的抚慰,幽默的魔力往往是活跃社交场合气氛的最佳“调料”。特别是在非常紧张和严肃的气氛时,一个恰当的玩笑,就可以缓解众人的压力,换来融洽的气氛。

 

大智若愚的幽默不是简单的装傻,这里面其实蕴藏着大学问。只有才思敏捷、对生活具有深刻的体验和观察,并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假憨真聪明的幽默境界。

 

在第十四届青歌赛的流行组比赛当中,习惯了最后一个上场的一号选手却抽到第一个出场,心里紧张在所难免。

 

为了减轻压力,董卿安慰她说:“第一个上场很难找到圆舞曲的感觉。但是对于有实力的选手来说,最后一个上场叫后发制人,第一个出场叫一马当先。希望你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台下掌声雷动。

 

一个用风趣幽默鼓舞人的女人,展示在他人面前的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文化的内涵,一种人生的积淀,还有一种思想的睿智和生命的美丽与洒脱。

 

培根说:善谈者必善幽默。


幽默女人的魅力就在于:话不需直说,但却让人通过曲折含蓄的表达方式心领神会。

 

关于压力

 

压力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朋友还是敌人,完全要看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了。很多人面对压力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其实压力也有好坏之分。

 

好的压力,可以使人振奋,给你积极的力量,让你处于一种应急状态,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适度的压力也可以较好地促进你的免疫系统运行,保持一种健康的活力状态。

 

从2007年开始,董卿在上海戏剧学院读艺术硕士,每个月要飞回上海上课。当时,

进入文艺中心五年多的董卿是工作量最大的主持人之一,平均每年130台节目。

 

董卿时常有种很奔波的感觉,但同时,她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面对各种压力,董卿笑着说:

 

“每次放弃都很痛苦,但是我热爱未知的挑战。小时候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不懂,现在才明白,没有压力没有牵挂,轻飘飘地活着,将会多么痛苦!我喜欢这种压力之后的完美释放,即使精力到达极限。”

 

董卿曾说,克服压力的办法是继续工作。“直播是体能和心力的极大考验。”谈起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的切身感受,董卿说每天都有数万观众在观看,不能有丝毫马虎。“每天晚上到家,就什么力气也没有了。除了工作,我不会再做其他任何事,就像是需要汇聚能量。”

 

关于爱情

 

似乎在短短的时间内,“剩女”这个词就火速地流行了起来。“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这些人一般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单身时的董卿也被同行们称为“剩女一族”。

 

不过,董卿并不介意这种说法,因为“绝大多数剩女都很优秀”。但是她也不排斥婚姻,她说:“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一段真正的感情,没有人会从心底排斥家庭生活。

 

特别随着心智越来越成熟,人们会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渴望拥有可爱的孩子,使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我也一样,我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董卿说,情感生活对一个女性来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实在不是全部。


比现在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为爱情悲伤、沮丧,让自己的生活有段时间变得非常槽糕。但如今长大了,我便意识到,还是要先爱自己、善待自己。

 

每一次爱情,都是一次成长。的确,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都令人迷醉。在董卿看来,对于别的事情你可以说值不值得,但唯独爱情,不能用值不值得衡量。

 

爱情的每次发生,都是值得的。每段有无结局的爱情,都会丰满你的人生。

 

曾经有人问董卿,现在对爱情的期待是否有变化时,她真诚地说:“没有。还有什么比工作更快乐?对女人而言,无非就是恋爱。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某个人,心会喜悦的想飞。

 

现在难有这样的冲动,当然还是会喜欢,也会感到快乐,但和初恋不一样了,我想我真正成熟,就是发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再不可能摧垮我。”

 

当你享受爱情的美好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才是爱情的全部。好好生活,才能好好经营爱情。

 

再浪漫的爱情,不能相濡以沫,相伴到老,也是遗憾的。爱一个人就要和他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分担痛苦,一起享受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

 

夕阳之下,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携**依,一份几十年的坚守,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关于董卿还有很多故事,她成为千万女性学习的榜样也是因为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今天我们从工作,追求,失误,爱情,压力,自我的成长这些方面看到了不一样的董卿,你是否能通过董卿,学习怎么面对这些事情呢?


一个美好的女子一定是内外兼修的。


成长,什么时候都不晚。


从今天开始,大家一起加油。


直播间

女人课堂

话题 3822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